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anemia,MA)患者骨密度的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男性幼细胞性贫血患者40例为病例组,年龄62~86岁,平均(73.50±8.13)岁;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接诊的健康老年男性40名为对照组,年龄63~85岁,平均(72.82±7.77)岁。收集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对所有患者进行腰椎(L1-L4)和左侧髋部(Neck区)骨密度测量,测定所有患者空腹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E)、尿素氮(BUN)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12、叶酸等生化指标,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骨密度、叶酸、维生素B1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血清ALT、AST、CRE、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有幼细胞性贫血的老年男性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幼细胞性贫血可能是引起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巨幼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 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胫骨骨小梁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变化.方法将3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采用右后足皮内注射福氏完全佐剂的方法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3周后处死大鼠,取右侧胫骨近端,制备不脱钙的骨切片后行形态学计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胫骨骨小梁体积明显减少(P<0.01),成骨细胞表面、类骨质表面减小(P<0.01,P<0.05).破骨细胞数增多(P<0.01),吸收表面增高(P<0.01).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早期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小梁形态计量 模型大鼠 对照组 正常 胫骨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