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腹腔镜脾切除食管静脉断流术(LSED)治疗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PVST)发生的作用。方法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1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所有患者均行LSED治疗,按患者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56例患者采用常规抗凝治疗,另56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随访两组患者两周,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门静脉血流状况、凝血功能、PVST以及并发症发生隋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BIL、ALB、INR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和门静脉直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和门静脉直径分别为(20.83±1.15)cm/s、(15.12±1.19cm/s)和(15.86±3.12)mm,均大于对照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4.36±0.74)cm/s、(10.28±0.71)cm/s和(14.27±2.96)mm,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APTT、PT、FIB和TT分别为(25.72±3.64)s、(14.96±2.26)s、(3.51±0.86)g/L和(20.11±3.65)s,均长于对照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23.37±3.52)s、(13.87±2.14)s、(2.62±0.73)g/L和(18.14±3.23)s,均P〈0.05】;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PVST发生率分别为7.14%和42.86%,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相差(P〉0.05)。结论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对预防LSED术后门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同时降低各种并发症,安全性高。

  • 标签: 肝硬化 腹腔镜脾切除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 门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
  • 简介:伴焦虑症状并以高敏感为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天麻素(Gas)可能具有调节敏感性和焦虑样行为的双重作用。目的:探讨Gas对焦虑样高敏感FD模型大鼠敏感性和焦虑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40只新生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丁螺环酮组、Gas低剂量组和Gas高剂量组。序贯采用母婴分离、急性刺激和束缚应激法制作焦虑样高敏感大鼠模型。第8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0.9%NaCl溶液2.0mL/kg,丁螺环酮组给予丁螺环酮3.125mg/kg,Gas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62.5mg/kg和125.0mg/kgGas,连续7d。末次给药后行高架十字迷宫(EPM)试验、旷场试验、腹壁回撤反射(AWR)和肌电图(EM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PM试验示模型组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的比例、开放臂停留时间的比例均显著降低(P<0.01),旷场试验示虚拟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穿行格数和直立次数明显减少(P<0.01);气囊扩张压力为40mmHg或以上时,AWR评分显著升高(P<0.05),EMG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增加(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Gas均可明显改善上述指标(P<0.05)。结论:Gas对焦虑样高敏感FD模型大鼠脑-轴调节中敏感性和焦虑样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

  • 标签: 天麻素 焦虑 胃高敏感 消化不良
  • 简介:目的食管术前临床分期对选择合理治疗方案非常重要,本研究对食管超声内镜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以评价超声内镜检查在食管术前临床分期中应用价值。方法37例食管患者术前行EUS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检查结果按2009年修改的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联合制定的TNM分期法分期,最后对EUS分期结果和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食管术前EUS检查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8%和78.4%,其中T1为100%、T2为83.3%、T3为82.4%、T4为80.0%,N1为70.6%、N2为85.0%。结论EUS对食管术前T、N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正确区分T2、T3及转移性淋巴结和炎性淋巴结是提高EUS准确率的重点和难点。

  • 标签: 食管癌 超声内镜检查术(EUS) 临床分期 病理
  • 简介:背景:研究表明,异常激活的JAK/STAT3信号通路可促进肝细胞(HCC)发生、发展;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肿瘤进展中发挥双向调节作用。目的:探讨特异性抑制JAK/STAT3信号通路对HCC的影响以及TGF-β1信号通路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CC组和HCC+AG490组,后两组以二乙基亚硝胺制作HCC模型,HCC+AG490组造模第1周腹腔内注射JAK特异性抑制剂AG490。第16周末处死大鼠,记录肝内肿瘤结节的最大直径,计数最大直径〉1cm的肿瘤结节数,以real-timePCR、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肝组织中STAT3、TGF-β1的表达和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C组肝组织中STAT3、TGF-β1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磷酸化STAT3(p-STAT3)、TGF-β1蛋白在对照组肝组织中呈阴性表达,在HCC组则分别呈阳性和强阳性表达,且两者有明显的共表达区域。HCC+AG490组STAT3、TGF-β1mRNA表达较HCC组显著降低(P〈0.05),p-STAT3、TGF-β1蛋白呈弱阳性表达,直径〉1cm的肿瘤结节数和最大直径均显著小于HCC组[1.20±1.03和(1.14±0.18)cm对4.30±1.06和(1.78±0.27)cm,P均〈0.05]。结论:特异性抑制JAK/STAT3信号通路可抑制HCC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肝细胞 STAT3转录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目的探究食管同步放化疗敏感性与p53基因表达的关系,为预测食管的疗效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检测选取的63例食管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中p53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对每位患者给予总量为60~70Gy的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以及2周期同步氟尿嘧啶+顺祐(DF)方案化疗,观察、分析p53基因表达和同步放化疗疗效间的关系。结果p53阳性组24例中CR为7例,PR为12例,SD为3例,PD为2例。p53阴性组39例中CR为20例,PR为16例,SD为3例,PD为0例,阳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明显低于阴性组的92.31%。两组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患者放、化疗敏感性可将p53基因表达量的检测作为一个参考指标。食管外周血的p53基因表达,可反映出瘤组织的某些生物学特性,结合p53的表达量,可指导放、化疗方案的科学制定。

  • 标签: P53 食管癌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性围术期护理措施对降低食管根治术后患者感染率的价值。方法将189例食管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4例,观察组95例,在两组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两组均连续观察21d,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术后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12.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3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0%(P〈0.05)。结论将预防性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应用于食管根治术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预防 护理 食管癌 根治术 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增强扫描(DCE)序列联合应用在肝细胞(HC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检出复发微小肝癌(m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在43例肝细胞患者手术切除术后行MRI、DWI和DCE扫描序列,以早期发现复发灶。结果在术后1年,43例HCC患者中发现54个复发病灶;DWI联合DCE对复发的mHCC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5%、97.1%和94.4%,DCE单独诊断的敏感性为63.2%,特异性为88.6%,准确性为79.6%,而DCE单独诊断复发m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最低,分别是60.O%,67.7%和64.8%(P〈O.05)。结论在MRI检查中应用DWI和DCE扫描序列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对复发的mHCC的发现率。

  • 标签: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弥散成像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