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单纯应用压力梯度长袜(GCS)或与歇充分装置(IPC)联合应用预防手术病人后下肢静脉性形成(DVT)效果和安全性,观察手术前后凝血、纤溶活性变化。方法:连续入选胸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恶生肿瘤根治手术患者240例,分为对照组(C)和三个实验组,即单纯GCS+IPC全程组:按GCS组选好合适袜子,将合适型号压力套(型号袜子一致)固定在袜子外面,连接IPC,手术切皮前即刻开始应用,持续应用至次日晨,然后每隔2h应用2h,一应用到患者下床活动:GCS+IPC术后组:手术结束回病房ICU即刻开始应用IPC,持续至次日晨,然后每隔2h应用2h,一应用到患者下床活动。所有患者术后3-8天内行双下肢静脉管超声检查,均记录双下肢动静脉流速度,血栓发生部分。15例GCS+IPC全程组患者和15例对照组患者分别手术前、切皮2h24h周采集静脉测定D-二聚体(D-Dimer、D-D)、纤溶酶原激活剂抗原(PA-Ag)、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前评价血栓栓塞发生风险。结果:240例入选患者中,术后3-8天超声检查DVT发生率在GCS+IPC全程组,GCS+IPC术后组和单纯GCS组分别为15%(P〈0.05),23.3%(P〈0.05)和30%(P〉0.05),而对照组48.3%,1例GCS患者近端DVT,其余均为远端DVT。血凝指标:实验组D-D在切皮2h没有明显变化,24小时明显增加,而对照组切皮2h明显高于术前。切皮2小时实验组tPA-Ag明显低于对照组,而vWF明显高于对照组。PAI在手术两组无明显变化。随着年龄、体重增大和危险因素个数增加,DVT发生率增加。结论:GCS+IPC全程组GCS+IPC术后组能有效降低大手术DVT,预防效果以GCS+IPC全程组最。单纯应

  • 标签: DVT 大手术 恶性肿瘤 危险因素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 简介:防止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临床上多在术中手术采用去枕平卧体位。这一特殊体位给许多患者造成不适,甚至加重患者痛苦。目前,临床上这一体位采用也存在争议。作者观察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术中手术去枕置枕对头痛、头晕等不适受发生率影响,报道如下。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术中 术后 麻醉体位
  • 简介:目的:观察胸腔手术术毕前施行肋间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方法:3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A组)肋间神经阻滞合并静脉镇痛组(B组),各为15例。A组术后利用静脉输注泵,按2.5ml/h持续泵入芬太尼复和液(芬太尼15μg/ml+咪唑安定0.3mg/ml)。B组开胸前0.5%布比卡因阻滞切口上下5个肋间神经,并于术后利用静脉输注泵按2.5ml/h持续泵入芬太尼复合液(芬太尼10μg/ml+咪唑安定0.3mg/ml)。定时点视觉模凝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程度;测定HR、MAP、血气PaO2PaCO2;测定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用力呼出气量(FEV1)。结果:A组病人术后3h6h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病人术后3h6hFVC和FEV1显著高于A组(P<0.01P<0.05)。A组病人入监护室即刻PaO2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开胸前施行肋间神经阻滞增强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发送通气功能

  • 标签: 肋间神经阻滞 胸腔手术 术后镇痛 布比卡因 芬太尼 咪唑安定
  • 简介:施行术后切口镇痛,传统上采取肌肉注射止痛法,效果往往不够确切;因顾虑病人出现镇痛过量成瘾,以致约有70%病人因用药量偏小而存在不同程度镇痛不全。胸腔术后切口疼痛刺激,可引起一系列内分泌和病理生理反应,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呼吸浅速和自主咯痰能力降低,容易促成

  • 标签: 胸腔手术 硬膜外腔镇痛 镇痛效果 自控镇痛 PCEA 不良反应
  • 简介:臂丛神经由颈5-81神经前支组成,出椎间孔在横突面被纤维束膜和椎间筋膜紧密固定,在腋窝处又被腋窝筋膜紧密固定,由此在不适宜体位下,可以导致臂丛神经过度被压和牵拉而引起损伤,临床表现为上肢发麻、针刺感和位置感丧失,重者可致上肢运动功能部分完全丧失。

  • 标签: 全麻手术 臂丛神经损伤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发病原因 药物治疗
  • 简介:术后残余作用在术中应用病人很常见,是麻醉恢复期病人发生低氧血症、上气道梗阻,误吸和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不良事件主要原因。可以通过应用中、短效剂,加强神经肌肉功能监测和正确应用拮抗剂等措施来降低残余发生率。

  • 标签: 肌松药 残余肌松作用 术后呼吸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晶、胶体液施行扩容性血液稀释效果及其电解质和凝血功能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无心肺疾患和凝血功能异常神经外科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三组,全麻平稳,按25ml/min速度分别输注乳酸钠林格液(LR)、佳乐施(G)两者11混合液(G-LR)各1500ml以施行扩容性血液稀释。分别稀释前、输注500ml、1000ml和1500ml时血液稀释30min抽取静脉检查血常规、凝血象、电解质,记录MAP、HR。结果:血液稀释期间三组HGB、RBC、HCT均逐渐降低,输液1500mlLR、G-LR和G组HCT分别下降103%、19.9%和24.4%;G组Ca^2+”和FIB也下降,PT和APTT延长;G-LR变化较G组小。结论:佳乐施扩容效果强于LR,但血浆Ca^2+和FIB降低明显。11G-LR混合液扩容效果较满意,且封电解质和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 标签: 血液稀释 凝血功能 佳乐施 输注 HCT F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