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通道镜钬激光碎石术一期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梗阻性脓肾的安全性、有效性。方珐2014年3月至2017年8月,3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梗阻性脓肾施行一期经输尿管通道镜钬激光碎石治疗,35例施行一期置管引流再二期取石的分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期手术组与分期手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3.5±29.0)min和(56.9±28.6)min(P=0.623),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7.1±2.7)d和(15.7±7.1)d(P〈0.001),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8.6%和85.7%(P=0.72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9%和48.6%(P=0.631),其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发生率分别为2.9%和11.4%(P=0.353)。结论一期经输尿管通道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经筛选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梗阻性脓肾安全、有效,可缩短住院时间、缩减手术次数。

  • 标签: 结石 脓肾 输尿管镜鞘 输尿管镜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联合输尿管软镜在大于2cm的特殊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实验选取70例患者(年龄为35~72岁),其中肾盂结石44例,肾盏结石26例。1肾盂结石:Ⅰ期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尽量将结石粉碎,术后留置双J管1~4周,Ⅱ期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清除肾内残余结石;2肾盏结石:Ⅰ期于患侧留置双J管1~4周,Ⅱ期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手术次数、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无结石残留)、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等进行分析;并比较术前术后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情况。结果Ⅰ期镜碎石留置双J管后,结石清除率为(8%);Ⅱ期软镜下行钬激光碎石取石,结石清除率95.2%。两次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6.2±2.3)(50~145)min、(7.5±0.6)(6~15)d。术前与术后1月血清Scr分别为(100.6±1.23)(66.2~151.4)μmol/L、(83.7±4.8)(58.6~116.7)μmol/L(P〈0.05);GFR分别为(57.6±2.4)(30~115)mL/min、(65.4±0.2)(72~120)mL/min(P〈0.05)。手术顺利,术后有3例出现高热,1例发展为脓毒血症,经保守治疗均痊愈。结论输尿管镜联合软镜是治疗特殊肾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硬镜 输尿管软镜
  • 简介:对于大多数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而言,能象开放手术那样干净彻底地切除增生的腺体,往往是术者可望而不易达到的目标.平冈式经尿道前列腺剥脱术(transurethralenucleationof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TUE)是可以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TUE没能普及有种种原因,手术时间长是其中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尝试了双操作手架TUE方法(以下称双手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报告如下.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剥脱术 双手架法 单手架法 操作方法 间断冲洗式电切镜
  • 简介:目的探讨、软性输尿管镜结合在输尿管内支架管管周继发多发结石中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01月至2014年10月9例利用、软性输尿管镜治疗内支架管管周继发多发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相关技巧。结果本组9例,所有滞留的输尿管内支架管均被成功取出,继发结石均被成功碎石,其中1例支架管被分5段取出,术后第1天复查KUB或泌尿系CT,所有患者肾盂内残留结石均〈2mm,1月后再复查残留结石全部排出,拔管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为100%,手术时间65~115(81.0±4.8)min;术后发热3例,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软性输尿管镜结合治疗输尿管内支架管周继发多发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少、拔管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可以作为手术治疗输尿管内支架管管周继发多发结石的首选。

  • 标签: 硬性输尿管镜 软性输尿管镜 支架管管周继发多发结石
  • 简介:目的探讨滴注逆行尿道造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滴注逆行尿道造影对20例患者进行检查。结果20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尿道充盈满意,狭窄段形态及狭窄后扩展等细节显示清楚,造影后未发现并发症。结论滴注逆行尿道造影简单、效果良好。

  • 标签: 尿道造影 尿道狭窄 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术后行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输尿管镜取石术(URS)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4年8月贵州医大附属医院行ESWL术后采用RLU(A组)、URS(B组)和PCNL(C组)3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输尿管上段残石患者共651例资料。比较3组患者基本情况、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并采用修改后的Clavien-Dindo评分系统来评估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结果RLU组手术成功率(100%)、清石率(100%)均高于URS、PCNL两组。URS组手术时间为(46±9.1)min,均短于RLU组(54±10.3)min、PCNL组(62±15.2)min。URS组出血量最少(12±5.1)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RLU组(23±2.2)h,明显长于URS组(8±0.6)h和PCNL(11±4.3)h(P〈0.05),3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止痛药的使用无显著差异(P〉0.05)。PCNL组并发症发生率(21.9%)高于RLU组和URS组,RLU组没有严重并发症。RLU组术后有4例患者发热,明显低于URS组(24例)和PCNL组(21例)。RLU组术后未出现尿脓毒血症,而URS组有11例、PCNL组有13例患者分别出现尿脓毒血症。结论RLU是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EWSL失败后一种更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输尿管镜取石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 输尿管上段结石 优先选择
  • 简介:目的探讨经直肠直视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良的俯卧位前列腺直视下穿刺方法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56例。利用庤上黏膜环形缝扎器(PPH)套件中的部分组件,即环形肛管扩张器及镜芯、肛镜缝扎器以协助显露直肠段前列腺。结果经直肠直视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可直视穿刺,穿刺深度和方向易控制。针刺布局规范,患者体位舒适,耐受适应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穿刺效果良好。结论经直肠直视下俯卧位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简便,穿刺准确,值得推广。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经直肠穿刺活检
  • 简介: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多种病因导致慢性肾实质损害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以肾脏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病理特征,以进行性恶化、病情重、预后差为发展特征的疾病,一旦进入终末期唯有透析和肾移植是其最佳治疗方案,而两者费用极其昂贵,致使众多的患者失去了治疗时机,增加了死亡率。

  • 标签: 代谢产物潴留 化瘀通络 CKD 最佳治疗方案 补脾 进行性恶化
  • 简介:金秋十月,硕果累累。2007年10月22日至2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第八届亚洲/大洋洲地区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大会上,全国先进老科技工作者王会主编的《养生研究》,荣获首届中国老年学学术成果奖。全国获此殊荣的59项,我省3项,大会并向他们颁发了奖牌、证书和奖金。

  • 标签: 老年学 成果奖 学术 中国 养生 主编
  • 简介: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高发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尿毒症患者日益增多。尿毒症患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来维持生命,血液透析是其中最为成熟的一种,而完成血液透析治疗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成熟 冲击法 尿毒症患者 早期 压力
  • 简介: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公认的首选血管通路形式,但部分患者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及人工血管内瘘,需要应用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导管作为长期透析通路或者过渡通路。因左侧颈内静脉、左侧头臂静脉、上腔静脉走行中有两个生理弯曲,而且左侧头臂静脉的走行是先向右前下方,再向右后下方走行(图1).

  • 标签: 颈内静脉 隧道式 皮下隧道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导管 自体动静脉内瘘
  • 简介:肾纤维化是几乎所有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通路,其特征包括肾小球纤维化、肾问质纤维化、肾血管纤维化^[1],是各种肾脏疾病慢性化主要的病理学表现之一,是各种肾小球、血管和小管间质本身疾病的最后结局。肾间质纤维化(RIF)是以细胞外基质(ECM)在肾间质的过度积聚与沉积以及成纤维细胞增生为特征,

  • 标签: 肾间质纤维化 活血祛瘀法 肾小球纤维化 成纤维细胞增生 血管纤维化 防治
  • 简介:膜性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现代医学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MN,不少患者疗效不理想,并且有不同程度药物不良反应[1,2]。MN以蛋白尿、水肿为特征性临床表现,属中医"水肿"、"尿浊"等范畴,中药辨证论治具有西药不可比拟的优势。现就本人多年来诊治本病经验及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膜性肾病 中医病机 肾精亏损 中药辨证论治 MEMBRANOUS 分虚实
  • 简介:前不久,在广州召开的《自然·社会·人》辩证法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庆典会上,高度评价原国家卫生部崔月犁部长创建“世界中医药学会”,使祖国中医药学走向世界,为人类造福作出了重大贡献。

  • 标签: 中医药学会 保健养生 世界 平衡 主编 国家卫生部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免疫组化染色法在诊断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应用前景。方法:改良免疫组化染色法采用高温高压+XXIV型蛋白酶消化的抗原修复,行一抗和二抗两步孵育,其中二抗与酶标多聚体相连。病人肾组织标本同时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作对照。结果:(1)40例血清学HBsAg阳性患者的肾穿组织标本中,改良免疫组化染色法HBsAg阳性27例,阳性率为67.5%;HBcAg阳性7例(其中HbsAg同时阳性6例,HbsAg阴性1例),阳性率为17.5%;HbsAg、HBcAg同时阴性12例。免疫荧光染色法HBsAg阳性29例(72.5%);HBcAg阳性10例(25.0%,均同时呈HbsAg阳性);HbsAg、HBcAg同时阴性11例。(2)两种染色比较,HbsAg阳性率相近(改良组化67.5%VS荧光72.5%),其中同时阳性的有22例,同时阴性的5例,总一致率为67.5%(27/40),阳性一致率在改良免疫组化染色中为81.5%(22/27),在免疫荧光染色中为75.9%(22/29)。(3)10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患者中,改良免疫组化HbsAg染色阳性9例,免疫荧光染色阳性7例;血白蛋白〈30g/L而尿Pro定量未达到〉3.5g/24h的患者7例;6例病理呈膜性或/和膜增殖性肾炎(其中改良组化染色阳性5例,荧光染色阳性3例)。有2例行肝组织穿刺活检,病理显示肝脏病变。结论:改良免疫组化染色可提高HBV-GN的乙肝抗原检测率,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改良免疫组化染色 免疫荧光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