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1998-2000年我们共收治中晚期食管164例,因无手术机会而寻求姑息放疗,考虑到其中多数病例肿瘤体积较大,为配合治疗,提高放射敏感性,随机将病人分成两组进行对照观察,来研究联合方法在中晚期食管治疗中的疗效。

  • 标签: 中晚期食管癌 放疗治疗 小剂量 顺铂 5-氟脲嘧啶 配合
  • 简介: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状况的不断加剧,各种癌症的发生率逐渐增高,但限于现有的诊疗水平,很多癌症特别是晚期癌症,尚元有效的解决办法。死亡是一个正常的生命过程。对无法治愈的病人,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比不惜一切代价地延长其生命更为重要。因此,晚期肿瘤病人和其他终末期疾病病人住院期间的死亡应视为正常现象。临终关怀是通过提供缓解性照料,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来改善个人余寿的质量。临终关怀强调病人及其家属的情感、心理、社会、经济和精神的需要,让临终病人在有限的生存时间内安祥、无憾地到达生命的终点。

  • 标签: 晚期癌症病人 护理 生命过程 临终关怀 终末期疾病 污染状况
  • 简介:目的探讨色素内镜对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内镜下对98例可疑病变进行黏膜染色,分别在染色前后进行内镜诊断比较,并与活检或手术切除灶的病理结果分析对比。结果食管黏膜染色36例,不着色区取材6例,病理报告鳞癌5例,腺癌1例,浅着色区取材30例,病理报告食管炎症12例,轻度不典型增生7例.中度不典型增生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鳞癌2例,浅着色区不典型增生诊断率为53.3%,染色前后食管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和75%,比较病理诊断,染色后诊断符合率提高25%。胃黏膜染色62例,病理诊断胃溃疡26例,伴异型增生10例,胃黏膜内18例,胃黏膜下15例,染色前后早期诊断分别为75.8%和87.9%,比较病理诊断,染色后诊断符合率提高12.1%。结论色素内镜可提高病变活检准确率及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的诊断率,方法简便安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色素内镜 上消化道早期癌 癌前病变 诊断 黏膜染色
  • 简介:1病历介绍.病人男,47岁,农民,以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头面部包块2个月于2000—09—04日来我院就诊。病人3个月前自感进食有梗噎感,并逐渐加重,1个月后前额部出现皮下小结节,不痛,数日后于头顶部又出现2个小结节并逐渐增大,同时结节表面逐渐发红、糜烂。查体:T36.5℃,P80次/min,Bp100/60-mmHg消瘦,全身浅表性淋巴结无肿大。

  • 标签: 结节 头面部 皮下转移 病人 食管癌 包块
  • 简介:目的:提高治疗原发性胆囊疗效。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6例原发性胆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17例,术中及术后病理确诊19例,其中术中漏诊4例,占21.1%。随访33例,术后半年内死亡19例,1a以上8例,2a以上5例,5a以上1例。结论:原发性胆囊预后较差,5a生存率3%,术后平均生存期约11个月。强调早期诊断治疗避免漏诊的重要性。

  • 标签: 胆囊癌 误诊原因 临床表现 手术方式 病理分期 发病原因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羟基喜树碱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后,再在原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羟基喜树碱(10mg,Ⅳ,d1-10)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结果28例晚期恶性肿瘤中,常规化疗方案组,显效5例(17.9%);同一病人经过常规化疗方案治疗2-4疗程后,在原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羟基喜树碱继续治疗2—5疗程,显效CR9例(32.0%);化疗副作用:常规化疗组中,恶心呕吐13例:Ⅰ度7例,Ⅱ度5例,Ⅲ度1例。白细胞减少7例:Ⅰ度2例,Ⅱ度3例,Ⅲ度1例,Ⅳ度1例。脱发12例:Ⅰ度5例,Ⅱ度5例,Ⅲ度2例。羟基喜树碱组中,恶心呕吐18例:Ⅰ度10例,Ⅱ度7例,Ⅲ度1例;白细胞减少8例:Ⅰ度2例,Ⅱ度3例,Ⅲ度1例,Ⅳ度2例;脱发13例:Ⅰ度2例,Ⅱ度8例,Ⅲ度3例;腹泻2例;皮疹1例。二组患者均无肝肾功能损害及心电图异常。结论联合羟基喜树碱可以进一步提高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主要毒副作用有所增加,但是可以接受的。

  • 标签: 羟基喜树碱 晚期恶性肿瘤 临床疗效 联合化疗 药物毒副作用 口腔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对胆囊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胆囊患者行EUS检查并与体表B超(B超),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1)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例中,EUS诊断17例,CT/MRI诊断15例,B超诊断5例.EUS诊断胆囊的敏感性与准确性高于B超,与CT/MRI相当.13例行手术治疗,与手术病理比较,EUS诊断正确率为92%,CT/MRI为76.9%(P>0.05),B超为41.6%(P<0.01).EUS对小病灶的显示明显优于B超,并优于CT/MRI.结论EUS对胆囊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EUS 胆囊癌 诊断价值 CT MRI B超
  • 简介:目的评价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治疗性黄疸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0例有黄疸的晚期消化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两组:①对照组(菌栀黄/TAD+门冬氮酸钾镁)按常规给药。②HCP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HCPT(8~10mg/d,7~10日,3~4周重复1次,连用2~3个周期)。结果HCPT组较对照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低,HCPT治疗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高度统计学差异(P<0.01);KPS评分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CPT能减轻性黄疸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

  • 标签: HCPT 治疗 黄疸 癌性 对照组 近期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患者在放射治疗中不同剂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例食管随机分为两组,放射剂量50-60Gy组及65~70Gy组,放疗前及放疗后应用T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检测患者的T总细胞(OKT3)、TH细胞(OKT4)、TS细胞(0KT8)。结果所有患者放射治疗结束时与放射治疗前两组OKT细胞反应率比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0.01),50~60Gy与65~70Gy两组放疗前后各OKT细胞反应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适量放疗可解除癌细胞对OKT3、OKT4反应细胞的抑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放射剂量>50Gy后剂量的改变对患者体内各T细胞的反应率无显著影响。

  • 标签: 患者 食管癌 放疗 T细胞亚群 OKT3 经统计学处理
  • 简介:目的观察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c-myc在胆囊中的表达,探讨hTERT及c-myc与胆囊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5例胆囊组织、旁组织、正常胆囊黏膜及20例胆囊腺瘤性息肉组织hTERT、c-myc的表达。结果①正常胆囊黏膜、胆囊腺瘤性息肉组织、旁组织及胆囊组织hTER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1/15)、10.00%(2/20)、33.33%(5/15)及80%(12/15);c-my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3/15)、45.00%(9/20)、40%(6/15)及86.67%(13/15);胆囊组织中hTERT与c-my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组织(P〈0.05);②胆囊组织hTERT和c-my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伴淋巴结转移的胆囊hTERT及c-my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③c-myc在hTERT阳性的胆囊组织的表达率明显高于hTERT阴性组(P〈0.05)。结论hTERT过度表达在胆囊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c-myc在转录水平上调控hTERT的表达,进而激活端粒酶促进胆囊的形成。

  • 标签: 胆囊癌 hTERI C-MYC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切除应用食管断端及胃舌形切口采用单层、宽边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先将中、下段食管切除,然后把胃提入胸腔并把胃固定干食管的后方,在胃顶下方3cm处的前壁以及食管断端后壁作舌形切除造口,采用单层、宽边吻合术。结果全部病例吻合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进食通畅,远期吻合口无狭窄,无返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结论管形胃悬吊于食管吻合口的上方,可避免张力性吻合口瘘。舌形切除单层宽边吻合口的形态与传统吻合手法不同,能够减少环形狭窄,且在胃顶下方前壁处吻合具有很好的抗返流作用。

  • 标签: 食管癌 吻合术 技术改进
  • 简介:为提高早期食管的诊断率,探讨经内镜甲苯胺蓝-复方碘双重染色对早期食管的诊断价值,我科对64例食管病变患者进行了经内镜双重染色,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经内镜双重染色 早期 食管癌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