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第三届中国医促胃病专业委员2004年学术暨第一次理事会议于2004年12月18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济南、厦门、邵武、泰山及四川等省市代表53人,其中理事代表46人。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主委,我学会名誉会长、理事林三仁教授莅临指导,并做了重要讲话。其中副秘书长以上理事代表10人。广州今健、济南玉华、湖北清大等医药公司代表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 会胃病
  • 简介:自1906年Hemmeter应用X线摄片显示出消化性溃疡所致胃壁缺损口的影像以来,X线钡餐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而纤维胃镜的问世则使X线检查的诊断作用面临挑战,这也促使人们不断改进X线钡餐检查的方法以提高诊断率.气钡双对比造影有助于显示黏膜细微改变,可以检查出以往难以明确的"线形溃疡"溃疡愈合期的黏膜改变.但需要指出的是,质量较差的双对比相不仅无助于确定溃疡性病变的性质,且易导致误诊漏诊.

  • 标签: 龛影 消化性溃疡 诊断 X线征象 胃窦 胃壁
  • 简介:机械通气治疗时,由于建立人工气道损坏了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废弃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滤过作用,加上病人病情重,抵抗力低,极易发生感染,预防机械通气时发生院内感染是机械通气成功的重要保证,在许多环节上应当注意。

  • 标签: 机械通气治疗 院内感染 预防 护理 上呼吸道 防御功能
  • 简介:胃肠动力疾病的病理生理研究是临床药物研制的基础.近年研究证实,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CNS)、自主神经系统(ANS)、肠肌间神经丛(ENS)、胃肠道平滑肌等每一水平或相互间的功能障碍有关.这些组织结构的功能依赖于各种神经递质体液因子的释放而建立联系,各种递质信使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

  • 标签: 胃肠动力疾病 药物治疗 作用机制 胃肠动力药
  • 简介:近代胆道外科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基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影像学、手术与微创技术、介入医学腔镜外科,生物制剂与生物材料的进步,胆道外科成为一个既是综合的又是独立的学科及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随着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主体的现代生物技术的突起,生物学与其他科学的广泛渗透与交叉,

  • 标签: 胆道外科 手术治疗 发展趋向 影像学 解剖学 生物制剂
  • 简介: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carcinoma,PHC)的治疗是现代医学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全球每年新发PHC约26万例,我国约占其中的近1/2,在我国及东南亚地区,PHC发病率约为欧美国家的5~10倍,其男性标准化死亡率达14.52/10万,女性标准化死亡率为5.61/10万[1].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CARCINOMA 标准化死亡率 诊治 生化检验技术 治疗手段
  • 简介:医院文化是医院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以及作为这个生存与发展的产物的总和。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灵魂,两者相互依存。医院文化的建设发展过程,也是医院发展树立创建过程。本文试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发展中必将起着巨大作用。

  • 标签: 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平竞争
  • 简介:自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在江西井冈山召开全国慢性胃炎研讨,制订了《全国慢性胃炎研讨共识意见》以来,至今已有6年。在此期间,国内外有关慢性胃炎的研究日新月异,因而第二届全国慢性胃炎共识会议的召开非常及时。

  • 标签: 慢性胃炎 防治 诊断 消化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 共识意见
  • 简介:随着国家法律建设的不断健全,人们的法律知识医学知识的不断普及,全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强化。病人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旦病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病人就会利用法律来寻求保护,这不仅追究医院或医护人员的法律责任,往往还涉及到赔偿问题。面对不断出现的医疗纠纷,增强法律意识,特别是增强与护理有关的法律意识,已是摆在广大护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 标签: 护士 法律意识 法律建设 医疗纠纷 合法权益
  • 简介:自从澳大利亚学者WarrenMarshall于1983年首次从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以来,人们对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验室研究。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H.pylori感染是胃、十二指肠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MALT淋巴瘤等)的主要病因或重要致病因子。1994年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认为H.pylori是胃癌重要原因之一,但其确切的致病机理仍不清楚。1997年4月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幽门螺杆菌学术研讨会上,国内外知名的消化病专家经过充分的交流讨论,对有关问题达成了初步的共识:认为H.pylori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活动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重要致病因子.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病因子。

  • 标签: 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 H.PYLORI感染 细胞增殖 MALT淋巴瘤 慢性活动性胃炎
  • 简介:目的观察α-干扰素CD3AK细胞阻断慢性乙型肝炎演变为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方法61例CHB分为A、B两组,A组31例用IFn-α3Mu深部皮下注射,第一月每日1次,第2~6月隔日1次;CD3AK每周1次静滴,12次为一疗程;B组30例用辅助对症治疗.治疗后6月检测血清ALT,HBeAg,抗-HBe,HBVDNA,AFP,蛋白电泳,B型超声,CT扫描,连续观察10年.结果A组ALT复常,HB以g阴转,抗-HBe阳转,HBVDNA阴转,分别为80.6%,48.3%,45.2%51.6%;B组分别为67%,10%,6.7%6.7%;A组肝硬化,HCC发病率分别为3.2%0%,B组为33%16.7%.结论HBV是LC、HCC的主要病因,抗病毒免疫治疗不仅是治疗CHB的有效方法,而且是阻断CHB演变为LC、HCC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Α-干扰素 CD3AK阻断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细胞癌
  • 简介:背景:目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症状重叠现象尚缺乏深入研究认识。目的:比较有无重叠症状的FD患者在消化不良症状学发病机制方面的异同点。探讨FD患者产生重叠症状的可能原因。方法:根据罗马Ⅱ标准问卷调查结果将120例FD患者分为有重叠症状(食管、肠道肛门直肠症状)无重叠症状组。分别行消化不良症状学(严重程度、症状分型等)精神心理状态(Zung焦虑自评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以及多导胃电图检查、放射性核素法或不透X线标志物法固体胃排空测定、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结合胃内压测定心率变异性分析,分组比较检测结果。结果:62.5%的FD患者有重叠症状。有无重叠症状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学、胃壁肌电活动、固体胃排空功能、胃敏感性容受性功能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重叠症状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比例显著高于无重叠症状者(P〈0.05)。结论:有无重叠症状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学病理生理机制相同.提示两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的诊治原则措施相似。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可能是重叠症状产生的原因之一。

  • 标签: 消化不良 功能性 重叠症状 症状学:发病机制
  • 简介:消化性溃疡(PU)泛指胃肠道黏膜在某些情况下被消化液消化而造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由于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最为常见,故一般所称的PU即指GUDU.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PU 内镜诊断 PU 消化液 胃肠道黏膜
  • 简介:随着消化内镜检查的广泛应用治疗的不断开展,内镜及附件的种类越来越多,特别是有些附件如:活检钳、注射针、细胞刷、圈套器、切开刀、导丝等在内镜检查治疗中突破人体黏膜屏障而造成损伤,均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尤其是HBV、HCV、TB、沙门氏菌及Hp的交叉感染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内镜及附件消毒十分重要。我院内镜清洗消毒方法按卫生部2004年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并且早在2002年就积极采取了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内镜2%碱性戊二醛溶液浸泡,或环氧乙烷灭菌非耐高温配件、高压消毒灭菌耐高温配件等先进措施,并且分区域、分病种、分时间从多方面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工作人员在诊疗清洗消毒时,需穿工作服及一次性无菌手术衣,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橡胶手套等。在诊疗时凡进入人体消化道的内镜。

  • 标签: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镜检查 附件 一次性无菌手术衣 内镜检查治疗 酸性氧化电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