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丛神经由颈5-8及胸1脊神经前支组成,出椎间孔后在横突面被纤维束膜和椎间筋膜紧密固定,在腋窝处又被腋窝筋膜紧密固定,由此在不适宜的体位下,可以导致丛神经过度被压和牵拉而引起损伤,临床表现为上肢发麻、针刺感和位置感丧失,重者可致上肢运动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

  • 标签: 全麻手术 臂丛神经损伤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发病原因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试用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施行丛神经阻滞,评估其麻醉效能。方法:选择120例上肢手术病人,随机双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用2%盐酸氯普鲁卡因,对照组用1.5%盐酸利多卡因。采用肌间沟丛神经阻滞,由有经验的麻醉医生操作,针刺产生异感后一次性注药26ml(含肾上腺素1:200000)。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以及呼吸循环的变化和副反应等。结果:①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起始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痛觉恢复起始时间在实验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运动恢复起始时间实验组快于对照组,但P>0.05;②需要哌异合剂加强镇痛者,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例和22例(P>005);③两组呼吸循环变化无明显差异;④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起效快、神经阻滞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属中短效局麻药,能安全用于丛神经阻滞麻醉。

  • 标签: 对照组 盐酸氯普鲁卡因 痛觉 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 起效时间
  • 简介:肩周炎中医称“冻结肩”,系退行性改变导致肩部软组织、神经营养障碍及运动减少引起以肩关节周围疼痛、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局部受凉常是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常用推拿手法、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E1服,以及局部痛点封闭等治疗,但治疗周期长,对严重肩周炎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手法松解 肩周炎 利多卡因 曲安奈得
  • 简介:肩及上臂的神经支配较广。对肩及上臂上部手术采用单纯丛阻滞往往出现阻滞不全现象,以往我们采用二点法阻滞(指肌间沟丛阻滞+C4横突水平颈深丛及浅丛阻滞),以力求保证麻醉效果。今我们改良采用了颈丛加丛一点法阻滞(下文简称“颈丛阻滞”),取得良好效果,今报告如下。

  • 标签: 肌间沟臂丛阻滞 颈丛阻滞 上臂手术 一点法 肩部 颈臂丛阻滞
  • 简介:目的:探讨双臂丛阻滞与颈段硬膜外麻醉在双上肢显微手术中实施效果及对机体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40例双上肢断指(肢)再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为C7、Tl硬膜外麻醉组;Ⅱ组为双臂浓阻滞组(一侧为腋路丛阻滞,另一侧为肌间沟丛阻滞),分别观察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实施疗效。结果:Ⅰ组对呼吸及循环影响较Ⅱ组显著。呼吸循环功能降低明显。结论:双臂丛阻滞较颈段硬膜外麻醉更为安全可行。

  • 标签: 臂丛阻滞 颈段硬膜外麻醉 再植手术 断指 断肢 呼吸功能
  • 简介:呼吸机使用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病人的氧供(DO2),和降低氧耗(VO2),维持机体重脏器的功能达到救死扶伤的目的,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使氧供大于每分钟每公斤体重10毫升,作为危重病人存活的安全值。

  • 标签: 机械通气 治疗 非典型肺炎 氧供
  • 简介:机械通气是治疗目前在全球范围流行的非典型肺炎(SARS)的主要方法之一。SARS导致难治性ARDS后,需要采用包括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和开放肺在内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而尽可能地采用无创或微创的方法,在重症监护病人身上连续、同步、实时、准确地监测心肺功能可以直接指导机械通气策略的实施和综合评估实施效果。

  • 标签: 机械通气 治疗 SARS 心肺功能 监测
  • 简介:系统性血管炎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主要为急进性肾炎和其他系统病变,病情进展迅速。一旦发生肺部大出血,常常因为顽固性呼吸衰竭而死亡。本科自2007年03月起连续收治2例诊断为抗中性粒细胞胸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引起的患者。以甲强龙加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后患者肺部出血继续加重,并发呼吸衰竭,

  • 标签: 系统性血管炎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血浆置换 并发 抗中性粒细胞胸浆抗体
  • 简介:传统急性肺水肿(APE)病理生理研究中,忽略了肺水肿发生后呼吸动力学改变对APE的促进作用。忽略肺水肿后缺氧以及患者精神,神经因素致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对APE控制的不利影响,从而在治疗中仅仅关注引起APE的心血管因素,忽略了APE后呼吸动力学和神经内分泌改变会成为APE恶性循环的原因。近年来国外对机械通气(MV)应用于APE的研究表明,机械通气能够迅速改变APE后不利的呼吸动力学状况,在改善呼吸功能的同时改善心功能。并通过麻醉镇静剂的应用以及改善缺氧,阻断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对APE的不利作用。随着机械通气技术逐步普及,MV应该成为APE抢救中的重要措施,为对于重症APE,有创通气优于无创通气。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肺水肿 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