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临床营养支持是适应现代治疗学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分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两种。由于肠内营养具有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等特点,因此其常被看作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我科先后对15例重症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采用螺旋型空肠营养施行空肠营养,均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螺旋型鼻空肠 营养管 消化系统疾病 营养支持 置管方法 内分泌功能
  • 简介:随着近年来对术后瘫的逐步认识,其报道逐渐增多,现将我院10年来,术后发生的16例瘫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及教训,以引起外科医生特别是青年医生的重视。

  • 标签: 胃手术 术后并发症 胃瘫 诊断 胃功能性排空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经胃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常规经口胃镜检查、经胃镜检查各300例,记录患者检查过程中生命体征及耐受情况,综合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95.67%(287/300)的患者感到鼻腔不适,4.33%(13/300)感到疼痛,但可以耐受。2.67%(8/300)患者出现鼻出血,放置小肠营养5例中l例出现鼻出血,95%(285/300)的接受过经胃镜检查的患者愿意接受再一次检查,对于曾做过常规胃镜现在做过经胃镜的患者更愿意选择经检查。经检查前平均心率为88.1次/min术中增加至90次/min,术后约5min即恢复至原来的水平:检查时收缩压平均为(118.64±15.57)mmHg,与经121检查时(144.21±20.51)mmHg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1)。普通内镜检查时末梢血氧饱和度平均可降低3%,为96.66%±2.61%,经内镜检查为98.51%±1.62%.几乎不受影响.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001)。成功放置小肠营养5例,其中1例为脑梗塞无法吞咽患者.1例为心梗并心功能衰竭并上呼吸机患者。均成功放置到屈氏韧带以下空肠。结论经胃镜检查虽然有其不足之处.但对患者心肺功能影响小,患者耐受性好,比常规胃镜检查更安全,并可用于放置小肠营养等特殊治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鼻胃镜检查 常规经口胃镜检查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病例:患者女,60岁,因“反复上腹痛5年,黑便10余天”于2009年5月22日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阵发性上腹部钝痛,无放射性,与进食排便无关,无恶心呕吐,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未予系统性诊治。

  • 标签: 间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 简介:背景:内镜超声(EUS)已成为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对间质瘤和平滑肌瘤的鉴别十分困难,目前有学者尝试利用Photoshop软件鉴别容易误诊的疾病。目的:探讨Photoshop软件对间质瘤与平滑肌瘤EUS图像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的118例间质瘤和42例平滑肌瘤的EUS图像,利用Photoshop软件分别测定两组病灶的灰度平均值(代表回声强度)和灰度标准偏差平均值(代表回声均匀度),分析其鉴别价值。结果:间质瘤组和平滑肌瘤组EUS图像灰度平均值分别为71.94和4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EUS图像灰度标准偏差分别为16.63和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US下,间质瘤的回声强度高于平滑肌瘤,而平滑肌瘤的回声更均匀,EUS联合Photoshop软件通过分析EUS图像的灰度平均值和灰度标准偏差有助于鉴别间质瘤和平滑肌瘤。

  • 标签: PHOTOSHOP软件 胃间质瘤 胃平滑肌瘤 超声检查 诊断 鉴别
  • 简介:随着内镜治疗学的发展,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nasobiliarydrainage,ENBD)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该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显著,现将我科32例胆管引流术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急诊 床边鼻胆管引流术 护理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急性胆管炎
  • 简介:食管交界腺癌(AEG)发生于食管和交界区域,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以解剖学为基础的Siewert分类逐渐被临床认可。Barrett’s食管通路和通路是AEG的主要发病机制。手术切除是AEG的主要治疗方法,新辅助疗法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基因靶向疗法是治疗AEG的新方向。目前,东西方国家对AEG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其病因、临床病理特点、分子生物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AEG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食管胃交界腺癌 分类法 危险因素 治疗
  • 简介:扭转自1866年Betti在尸检中发现以来,虽属少见病,但仍可占消化道疾病的0.4%。因其易于误/漏诊,因此提高对本病的X线诊断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收集了1995-01/2005-04我院诊断的扭转病人50例,现结合有关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X线诊断 胃扭转 消化系统 消化道疾病
  • 简介:食管返流病(Cr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的典型症状包括烧心、返酸、腹胀常见于餐后尤饱餐或高脂餐后,在平卧或弯腰后加重,服抗酸剂可缓解。GERD还可有一些不典型的或谓之食管外的症状,研究发现约50%的非心源性胸痛,78%的慢性声音嘶哑,82%的哮喘及部分慢性咳嗽与GERD有关。

  • 标签: 胃食管返流病 临床治疗 非心源性胸痛 典型症状 慢性咳嗽 研究发现
  • 简介:伴焦虑症状并以高敏感为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天麻素(Gas)可能具有调节敏感性和焦虑样行为的双重作用。目的:探讨Gas对焦虑样高敏感FD模型大鼠敏感性和焦虑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40只新生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丁螺环酮组、Gas低剂量组和Gas高剂量组。序贯采用母婴分离、急性刺激和束缚应激法制作焦虑样高敏感大鼠模型。第8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0.9%NaCl溶液2.0mL/kg,丁螺环酮组给予丁螺环酮3.125mg/kg,Gas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62.5mg/kg和125.0mg/kgGas,连续7d。末次给药后行高架十字迷宫(EPM)试验、旷场试验、腹壁回撤反射(AWR)和肌电图(EM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PM试验示模型组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的比例、开放臂停留时间的比例均显著降低(P<0.01),旷场试验示虚拟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穿行格数和直立次数明显减少(P<0.01);气囊扩张压力为40mmHg或以上时,AWR评分显著升高(P<0.05),EMG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增加(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Gas均可明显改善上述指标(P<0.05)。结论:Gas对焦虑样高敏感FD模型大鼠脑-轴调节中敏感性和焦虑样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

  • 标签: 天麻素 焦虑 胃高敏感 消化不良
  • 简介:肝、胆囊、胆道、胰腺、十二指肠之间.存在着解剖学和生理功能上的密切联系。称为肝、胆、胰.十二指肠区。这个区间某个脏器发生疾病或出现功能上的紊乱.都可以影响其他脏器的功能状态或同时诱发疾病。这种情况说明机体的整体性和脏器间病理生理的相互关系.认识这种关系对临床的诊断和医疗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树立机体的整体观.避免和防止孤立的看待疾病.从而有利于提高对腹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 标签: 胃十二指肠 诊断 脏器 肝胆 腹部疾病 孤立
  • 简介:通过追古溯源,阐明降气之理论源于内经,成于促景,并得到后世医家的继承和发展,已成为治疗脾胃病的重要理论依据,对临床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 标签: 降胃气 脾胃病
  • 简介:目的探讨胃镜下置空肠管方法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采用导丝置管法,B组患者采用经胃镜导管推入,C组患者采用内镜工作通道异物钳夹导管缝合线,并比较三组置成功率、平均置时间。结果A组、C组患者置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C组置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1)。A组、C组患者平均置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而C组平均置时间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经内镜工作通道异物钳夹导管缝合线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可以作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空肠管置入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胃镜引导 鼻空肠管 方法
  • 简介:关键内容●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通过多种途径损伤胃肠粘膜,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干扰前列腺素(PGs)的合成.NSAID溃疡常为"无痛”性,可以消化道出血或穿孔为首发症状.●一旦发现NSAID溃疡,对可以停用NSAIDs者应予常规抑酸剂治疗;如患者需继续服用NSAIDs,则需用常规剂量或倍量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对具有发生症状性NSAID溃疡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常规给予抗溃疡药物预防治疗.预防药物可选用PGs类似物,如米索前列醇或PPI.H2受体拮抗剂(H2RA)、硫糖铝、铋剂及中和胃酸药均不宜作为NSAID溃疡的预防用药.●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pylori)和NSAIDs是引起胃肠粘膜损害的两个独立因素,但两者作用可相加.需长期服用NSAIDs者或NSAID溃疡患者均应检测H.Pylori,对H.Pylori感染者应予根除治疗.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 胃十二指肠损害 预防措施 治疗 胃疾病 溃疡
  • 简介:本文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食管反流病(GERD)和Barrett食管(BE)的流行病学、发生机理、疗效影响等方面阐述了Hp与GERD、BE的关系,介绍了目前仍存在的一些争议,建议进一步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食管反流病 BARRETT食管
  • 简介:背景:息肉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其临床症状不明显且有一定癌变倾向。目的:了解胃镜下息肉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出的111例息肉患者的内镜、病理资料和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老年患者(≥60岁)为息肉高发人群(56.8%);单发性息肉80例(72.1%),多发性息肉31例(27.9%);息肉主要位于体(52.3%);息肉直径≤0.5cm多见(69.4%);息肉类型主要为增生性息肉(40.5%)和炎性息肉(33.3%)。息肉治疗以活检钳钳除30例,内镜黏膜下注射0.9%NaCl溶液联合高频电切摘除54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6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4例,余17例行外科手术治疗。12例患者接受随访,其中2例复发。结论:息肉直径较小,多为单发;息肉主要位于体,以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为主;治疗方式多选择内镜下切除,息肉切除后有复发的可能性,应加强随访。

  • 标签: 胃镜检查 息肉 治疗 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