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我今年76岁,2003年得了糖尿病。一直服用阿卡波糖,效果较好。但由于肠胃反应较大,后改用格列喹酮(每餐前半片或1片)。血糖保持在7.0~8.0mmol/L左右。但早饭前服用(先1片,后改服半片)后,到午饭前会出现轻微的低血糖反应(曾服诺和龙或唐力,反应很强烈)。我在11:00左右吃一个苹果,反应仍不能完全消除。

  • 标签: 低血糖反应 换药 饭前服用 阿卡波糖 格列喹酮 糖尿病
  • 简介:病例介绍女性患者,53岁.患2型糖尿病10年,1年前发现双足麻木疼痛,行走不便,血糖控制不佳,遂用诺和灵50R早晚皮下注射降糖后血糖控制良好,双足麻木疼痛症不减,于2004年9月用凯(由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u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前后运用四个疗程,每疗程间隔一周.

  • 标签: 手背 凯时 静脉注射部位 血糖控制不佳 诺和灵50R 2型糖尿病
  • 简介:先有甲亢,还是先有糖尿病?糖尿病合并甲亢.还是甲亢合并糖尿病.意见尚不一致。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两病有共同的遗传免疫学基础。其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先有甲亢而后引起糖尿病.其原因:

  • 标签: 甲亢合并 糖尿病 治疗 免疫学基础 发病机制 学者
  • 简介: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血管反射试验及定量感觉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定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结果:在入组患者中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28%,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10%,存在早期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的患者中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22%,具有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的患者中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21%,无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的患者中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6%。结论: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可发生于早期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的患者,两者在病变程度间可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糖尿病(DM)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周围感觉神经损伤(PN)
  • 简介:我国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尚无明确的法规限制,各级医院、诊所及医生、病人均可自由使用、或可不受限制的从药房、药店购买使用,必然加速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国内医院滥用抗感染药物的问题已相当突出,要解决细菌耐药问题,或延长产生耐药的时间,一方面需开发新型抗感染药物,另一方面规范抗感染药的临床应用.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病时 糖尿 临床合理应用 细菌耐药性 2002年
  • 简介:本人今年75岁,是2型糖尿病患者。现在打预混胰岛素20单位(早餐前12单位,晚餐前8单位)。上午11:00左右常有低血糖发生,晚上睡觉多数都加餐,否则夜间也有低血糖现象。我想改成每日打长效胰岛素一次,餐吃降糖药。请专家帮我调一下,应该打哪种长效胰岛素,什么时间打?配合什么餐降糖药,大约吃多少比较合适?(辽宁王某)

  • 标签: 预混胰岛素 降糖药 长效胰岛素 2型糖尿病 晚上睡觉 低血糖
  • 简介:祖国的传统医学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令人惊奇的地方,比如说,您知道蜂毒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吗?江苏省淮阴市的一位老“糖友”就是通过蜂毒疗法缓解了自己的病情。但是,蜂毒疗法虽然神奇,还缺少大规模有效的临床论证的支持,所以“糖友”如果合并神经病变,仍然需要积极进行控糖、提早治疗并发症。

  • 标签: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蜂毒疗法 治疗并发症 传统医学 治疗效果 淮阴市
  • 简介:选择T2DM患者合并高血糖应激84例,随机分为A组(n=42),B组(n=42),A组在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RSG4mg/日,B组不加RSG。结果A组CRP,COR及HOMA-IR较前明显降低(P均〈0.05,甘油三酯和收缩压较前降低,B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2组的体重舒张压无明显变化。结论应激状态CRP,COR,HOMA-IR升高,胰岛素抵抗加重。RSG能减轻T2DM应激状态IR抗水平,且不依赖于血糖水平,可能与RSG降低炎性因子及胰岛素拮抗激素密切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急性应激状态 胰岛素抵抗(IR) 罗格列酮(RSG)
  • 简介:有位61岁的糖尿病病友,退休后,家人发现他有些反常,而且越来越明显,如忘性很大,刚和说他过的话,一会儿就忘了。一个人上街,经常很晚回家,问他原因,他也不回答,家人发现他有几次竟然找不到回家的路。而且该病友越来越不爱说话,还常常自责,反复思考以往的过失和错误。整天提心吊胆、入睡困难、常做噩梦,而且好像对生活失去了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并伴有胸闷和消化不好的症状。一开始,家人以为他的年龄大了,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并没在意,后来发现他的脾气越来越古怪,才怀疑是不是精神上有问题。带他去精神科开了些药,但效果不明显;又去消化科和心血管科就诊,也没有任何问题,却发现老人的血糖升高,经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并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后经规范的综合治疗,各方面情况有了明显好转。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神经并发症 2型糖尿病 入睡困难 心血管科 血糖升高
  • 简介: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的DPN患者94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给予甲钴胺,观察组给予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P<0.0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能够提升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甲钴胺 依帕司他 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155例研究对象,其中正常组50例:男性20例,女性30例,平均60.0±10.3(SD)岁;糖尿病组(2型,临床血压正常及未接受胰岛素治疗)47例:男性28例,女性19例,61.0±8.5岁;高血压组(轻中度)58例:男性33例,女性25例,59.4±8.0岁。采用TM-2421动态血压监测仪(A&D,日本)监测记录24小ABP。采用SPSSl0.0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结果:(1)三组ABP均呈勺型变化,糖尿病和高血压组S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高血压组D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P〈0.01,或P〈0.05)。余弦法证实三组ABP变化的显著昼夜节律性,糖尿病和高血压组的夜间血压(SBP、DBP)下降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2)ABP参数:糖尿病和高血压组ABP均值和负荷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ABP变异性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组ABP曲线下面积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1),与糖尿病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高血压和临床正常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均出现ABP部分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显著性差异,提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高血压前已发生血压调节的明显病理改变。

  • 标签: 动态血压 糖尿病 高血压
  • 简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麻木”、“血痹”、“痛证”、“痿证”等范畴。多认为因糖尿病日久,耗伤气阴,阴阳气血亏虚,血行瘀,脉络痹阻所致,属本虚标实证。治疗应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进行,配合药食、口服、外治法等中医特色方法,对改善麻木疼痛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论治 本虚标实证 气血亏虚 脉络痹阻 辨证论治
  • 简介:将7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38例和联合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药组仅予以前列地尔10u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ml中缓慢静注,1次/日,联合组在单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所有患者在试验前、后均接受临床神经症状、体征评估及肌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及运动传导速度(MNcV)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2.11%,高于单药组的78.95%;2组治疗后sNcV、ⅫNcV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联合组优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能有效治疗DPN,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应用疗效更佳,并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前列地尔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加,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第三大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目前糖尿病的患病率在3%~4%左右,绝对人数已达4000万以上,为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三个国家之一,其中90%以上是2型糖尿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其中相当部分伴有糖尿病肾病,以及因此而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一旦出现肾功能不全,治疗费用显著增加,给糖尿病患者和家庭,以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 标签: 2型糖尿病患者 肾功能不全 降糖药 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 世界范围
  • 简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病机目前并不十分明确,以代谢学说和血管学说为主。西药的治疗仅对特定环节起作用,具有局限性,疗效甚微,不能有效地阻止该病的发生和发展。且具有见效慢、疗程长、不良反应多、个体差异大等缺点。中医认为,该病是因消渴日久,患者体内痰瘀凝滞,阻塞脉络所致。中医对该病的治疗多以整体调节为主,强调辨证施治,在症状的控制和客观指标的改善等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且具有疗效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的特点。该文以痰瘀立论,运用化痰逐瘀之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为临床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痰瘀 辨证论治 化痰逐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