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又称“五十肩”。肩周炎并非独立疾病,主要是由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组织发生慢性炎症和粘连而引起,其主要症状是肩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尚未有满意的治疗方案。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期间对不同发展时期的肩周炎运用以注射、针刀和手法松解为主的三阶梯治疗方法,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并与传统的药物疗法进行对比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三阶梯疗法 肩周炎 关节活动障碍 治疗方法 “五十肩” 关节周围
  • 简介:为了促进中西医疼痛治疗技术交流、推广,提高疼痛工作者的临床水平,逐步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医疼痛系列技术研推工程”,疼痛学分会将于2011年4月在北京市举办疼痛微创疗法与药刀靶向治疗班。现将培训各事项通知如下

  • 标签: 靶向治疗 微创疗法 疼痛 药刀 中华中医药学会 技术交流
  • 简介:疼痛是由于刺激造成的组织损伤以及伴随的情绪反应,急性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而慢性疼痛则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近年来,很多的研究都聚焦于慢性疼痛的治疗。脊髓神经刺激疗法(SpinalCordStimulation,SCS)已经被证实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本文就SCS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一综述。

  • 标签: 脊髓电刺激疗法 慢性疼痛 神经刺激疗法 疼痛治疗 情绪反应 组织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肾上腺肿瘤手术的术前准备和麻醉处理。方法:选取1997年9月至2003年12月小儿肾上腺肿瘤切除术9例,年龄11月-14岁,平均8.02上4.44岁;嗜铬细胞瘤1例,肾上腺皮质肿瘤8例(腺瘤4例,皮质癌2例,囊肿1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气管内插管吸入复合静脉麻醉7例,气管内全麻联合硬膜外腔麻醉麻醉2例。术前2小时起至术中用激素替代治疗4例.结果:9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儿均成活,无一例出现严重的麻醉并发症。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监测和正确的麻醉处理才能保证肾上腺肿瘤手术患儿的安全。

  • 标签: 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麻醉处理 小儿 肾上腺皮质肿瘤 术前准备 神经母细胞瘤
  • 简介:纵隔肿瘤是一组病理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胸部肿瘤,由于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易于侵犯邻近器官和结构,根治切除极为困难。在麻醉处理上有一定的难度。我院近期对3例巨大纵隔肿瘤施行手术治疗,现将麻醉处理及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巨大纵隔肿瘤 麻醉处理 肿瘤切除 胸部肿瘤 解剖部位 邻近器官
  • 简介:气管(隆突)切除和重建手术对于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来讲.手术和麻醉的风险均很高.近年来,随着麻醉与气管外科的发展。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本文对前人50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综述.旨在为气管切除和重建手术提供更安全合理的麻醉方案。

  • 标签: 气管 隆突 重建 麻醉
  • 简介:目的:观察胆囊切除术病人围术期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观察组34例,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分别在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采集静脉血,测定红细胞受体花环(R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ICR)、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NTERT)、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RFIR)。封照组为32例健康体检者。结果:术后第三天RCR、NTERT、RFER较术前降低,RICR、RFIR则上升。术后第7天RCR、NTEFT、RFER较术前升高,RICR、RFIR较术前下降(P<0.01)。术前、术后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胆囊结石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胆囊切除后第7天开始回升,但恢复到正常的时间犹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围手术期 红细胞 免疫功能 胆石症
  •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注射疗法及复合小针刀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诊断明确的肌筋膜疼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注射疗法治疗;IS组:采用注射疗法加小针刀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率变异(HRV)的频域变化,低频LF、超低频LLF、高频HF、低高频比LF/HF及心率变异指数HR-Ⅵ;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治疗前后疗效并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①HRV频域指标组内比较:LF、LLF、HF以及HRVI治疗前舆治疗后1min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5min、10min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LF/HF治疗前与治疗后5min、10min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治疗后1、5、10min,两两比较无显着性差异。②组间比较: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IS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VAS降低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③回访病例中,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疗法以及复合小针刀疗法均可有效改善肌筋膜疼痛病人的自主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稳定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达到缓解疼痛。注射疗法复合小针刀疗法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纯注射疗法

  • 标签: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注射疗法 小针刀疗法 自主神经 心率变异指数
  • 简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证实效果良好。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优于其它阿片类药,但在单独使用时,其镇静作用较弱,时效也短,有时可出现镇痛不足现象;此外,可能出现阿片类药物本身的某些不良副反应,如恶心呕吐(PONV)、睡眠障碍和幻觉焦虑等。为解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芬太尼 咪唑安定 术后 自控静脉镇痛
  • 简介:气管隆突部肿瘤需要施行隆突切除重建手术治疗。经左胸隆突切除重建手术的难度较大,且需同时切除左全肺,一般仅适用于肿瘤堵塞左主支气管导致左全肺不张的病例;AKL氏曾提出胸骨正中切口,左右开胸切除左全肺,向上翻转左主支气管代替气管的术式,但创伤过大,临床难以推广;国内王氏等自1985年对经右胸切除右肺中、下叶及隆突切除重建术进行实验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具有创伤小、保留肺叶多、切除范围广等优点,现总结8例在该手术方式下的麻醉与呼吸管理经验。

  • 标签: 隆突切除 重建术 右胸 肿瘤 呼吸管理 麻醉
  • 简介:一、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体重65kg,术前诊断纵膈肿物,ASA分级Ⅰ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辅助开胸纵膈肿物切除术。术前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未见异常,患者诉既往体健,否认伴随疾病。

  • 标签: 冠状动脉 切除术 痉挛 肿瘤
  • 简介: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4岁,体重60kg,术前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ASA分级Ⅰ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验室检查HIV(+),余检查未见异常,术前患者自述无特殊用药史。

  • 标签: 戒断症状 切除术 腹腔镜 纳洛酮 胆囊 诱发
  • 简介: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经阴道式全子宫切除术时的循环、呼吸及麻醉药用量的变化。方法:择期30例腹腔镜经阴道式全子宫切除术病人,ASAⅠ-Ⅱ级,在规定的各个时点记录病人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气腹后的气道压峰值、平台压、肺顺应性,以及吸入异氟醚浓度、呼末异氟醚浓度、呼末二氧化碳浓度。结果:诱导后心率和血压有明显下降,气腹后血压较气腹前有轻微上升。气腹后肺动态顺应性明显下降,气道压峰值和平台压有所上升,呼末二氧化碳浓度在气腹后增加。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经阴道式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可称满意。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腹腔镜 经阴道式全子宫切除术
  • 简介: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ASAⅠ或Ⅱ级择期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地佐辛组(D)和对照组(C)。观察病人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时、拔管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和6小时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病人满意度。结果:D组拨管后1小时、2小时VAS评分均较C组低(P〈0.05)。病人满意度D组高于C组(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可缓解术后疼痛,提高病人满意度。

  • 标签: 地佐辛 胆囊 腹腔镜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