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为从抗血管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分设接种组、接种治疗组(LM609)和空白组。通过显微血管计数、原位铺片及组织学观察等方法检测接种的子宫内膜组织对CAM血管生成和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对异位内膜病灶生长行为的影响。结果接种组CAM血管生成反应明显增强,血管数目显著高于空白组;接种治疗组血管数目显著低于接种组;接种治疗组病灶在光镜下可见明显的坏死,LM609能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形成。结论子宫内膜能明显促进CAM的血管生成,这为子宫内膜能够在异位种植和存活提供了一个依据;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能显著抑制异位病灶的血管形成,进而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由此证实抗血管治疗EMS的途径及策略。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鸡胚绒毛尿囊膜 整合素avβ 3单克隆抗体
  • 简介:从古至今,女人比男人更加怕衰老,当自己发现脸上第一条皱纹的时候,那种惴惴不安的感觉对每一个女人都是刻骨铭心的。衰老固然不可避免,但是总可以让衰老的脚步放慢些,再慢些。长期精心的保养固然不可少,而生活方式的健康才是最根本的。如果能够懂得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会发现30岁并不是女人青春的终结,而40岁才是美丽的开始。

  • 标签: 衰老 延缓 女性 女人 健康 皱纹
  • 简介:她气得咬牙切齿,他再一次把厨房里的碗摔了一地,争吵过后,她住到了店里。冷战拉开了离婚的序幕。

  • 标签: 爱情 感情生活 恋爱 婚姻
  • 简介:到了春暖花开的日子,又是一个孩子长高好时节。在首都儿科研究所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现在的父母普遍对孩子的身高越来越在意。

  • 标签: 长高 孩子 首都儿科研究所 身高
  • 简介:夫妻性生活,不仅可以缔造卿卿我我的至爱亲情和甜美的婚姻,还蕴涵着极高的美学意义。若忽视了这方面的价值,便会对性生活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导致某些性失调和心理失衡。那么在性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美学细节呢?

  • 标签: 美学 夫妻性生活 抑制作用 心理失衡
  • 简介: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8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2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对照组43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后,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情况的表现出:非常满意9例,基本满意15例,一般满意6例,不满意13例,满意度为69.76%;研究组44例患儿,除了采用常规护理后更注重细节管理,患儿及其家属的表现为:非常满意22例,基本满意9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3.18%;两组护理方法满意度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效果,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细节管理 儿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本文分析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重点探讨了如何有效的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就如何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出来几点建议。

  • 标签: 护理工作 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孕剖宫产术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孕的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进行阴道试产,成功19例,再次剖宫产71例,分析两组的母婴结局。结果: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再出血率、出血量、产褥感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可适当采取阴道分娩。

  • 标签: 剖宫产再孕 分娩 母婴结局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细节护理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细节护理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中实施细节护理可有效地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构建良好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妇产科护理 细节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ICU护理不良事件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年、2013年我院开展无责上报与循证持续改进制度前后ICU病房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3年医嘱交代遗漏2例(18.18%)、给药失误1例(9.09%)、非计划拔管6例(54.55%)、器械操作致伤0例低于2012年19例(25.33%)、8例(10.67%)、29例(38.67%)、10例(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与2013年合计发生护理不良事件86例,构成从高至低分别为非计划拔管/脱管40.70%、医嘱交代遗漏24.42%、器械操作致伤11.63%、给药失误10.47%、药物渗漏3.49%与误吸2.33%。结论:医院通过无责上报制度掌握ICU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特点,循证分析发现潜在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持续改进,成效显著。

  • 标签: ICU 护理不良事件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米非司酮(RU486)治疗异位妊娠成功后的宫内孕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2年1月之间收治的98例有生育要求的、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的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为米非司酮(RU486)治疗成功,40例为甲氨蝶呤(MTX)全身治疗成功,并经门诊及电话随诊.结果RU486治疗者宫内孕率51.7%,MTX治疗者宫内孕率52.5%,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U486保守治疗的宫内孕率和MTX保守治疗的宫内孕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而且前者无明显副作用,血β-hCG下降明显,患者更易接受.

  • 标签: 异位妊娠 米非司酮 妊娠率
  • 简介: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是一种前列腺素E1的类似物,对子宫有较强、较频的收缩作用,与米非司酮配伍终止早孕完全流产率达90%以上[1,2].由于本方法安全方便,痛苦小,已在国内普遍开展,据报道目前选择药物流产的人数越来越多,但药流后出血一直是临床探讨的问题,其中妊娠产物残留是出血的主要原因.治疗方法是给予清宫术.为避免行此手术,本文就不同时期再次给予米索治疗药流后出血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再应用 出血再 前列醇
  • 简介:作为技术领域的一门新科目,实际物体和多媒体技术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已广泛被应用,两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势,两者运用得当,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护生最大获取收益。

  • 标签: 妇产科教学 实物 多媒体 整合
  • 简介:目的研究化疗药物顺铂、卡铂和紫杉醇对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动物方法检测不同化疗药物使用前后Wistar大鼠空腹、糖负荷后1h及2h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顺铂、紫杉醇和紫杉醇+卡铂联合化疗后胰高血糖素升高(P〈0.05),糖负荷后仍未下降,两紫杉醇组7d恢复,顺铂组14d恢复,卡铂组无变化;化疗后空腹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糖负荷后1h所有化疗组胰岛素分泌指数均降低(P〈0.05),紫杉醇组首先恢复,卡铂组随后恢复,但联合化疗组和顺铂组14d仍未回复。糖负荷2h仅顺铂组显示受损。紫杉醇组和卡铂组血糖变化与胰高血糖素变化基本一致。结论化疗可致胰岛分泌功能受损,卡铂和紫杉醇较轻。顺铂和紫杉醇可引起胰高血糖素和血糖升高。

  • 标签: 顺铂 紫杉醇 卡铂 血糖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 简介:从进化角度看,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相比似乎具有更多的劣势。有性繁殖浪费时间和能量,完全把有益基因混淆,雌性(几乎从事全部的繁殖工作)也只是传递一半的雌性遗传物质。因此,科学家一直不明白,既然有性繁殖有这么多缺点,为什么物种还要为性活动如此费神?

  • 标签: 实验研究 性行为 人体进化 有性繁殖
  • 简介:目的利用siRNA在乳腺癌细胞内诱导RNAi,抑制hTERT基因表达,在体外细胞水平探讨RNAi对乳腺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构建靶向hTERT基因的siRNA(hTERT-siRNA),转导入乳腺癌MCF-7细胞,在瘤细胞内诱导RNAi,采用细胞增殖抑制实验、RT—PCR法、Westernblot等技术检测siRNA处理前后瘤细胞增殖及hTERT基因表达变化。结果hTERT-siRNA对乳腺癌细胞生长抑制率达43%;hTERT基因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蛋白表达平均下调了39.8%。结论siRNA在体外明显抑制了乳腺癌细胞中hTERT基因的表达和瘤细胞增殖。

  • 标签: RNAI 乳腺癌 HTERT
  • 简介:<正>出生缺陷(birthdefects)种类众多,根据致病基因的来源可以分为遗传性出生缺陷和先天性出生缺陷。遗传性出生缺陷通常具有垂直传递的特征,可由亲代传至后代。有时突变发生在配子形成(ga-metogenesis)时期,父母双方都没有这类缺陷,故这类患者成为起始性突变者,可能成为后代子孙患病的祖先。

  • 标签: 出生缺陷 一级预防 致病基因 中期染色体 遗传性 先天性唇腭裂
  • 简介: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sequencing)又称"下一代"测序技术,具有高准确性、高灵敏性以及高性价比的绝对优势,对于传统医学和疾病研究而言是一次革命性的改变,对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筛查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作用原理,回顾新一代测序在遗传性疾病临床分子诊断实验室中的应用。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继续发展和个性化医疗的不断普及,不但会给生命科学研究带来更多的资源和便利,而且将对改善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起到巨大的作用。

  • 标签: 高通量测序技术 遗传性疾病 实验分子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同种异体骨治疗兔桡骨骨缺损疗效的实验研究。方法:将1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同种异体骨供体,28只作为实验受体。按美国组织库标准制备同种异体骨。将受体实验动物双侧桡骨中段切除10mm,制成骨缺损模型。受体实验动物右侧桡骨骨缺损内植入自体髂骨骨粒(对照组);左侧取等量同种异体骨粒同法植入(实验组)。于术后2、4、8、12周,对骨缺损修复组织内OPG蛋白的表达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术后12周,检测两组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结果:术后两组未见感染现象发生。术后2、4周实验组OPG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周两组OPG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周两组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种异体骨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其骨性愈合过程与自体骨移植相似,并且来源广泛,能够避免因自体骨移植带来的诸多并发症,可以成为治疗骨缺损的重要材料。

  • 标签: 自体骨 同种异体骨 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