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2 个结果
  • 简介:神经内分肿瘤是一类起源广泛、弥散于各器官组织的神经内分系统的异质性肿瘤。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肿瘤(PHNEN)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征象缺乏特异性,发病率低、术前误诊率高。肝脏原发性与转移性神经内分肿瘤具有同源性,血清标记物和病理检查无法区分两者,需综合多方面检查排除肝外原发病灶。本文就PHNEN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肝肿瘤 诊断
  • 简介:第三届中国医促胃病专业委员2004年学术暨第一次理事会议于2004年12月18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济南、厦门、邵武、泰山及四川等省市代表53人,其中理事代表46人。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主委,我学会名誉会长、理事林三仁教授莅临指导,并做了重要讲话。其中副秘书长以上理事代表10人。广州今健、济南玉华、湖北清大等医药公司代表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 会胃病
  • 简介:细胞内钾占体内总钾量的98%,其中3/4存在于肌细胞内。细胞外液中钾仅占2%,其浓度为3.5~5.0mmol/L,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人体内钾主要来自食物,多在小肠吸收,90%由肾排泄,其余10%主要由大肠排泌,少量从汗液排出。肝硬

  • 标签: 代谢紊乱 低血钾 低钾血症 酸中毒 细胞外液 碱中毒
  • 简介: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原素之一,正常人体内含铁3~5g(平均4.5g),其中2/3分布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中,约1/3以铁蛋白(ferritin)、含铁血黄素(homosiderin)的形式存于肝、脾、骨髓等组织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正常人血清铁为14.3~26.9μmol/L,铁蛋白男性为15~200μg/L,女性为102~150μg/L。血清转铁蛋白含量为2~4g/L,转铁蛋白饱和度为33%~35%。铁的生理功能不仅参加制造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而且铁与氧的运输和生物氧化反应关系亦甚密切,还参与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的合成,电子传递

  • 标签: 铁代谢紊乱 血清铁蛋白 胎盘酸性铁蛋白 单核-巨噬细胞 血色病 血清转铁蛋白
  • 简介:硒是人体中一种必要的微量元素,具有二价、四价和六价三种异构体。NcKeeban等指出硒在人胚胎发育至成年时期均有重要作用,缺硒可产生心、肝、肾和肌肉等多种组织病变,硒过多则可导致硒中毒。一、硒的主要生理功能(一)参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合成和抗氧化作用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

  • 标签: 硒代谢紊乱 硒缺乏 完全胃肠外营养 谷胱甘肽 抗氧化作用 酒精中毒
  • 简介:锌是人体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有200多种代谢酶的活性需要锌的存在。成人锌的日需要量15mg。人血清锌正常值为7.65~22.95μmol/L。一、锌的生理作用锌是碳酸酐酶、胸腺嘧啶核苷激酶、DNA和RNA聚合酶、醛缩酶、脱氢酶、肽酶和磷酸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细胞呼吸及蛋白质和核酸的生物合成及分解代谢起着重要作用。锌具有肝保护作用,这与其消除自由基和膜稳定作用有关。谷胱甘肽是动物细胞生物膜上最重要的巯基(SH)化合物之一,有

  • 标签: 锌缺乏 代谢紊乱 自由基 血清锌 生物膜 肝性脑病
  • 简介:一、铜的生理作用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铜兰蛋白、钢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2n-SOD)、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酶、酪氨酸酶、单胺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等的重要组成成分,影响线粒体能量代谢与细胞生长。铜和血浆铜兰蛋白参与造血过程,促进铁的吸收、运输和利用,加速红细胞成熟与释放。在正常情况下血清铜含量极微,仅占全身铜总量的5%~10%。机体缺铜时可出小细胞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骨质疏松、脑组织萎缩、神经元减少,神经发育受阻和嗜睡,皮肤和毛发脱色,甚至形成白化病。过多的铜可催化O2与H2O2作用产生毒性更大的OH,加重活性氧对组织的损害。铜还具有抗生育作用,使精子活力下降。

  • 标签: 铜代谢紊乱 血清铜兰蛋白 抗坏血酸氧化酶 中性粒细胞减少 肝硬化患者 骨质疏松
  • 简介:与世间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一样。药物既可用于防病治病,达到减轻症状、挽救生命、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又可能成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异常或组织结构损害。此类由于药物在用于诊断或治疗疾病时又成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消化脏器功能异常或组织结构损害并具有相应临床经过的疾病,谓之药源性消化疾病(Druginduceddigestive

  • 标签: 药源性 消化疾病 诊断 治疗 致病因子 药物
  • 简介:肿瘤是世界上的主要死亡因素,约30%的确诊肿瘤患者和肿瘤相关死亡者源自消化系恶性肿瘤。在第六届上海国际胃肠病学会议上,欧美和香港的专家们阐述了有关消化科医师在处理消化系肿瘤中的作用。消化科医师的主要职责是对消化系肿瘤诊断、筛查和疾病分期.但近几年来自全球47个同家的调查结果证实.31%的消化科医师应用过化学治疗、71%的医师采用过多学科综合治疗,68%的医师积极实施预防工作。因此,消化科医师工作贯穿于患者从诊断、治疗和随访的整个过程。我们相信,我同消化科医师在对消化系肿瘤的处理过程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治疗 医师 综合疗法 在职培训
  • 简介:近年来,随着消化病学领域的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为了充分展示消化病学最新的诊治技术,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相关方面的最新进展,促进我国消化病及消化内镜的发展,提高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由辽宁省医学会、沈阳医学会共同主办,

  • 标签: 消化内镜 征文通知 技术论坛 消化疾病 消化病学 消化系统疾病
  • 简介:近年来,消化疾病的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如IBD、小肠疾病、胰腺疾病等发病率不断升高,这就对广大临床医生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消化内镜技术虽然发展很快,在临床解决了大量诊疗问题,但依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为此,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专业委员和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专业委员定于2013年10月25-27日共同举办此次学术会议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新进展高级研修班,会议将邀请美国及国内、省内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 标签: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 中西医结合学会 消化内镜 消化疾病 中医脾胃 征文通知
  • 简介: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是一种在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NSL动物和人体内的氧敏感性转录因子,通过调节缺氧诱导基因表达参与组织细胞对低氧的适应性应答,其表达是机体适应低氧的关键环节和起始步骤。近年研究发现HIF-2a可能与脂代谢过程有密切联系。本文就HIF-2α对脂肪酸代谢和胆固醇代谢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2 α亚基 脂代谢障碍 脂肪酸类 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