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检测子宫动脉、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CSI)治疗的1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果分为妊娠组66例和未妊娠组99例。使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监测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ET日子宫动脉的收缩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ystolic/diastolicratio,S/D)、阻力指数(resisitance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等指标,比较两组间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子宫内膜有血流所占比例[45.45%(30/66)]高于非妊娠组[25.25%(25/99)](P〈0.05);妊娠组子宫内膜下血流RI(0.30±0.05)低于非妊娠组(0.69±0.07)(P〈0.05)。结论经阴道彩超检测子宫内膜血流及子宫内膜下血流RI对IVF-ET结局有一定预测价值。

  • 标签: 经阴道彩超 IVF-ET 内膜下血流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2013~2014年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肌瘤直径≥4cm的23例设为观察组,肌瘤直径〈4cm的52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恶露干净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5.35±13.06)min]长于对照组[(43.33±12.52)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81.32±51.13)mL、(280.35±51.26)mL]、平均住院日分别为[(5.25±1.81)d、(5.23±1.63)d]、恶露干净时间分别为[(35.28±1.78)d、(35.32±1.81)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病情平稳,剖宫产术中宫缩良好,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妊娠 子宫肌瘤 剖宫产 子宫肌瘤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06~2008年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发肌瘤42例;多发肌瘤18例,肌瘤数目2~4个,共49个。用355~500μmPVA颗粒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至肌瘤病理血管完全消失。观察栓塞前与栓塞后3~60个月子宫肌瘤大小的变化。结果栓塞术前、术后3、6、9、12、24、36、48、60个月子宫肌瘤平均体积(cm3)分别为132.9、92.4、60.8、44.3、42.4、41.6、40.8、38.6、38.5;栓塞术前、术后3、6、9个月的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后9个月与12、24、36、48、60个月的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安全、高效、并发症少。

  • 标签: 子宫肌瘤 血管内栓塞 长期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2008年12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在新疆墨玉县人民医院产科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采用阴道试产的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共209例,其中182例进行了阴道试产,试产率为87.08%,成功阴道分娩130例(71.43%);失败52例(28.57%),其中子宫破裂6例(3.30%)。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除有明确再次剖宫产指征者均应在严密监护下给予阴道试产机会,避免不必要的再次剖宫产。

  • 标签: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试产
  • 简介:一、病例摘要患者46岁,2014年6月14日因经期右腹股沟疼痛2年余入无锡市解放军第101医院治疗。患者于2年前月经来潮时出现右腹股沟疼痛,呈进行性加重,月经干净后症状缓解,2个月前患者于右侧腹股沟及阴阜可触及一直径1.5cm结节,且痛性结节逐渐增大,入院时查体:血压120/70mmHg(1mmHg=0.133kPa),神清、颈软,心肺听诊无异常,右腹股沟可触及一2cm×3cm的痛性结节,质地中等,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妇科检查:外阴已婚经产式,阴道畅,宫颈光,子宫中位。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 腹股沟疼痛 痛性结节 腹股沟部 右侧腹股沟 阴阜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22岁,因"停经37周,腹痛3d,加重6h"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4年3月15日,孕40余天超声检查示宫内妊娠,孕早期未出现明显早孕反应,现孕37周,自述3d前出现感冒症状伴不规律腹痛,未在意,1d前停止排气、排便,6h前腹痛加重,以上腹痛开始,后腹痛呈板状腹,伴恶心、呕吐;入院查体:宫高34cm,腹围100cm,胎心、胎动消失,跨耻征阴性,不规律腹痛;肛诊:头先露,宫颈居中,宫颈管消退20%,宫口未开,S=-3,阴道可见少量白色分泌物。

  • 标签: 子宫破裂 肠梗阻
  • 简介:先天性子宫畸形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畸形类型,可导致一系列妇产科并发症:流产、早产、不孕、胎位异常、宫缩乏力及产后出血等。目前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是子宫畸形的确诊方法,子宫矫形术多通过宫腔镜来完成。对常见的子宫中隔,电切中隔后生殖预后明显改善。对一些少见的畸形类型,也有了初步的治疗经验,但需要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 标签: 先天性子宫畸形 分类 诊断 治疗
  • 简介:1病例报道患者,女,26岁,因停经39+1周,阴道流液4+h于2014年5月5日23时入院。入院诊断:1G2P0,39+1周宫内孕单活胎头位先兆临产。2胎膜早破。入院后于5月6日给予催产素引产,5月8日0:00时正式临产,12:20分宫口开全,12:45分以枕左前位顺娩一活女婴,立即给予缩宫素20U肌肉注射,新生儿Apgar评分10分,出生体重2950g,身长50cm。

  • 标签: 子宫内翻 经腹联合阴道 手法复位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局部化疗对剖宫产瘢痕妊娠(caesareanscarpregnancy,CS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2013年收治的48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24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局部化疗的患者纳入A组,24例采用子宫切开取胚的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转阴时间、孕酮下降至未孕水平时间以及月经复潮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2±2.3)d]短于B组[(8.9±2.7)d](P〈0.05),术中失血量[(35.8±9.3)mL]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优于B组[分别为(317.9±13.7)mL、45.8%](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局部化疗治疗CSP安全性好,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标签: 子宫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 化疗 异位妊娠 腹腔镜
  • 简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也是目前妇科领域的研究热点。自噬失调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归关系密切,但国内外对自噬与EMs的关系鲜有报导。本文对自噬相关基因及信号转导通路在EM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探讨以自噬为靶点治疗EMs的潜在价值。

  • 标签: 自噬 子宫内膜异位症 凋亡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性染色异常的发生率、常见分布情况及妊娠结局,为遗传咨询提供更多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中山市博爱医院产前诊断中心8864例孕妇产前诊断的染色体检验结果,总结性染色异常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共检出性染色异常胎儿57例(0.64%)。性染色异常中,染色数目异常53例(0.60%),单纯型37例,嵌合型16例,其中Turner综合征29例,XYY综合征4例,XXX综合征11例,XXY综合征9例;性染色结构异常4例(0.05%)。结论介入性产前诊断对确定胎儿性染色异常具有重要作用。性染色异常胎儿的妊娠结局及伦理问题需要国家层面制定相关指南。

  • 标签: 产前诊断 性染色体异常
  • 简介: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arteryembolization,UAE)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的效果。方法选择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8例CSP患者,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bilateraluterinearteryembolism,BUAE)联合宫腔镜清宫术治疗。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的水平、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愈率,记录随访患者术后月经、超声及再次受孕情况。结果48例确诊患者均在UAE术后24-72h内进行宫腔镜指导下清宫术,47例患者治愈,术中出血量(20-150)mL,平均(40.2±36.7)mL,手术时间为20-40min,血β-HCG于术后15-30d降至正常,月经周期于术后30-45d恢复正常,住院时间5-10d,平均7.2d,治愈率97.9%。术后病理为出血坏死组织中查见绒毛组织。仅有1例患者在栓塞治疗清宫术后持续少量出血50d,行手术切除部分瘢痕后痊愈。结论双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清宫术治疗CSP的效果良好。

  • 标签: 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 宫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3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366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6例的病理诊断中,器质性病变50例(13.66%),功能性病变145例(39.62%),正常子宫内膜171例(46.72%)。40~〈45岁及45~〈50岁年龄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70.49%。40~〈45岁组常见的病理类型依次是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和分泌期内膜;45~〈50岁、50~〈55岁组常见的病理类型依次是单纯型增生、增生期内膜和萎缩型内膜;55~〈60岁、≥60岁常见病理类型依次是萎缩型内膜、子宫内膜癌。随着年龄增大,功能性病变和正常子宫内膜在不同年龄组的构成比逐渐减小,器质性病变在不同年龄组的构成比逐渐增大(χ2=8.38,P﹤0.05)。结论无排卵性功血是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内膜癌是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围绝经期 绝经后 异常子宫出血 病理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30例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绝经期子宫内膜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息肉组均进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取息肉组织为实验组一,取远离息肉的内膜组织为实验组二。经石蜡病理证实为良性子宫内膜息肉。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检测外周血激素6项,将两组中雌激素进行对比,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息肉及子宫内膜中芳香化酶的表达,用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片分析,平均光密度值为比较指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雌激素水平分别为:(16.5±2.11)pg/ml和(15.8±2.28)pg/ml,两组外周血雌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一、实验组二和对照组组织中芳香化酶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1011±0.0013)、(0.0255±0.0010)、(0.0247±0.0007),以α=0.05的检验水准,实验组一中芳香化酶的表达明显高于实验组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二中芳香化酶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不依赖于体循环雌激素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子宫内膜局部芳香化酶过表达有关。

  • 标签: 绝经期 子宫内膜息肉 发病机制 雌激素 芳香化酶
  • 简介:目的探讨加压按摩在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治疗输卵管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12例输卵管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4例)在HSG中采用加压按摩法治疗,对照组(108例)采用持续注射造影剂治疗,比较两组输卵管再通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输卵管梗阻再通率56.7%(76/134)及输卵管间质梗阻再通率79.3%(69/8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5.5%(65/143)、58.4%(52/89)](P〈0.05);两组输卵管峡、壶腹部与伞梗阻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卵管间质梗阻的再通率高于峡、壶腹部与伞梗阻(P〈0.05)。结论加压按摩法联合子宫输卵管造影可提高梗阻输卵管的再通率,且安全性好。

  • 标签: 输卵管阻塞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 按摩 输卵管再通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手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子宫内膜癌"、"腹腔镜"等关键词检索200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Pubmed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应用系统评价专用软件RevMan5.2软件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Jadad量表评分均≥3分。共计379例患者,其中腹腔镜下筋膜外子宫+双附件+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切除术178例(腹腔镜组),开腹筋膜外子宫+双附件+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术201例(开腹组)。Meta分析显示: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均数差(MD)=-236.27,95%可信区间(CI):-461.79~-10.75,P〈0.00001];住院时间短(MD=-5.33,95%CI:-7.82~-2.85,P〈0.05);肛门排气时间短(MD=-24.10,95%CI:-33.5~14.69,P〈0.05);其中手术时间(MD=0.08,95%CI:-37.55~37.70)、淋巴结切除数(MD=-1.95,95%CI:5.25~1.34)、术后15个月复发率(OR=0.85,95%CI:0.24~3.09)、术后40个月总生存率(OR=1.08,95%CI:0.21~5.5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子宫内膜癌中,腹腔镜手术具有可靠的安全性且值得推广,但因随访时间较短,无法在复发率及总生存率方面体现其优势。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腹腔镜 开腹手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阴道镜指引下多点活检(CDB)遗漏子宫颈浸润癌患者的资料,探讨阴道镜活检后患者的管理模式。方法645例CDB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及以上病变(CIN2+)患者行子宫颈锥切术,对比锥切术前后的病理结果及14例遗漏的子宫颈浸润癌患者的年龄、筛查结果、阴道镜诊断、病变范围及是否向颈管内延伸等临床资料。结果CDB病理诊断CIN2+的敏感度为95.0%,特异度为46.2%,子宫颈锥切术前后CIN2/3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为71.4%(450/630),宫颈浸润癌遗漏率为2.2%(14/630)。14例遗漏子宫颈浸润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4±8.7)岁,其中10例筛查结果为高级别病变,11例HPV高危亚型感染(10例为HPV16),12例阴道镜诊断为HSIL+,9例病变范围超过子宫颈面积的50%,13例CDB病理结果为CIN3,10例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切缘不净。结论阴道镜指引下多点活检是诊断CIN2/3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可遗漏少部分子宫颈浸润癌。对于病理诊断CIN2/3者建议行子宫颈锥切术进一步诊断及治疗。

  • 标签: 子宫颈锥切术 阴道镜指引下活检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管理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生殖异常与染色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8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156例生殖异常患者的染色核型及临床资料。结果3156例生殖异常患者中,检出染色异常核型82例,核型异常率为2.6%。其中非同源染色平衡易位30例(36.59%)、性染色数目异常28例(34.15%)、罗伯逊易位12例(14.63%)、其他染色异常12例(14.63%)。从临床表现看,妊娠胎儿丢失患者、不孕不育患者、胎儿畸形及出生缺陷患者染色异常率分别为3.26%(53/1625)、2.02%(25/1235)、1.35%(4/296)。结论生殖异常与染色异常有关,对生殖异常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是必要的。

  • 标签: 生殖异常 染色体 核型
  • 简介:目的观察腹腔镜和腹式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发现盆底肌力减退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术后3个月复诊发现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的患者154例,有116例术后接受生物电刺激治疗为治疗组,其中腹腔镜组61例,腹式组55例。应用PHENIX检测仪量化评估盆底肌力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10次,在术后6个月和10个月再次检测患者盆底肌力情况。38例未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Ⅰ类肌力和Ⅱ类肌力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增高(P〈0.01)。腹腔镜组和腹式组比较,治疗前盆底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Ⅰ、Ⅱ类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个月腹腔镜组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高于腹式子宫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腹式组治疗后术后6个月与10个月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疗效显著。对腹式切除子宫发生重度盆底肌力减退患者需要强化疗程。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腹腔镜及腹式子宫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