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骨质疏松已严重影响人们健康水平,成为全球关注公共卫生热点。迄今为止,尚无有效安全骨质疏松治疗措施,而有效健康教育骨质疏松防治最经济有效手段。目前,尽管我国已经逐步推进骨质疏松健康教育开展,但是其规范有效性还有待探讨。为促进我国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本文全面阐述了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意义、现状、内容、方法,并强调骨质疏松健康教育评价重要性。以期通过有效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改变人们知信行,促使人们建立健康行为方式,减少或消除可控危险因素,降低骨质疏松对人们健康危害,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 健康教育 内容 方法 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门诊健康教育模式对骨质疏松患者知识认知骨密度影响,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应用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模式,包括建立骨质疏松门诊、成立骨质疏松教育小组、建立骨质疏松健康管理数据库、随访患者等。教育内容包括骨质疏松一般知识、预防知识、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知识、骨折等并发症防治知识、自我监测管理、骨质疏松症诊断等。教育方式应用理论授课操作演示及患者现身说法;教育形式采用一对一教育、小组教育、健康教育俱乐部。12个月后对3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知识掌握程度及骨密度等方面的评价,比较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性。结果患者疾病知晓、疾病预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预防骨折等知识、自我监测管理、骨质疏松症诊断等方面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60~69岁L1、男性60~69岁及70~79岁NeckL1骨密度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知识腰椎及髋部骨密度。

  • 标签: 骨质疏松 健康教育 健康管理 骨密度
  • 简介:目前骨质疏松症(Osteoporsis以下简称OP)发病率越来越高,它不仅是医疗问题,也是严重社会公共健康问题,被公认为"无声无息流行病".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形势将变得更为严峻.因此,健康教育已成为预防骨质疏松症重要策略,全球范围内应广泛重视对OP早期预防治疗,不要让OP造成人类广泛流行疾病灾难.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OP 健康教育 早期预防 治疗 严重
  • 简介:宁波市第六医院拟于2009年7月25日~28日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小儿骨科新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2009—04—07—006(国)],届时将有著名小儿骨科专家潘少川,杨建平,郭源,赵黎,陈秋,徐荣明,仲肇平,马维虎,狄正林等教授授课,并有手术现场演示。

  • 标签: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小儿骨科 学习班 第六医院 骨科专家 宁波市
  • 简介:宁波市第六医院拟于2009年7月25日-28日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小儿骨科新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2009—04—07—006(国)],届时将有著名小儿骨科专家潘少川,杨建平,郭源,赵黎,陈秋,徐荣明,仲肇平,马维虎,狄正林等教授授课,并有手术现场演示。

  • 标签: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小儿骨科 学习班 第六医院 骨科专家 宁波市
  • 简介:由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举办“第七届国家级脊柱畸形学习班”,将于2007年6月14~19日南京举办,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脊柱外科专家作专题报告。学习班授课内容:①理论授课:脊柱畸形临床评价支具治疗原则;脊柱侧凸单一矢状面畸形外科矫治策略、方法最新进展;脊柱畸形矫形美学平衡理念;脊柱畸形微创矫形术;脊柱畸形全脊椎截骨翻修手术策略;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及外伤性迟发性后凸畸形截骨矫形;各种新型脊柱内固定技术生物力学临床应用。②模型操作:学员有机会在脊柱侧凸模型上进行三维去旋转矫形器械操作。③手术观摩:学员将分组参观脊柱侧凸后路前路矫形手术。④病例讨论:学习班将提供大量复杂脊柱畸形临床病例,学员可利用现代矫形理论进行讨论。

  • 标签: 复杂脊柱畸形 学习班 医学继续教育 国家级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南京鼓楼医院
  • 简介:作者提到年龄、创伤或退变能改变椎体间运动模式。虽然体内研究能确定运动存在,但是却不易对运动进行量化。以前体内研究对象大多数老年患者,伴有不同节段退变,侧屈状态下旋转运动方式不同脊柱节段没有明显变化。因此,本次体内生物力学研究目的确定在侧屈状态未退变、正常、完整的人类尸体颈胸段脊柱冠状面轴向上旋转运动模式。

  • 标签: 运动轨迹 脊柱节段 冠状面 退变 状态 轴向
  • 简介:脊柱椎体隐匿性感染属脊柱亚急性骨髓炎范畴,由于其症状、体征及其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容易引起误诊、误治,从而导致不良后果.1999年~2002年,我院共收治7例低毒菌感染引起颈椎亚急性骨髓炎患者,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下颈椎 脊柱炎 骨髓炎
  • 简介:随着微创化、智能化外科手术技术飞速发展,脊柱外科技术日新月异。由于脊柱解剖结构复杂、手术视野小、危险性高,给脊柱外科传统或微创手术操作带来一定难度,学习周期较长,增加了脊柱外科医师教学培养难度。

  • 标签: 脊柱疾病 外科手术 用户计算机接口 教育 医学
  • 简介: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lowbackpain)这个概念目前正被大多数临床医师所接受,具体可描述为以化学介导为主椎间盘源性痛。临床表现为难以定位弥散性腰部钝痛,很少有固定压痛点,类似于内脏痛,可同时伴有腹股沟区,大腿前侧酸胀、麻木、疼痛感。影像学上没有腰椎不稳、脊髓受压等表现。目前临床研究已明确腰椎间盘退变同时可导致纤维环裂隙,通过此裂隙长入血管神经;退变椎间盘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分泌各种炎性细胞因子介质;应力作用,这些化学因子刺激腰椎间盘内神经纤维,引起椎间盘源性腰痛。但令人困惑其传导解剖通路不沿任何已知周围神经或神经根支配区域分布。

  • 标签: 交感神经系统 腰椎 椎间盘 腰痛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脊索瘤E-cadherinP120ctn表达及其肿瘤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局部复发之间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脊柱脊索瘤标本5例胎儿脊索组织标本E-cadherinP120ctn表达情况。结果脊索瘤标本E-cadherinP120ctn胞膜表达减低率分别为75.0%(30例)67.5%(21例)。E-cadherin表达肿瘤侵犯椎节数目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P120ctn表达肿瘤病理学分级存在相关性(P〈0.01)。二者均与肿瘤平均复发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P〈0.01)。另外,E-cadherinP120ctn表达下调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证实P120ctn肿瘤病理分级脊柱脊索瘤术后局部复发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脊柱脊索瘤中常发生E-cadherinP120ctn胞膜表达下调,且脊柱脊索瘤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均是肿瘤侵袭和局部复发有价值生物学预测指标,P120ctn脊柱脊索瘤局部复发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脊索瘤 钙粘着糖蛋白类 染色与标记 P120CTN
  • 简介:脊柱侧凸畸形严重危害青少年健康,其发病机理非常复杂.目前,对畸形矫正最常用方法针对患者畸形特点而采用相应手术治疗,因此不同术者往往采用不同手术方法,疗效也完全不同.要达到较为理想、肯定疗效,关键在于制定标准化、系统化治疗方案.脊柱侧凸合理治疗方案,还有助于学者间学术交流及对侧凸最终疗效评价,便于国内外学者进行交流讨论,对推动我国脊柱畸形领域诊治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许多医疗单位开展了脊柱侧凸畸形手术治疗,但层次不一,没有完善而系统治疗方案,难以进行疗效相互比较.因此,希望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将脊柱侧凸治疗规范化,促进我国脊柱侧凸治疗水平健康蓬勃地发展.

  • 标签: 脊柱侧凸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疗效 矫治 畸形矫正
  • 简介:脊髓损伤作为一种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一直医学界有待于攻克难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新发生脊髓损伤患者约50万,而其中截瘫患者总数可达250万人。脊髓损伤最终结局由原发性机械损伤以及受损后一系列生化因素引起继发性损伤共同决定。原发性机械损伤一个不可逆转过程,而对继发性损伤控制水平直接影响最终损伤程度临床预后。

  • 标签: 脊髓损伤 血红素氧化酶(脱环) 信号传导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观察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骨折中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使用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病例共23例,记录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情况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2个月,未出现感染、内固定失败及并发症。采用Harris评分标准,优17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5.7%。结论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FNA 股骨粗隆下骨折 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模拟微重力环境对成骨细胞增殖凋亡影响。方法利用沿水平轴连续回转(30r/min)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环境,使用MTT比色法观察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增殖情况;细胞凋亡根据4,6-二氨基-2-苯基吲哚所染细胞核形态改变来辨认。结果模拟微重力环境可以降低MC3T3-E1增殖功能,辛伐他汀模拟微重力环境可以增强MC3T3-E1增殖功能,但对细胞凋亡并无显著影响。结论模拟微重力环境辛伐他汀对成骨细胞增殖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为辛伐他汀治疗微重力环境骨丢失提供了理论实验证据。

  • 标签: 微重力 辛伐他汀 成骨细胞 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观察钛网结合钛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颈椎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不稳定型颈椎骨折患者应用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28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按Frankel评分标准进行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定;围手术期无明显并发症,植骨均在术后12周达到临床愈合,颈椎生理曲度保持良好,无椎间盘高度丢失,钛网无下沉、移位。钢板及螺钉无松动,无神经、血管并发症。术后3.5个月开始出现融合迹象,术后1年骨融合良好。结论不稳定型颈椎骨折应用前路颈椎钢板固定技术结合钛网植骨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得到恢复,术后颈椎即时稳定性好,并能维持有效椎间高度,植骨易于融合。通过自体椎体开槽减压取骨或加异体骨植骨避免了髂骨取骨所带来损伤及手术时间延长,且住院时间短,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功能恢复。手术病例及方法选择应根据患者是否有致压因素及颈椎稳定性等情况综合考虑。

  • 标签: 颈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观察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广州地区成人年龄、性别骨密度关系。方法本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了188名女性122名男性,年龄为17~88岁广州地区居民。采用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测量腰椎股骨颈骨密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25(OH)D、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typeIN-terminalpropeptide,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β-CTX)。血清25(OH)D水平分为四个亚组:严重缺乏(〈10ng/mL),缺少(10~20ng/mL),不足(20~30ng/mL),充分(≥30ng/mL)。结果受试者平均年龄为(47.39±19.32)岁。女性血清25(OH)D水平(25.35±6.59)ng/mL明显低于男性(27.25±7.94)ng/mL,P〈0.05。男性25(OH)D严重缺乏(10ng/mL)比例为1.6%,女性为0;男性25(OH)D缺少(10~20ng/mL)比例为22.9%,女性为20.5%;男性25(OH)D不足(20~30ng/mL)比例为65.6%,女性为73.4%。男性血清25(OH)D水平年龄呈负相关(r=0.249,P〈0.01),而在女性中二者没有相关性(r=0.130,P〉0.05)。血清25(OH)D水平老年妇女(分别为r=0.382,P〈0.01;r=0.384,P〈0.01)、青年男性(分别为r=0.332,P〈0.05;r=0.260,P〈0.05)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呈正相关。当校正年龄因素后,血清25(OH)D水平老年妇女腰椎、股骨颈骨密度之间仍存在相关性(分别为r=0.325,P〈0.05;r=0.323,P〈0.05)。但年龄校正后血清25(OH)D水平年轻男性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r=0.278,P〈0.05),股骨颈骨密度没有相关性(r=0.165,P〉0.05)。校正年龄后血清25(OH)D水平中青年妇女中老年男性腰椎股骨颈骨密度无相关性。无论是否校正年龄,血清PTH水平和其他骨代谢指标均与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无相关性。结论有超过2/3广州居民存在维生素D不足。血清25(OH�

  • 标签: 25(OH)D 年龄 骨密度 骨代谢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