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导致症状复发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013年本院收治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术后症状复发患者资料54例。其中L2/L31例,L3/L42例,L4/L526例,L5/S125例。初次手术中行后路单纯髓核摘除术50例,行后路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4例。术后随访症状复发以5年为分界点,分为A组(≤5年)及B组(〉5年)。结果腰部症状复发共54例,其中A组29例,B组25例;下肢症状复发共48例,其中A组23例,B组25例。复发原因为原节段再突出28例,相邻节段突出3例,椎管狭窄8例,内固定障碍4例,腰椎不稳8例,硬膜外血肿2例,感染1例。结论椎间盘突出是导致术后症状复发的主要原因。围手术期导致症状复发的原因为术后感染和硬膜外血肿;中远期导致症状复发的原因为腰椎不稳、腰椎椎管狭窄、内固定障碍和相邻节段退变等。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复发
  • 简介:脊柱结核作为常见的肺外结核,占骨关节结核的50%~60%[1]。严重者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甚至脊髓受压。脊柱结核复发率较低,但复发后常常导致窦道迁延不愈、脊柱畸形及继发性神经损伤。目前脊柱结核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存在脊柱畸形、伴严重神经损伤的患者,以达到神经减压、纠正后凸、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2]。由于结核病具有难治且易复发的特点,以及手术时机或方法选择不当、术中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后化疗不合理等原因,脊柱结核术后仍有1.28%~25.00%的复发率,需要二次治疗[3-4]。针对脊柱结核术后病情复杂多变的现状,建立个体化的复治方案尤为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7例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复发原因及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胸椎 腰椎 结核 脊柱 复发 再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性别、吸烟与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ochraneLibrary数据库、PubMed、Ovid等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13年7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LDH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综合定量分析最终纳入的文献。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性别与LDH术后复发关系的研究7篇,Meta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4,95%CI(0.88,2.04),P=0.178];吸烟与LDH术后复发关系的研究4篇,Meta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96,95%CI(1.96,164.32),P=0.011]。结论Meta分析结果提示,吸烟是LDH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性别尚不是LDH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受纳入文献数量所限制,其结果尚需更多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 简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肾性骨病的重要原因,也是加速CKD病程进展和增加病死率的重要合并症。严重的SHPT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CKD导致SHPT的治疗新进展。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治疗 高血磷 钙敏感受体激动剂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分别对201例CHB患者(CHB组)和12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和左侧股骨颈和腰椎前后位(L1-4椎体)的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进行测定。对两组的BMD、骨质疏松患病率进行比较,并对BMD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男性及女性受试者中,CHB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左侧股骨近端多个部位和多个腰椎BM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在男性受试者中,CHB组中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小于40岁、40岁至60岁、大于60岁的不同年龄段男性及女性受试者中,CHB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左侧股骨近端多个部位和多个腰椎BM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线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以CHB患者的左股骨近端BMD为因变量,BMD与CHB病程呈负相关(r=-0.52,P〈0.05)。以CHB患者的腰椎BMD为因变量,BMD与CHB病程呈负相关(r=-0.28,P〈0.05)。结论CHB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骨质疏松 骨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以及影响因素。方法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120例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者、60例肾功能正常者)的腰椎及股骨端骨密度,并检测生化及骨代谢指标。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组的腰椎及股骨端各部位骨密度明显下降,骨代谢指标中血磷、甲状旁腺素、降钙素、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显著升高(P〈0.01),血钙明显下降,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和骨钙素变化不大。血肌酐水平与甲状旁腺素、降钙素、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呈正相关,其中与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水平相关程度最高。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主要表现在骨吸收增加,骨密度下降,骨吸收活跃程度与血肌酐水平密切相关。

  • 标签: 慢性肾功能不全 骨质疏松 骨密度 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
  • 简介: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其中2145例HBV感染者和2145例非HBV感染者分别归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研究HBV感染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合并症以及药物使用分布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HBV病毒和未感染HBV病毒的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分别为0.28%和0.26%,调整年龄、性别、合并症、药物治疗等因素后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比(95%CI)为1.15(1.02~1.27)。HBV感染引起的骨质疏松风险随年龄而下降,对于年龄≤49岁的患者,HBV感染患者的骨质疏松症风险显著高于无HBV感染者,风险比为1.43(1.17~1.72)。HBV感染引起的骨质疏松症风险随着合并症的发生而降低,有合并症的风险比为1.02(0.90~1.17),无合并症的风险比为1.26(1.08~1.49)。结论HBV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但HBV感染的影响较小,HBV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无影响。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风险比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金天格胶囊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精神科病房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患骨量减少或者骨质疏松的患者共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口服碳酸钙治疗,观察组口服金天格胶囊治疗。24w后,通过调查患者的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痿弱等临床症状、观察治疗前后其生化指标和骨密度变化。结果治疗24w后,患者腰背疼痛,腰膝酸软等临床情况均有所恢复(P<0.01);两组患者血钙值及骨密度值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有一定效果,同时可以缓解腰膝酸软,腰腿疼痛,下肢痿弱,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金天格胶囊 中医中药 精神分裂症 骨质疏松 骨量减少
  • 简介:目的用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大鼠模型观察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对CKD时肾性骨病和血管钙化的影响,与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heparin,UFH)进行比较。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KD组、CKD普通肝素组(CKDHeparin)、慢性肾脏病低剂量LMWH组(CKDL-LMWH)、慢性肾脏病高剂量LMWH组(CKDH-LMWH)5组。第6周末处死大鼠,行主动脉血管钙磷含量测定,取股骨和第5腰椎做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检查、腰椎压缩试验、三点弯曲试验。结果与CKD组比较,CKDHeparin组、CKDL-LMWH组、CKDH-LMWH组血管钙磷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与CKD组比较,CKDHeparin组的股骨总BMD、股骨松质骨BMD和腰椎BMD均明显降低,而CKDL-LMWH组和CKDH-LMWH组与CKD组比较上述参数无明显差异。与CKD组比较,CKDHeparin组、CKDL-LMWH组和CKDH-LMWH组的股骨皮质骨BMD无明显差异。腰椎压缩试验,与CKD组比较,CKDHeparin组的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参数明显降低,CKDL-LMWH组和CKDH-LMWH组分别与CKD组比较上述力学参数无差异。三点弯曲试验,与CKD组比较,CKDHeparin、CKDL-LMWH组或CKDH-LMWH组力学参数均无差异。结论LMWH对有继发性甲旁亢的CKD大鼠的松质骨BMD和骨力学参数无影响,而UFH可以降低松质骨的BMD和骨力学性能;LMWH和UFH对有继发性甲旁亢的CKD大鼠的皮质骨BMD和骨力学性能无影响。LMWH和UFH对有继发性甲旁亢的CKD大鼠的血管钙化无影响。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肾性骨病 血管钙化 低分子肝素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