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提高住院治疗有效率、控制并降低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ICD-9标准对4875例住院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导致住院病人死亡的主要死因及其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结果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心脏病是导致住院病人死亡的主要疾病。结论针对主要死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是提高住院治疗有效率的关键。

  • 标签: 住院病人 主要死因 住院治疗 死因分析 有效率 肿瘤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我院近3年来住院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临床特点及转归,为提高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以及保证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115例DILI患者,回顾性分析了其临床资料。结果引起DILI的主要药物为中药、抗生素药物、免疫抑制剂、循环系统用药和抗肿瘤药物,所占比例分别为20.9%、18.3%、13.0%、10.4%、8.7%;本组胆汁淤积型66例(57.4%),肝细胞型16例(13.9%),混合型33例(28.7%);发病时血清ALT水平为(151.2±56.8)U/L,AST为(136.5±25.4)U/L,ALP为(251.6±79.4)U/L,TBIL为(39.8±11.3)μmol/L,GGT为(101.5±28.8)U/L,经2~3w治疗,分别降至(21.7±10.2)U/L、(39.3±8.3)U/L、(120.8±70.5)U/L、(15.2±9.4)μmol/L、(37.6±7.2)U/L;76例(66.1%)DILI患者完全恢复,25例(21.7%)患者病情基本恢复,10例(8.7%)患者肝功能指标反复,4例(3.5%)因肝衰竭而死亡。结论引起DILI的药物种类繁多,中药、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为主要的诱发药物,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治疗后预后良好,但临床医生应注意用药安全,尽量避免或降低DILI的发生。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诱发药物 临床特点 转归
  • 简介:胃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之一,根治性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手段。手术创伤较大,病人继发病症较多,因而,良好的围手术的护理至关重要,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2002—02/2004—09共收治胃癌病人68例,通过加强围手术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胃癌病人 根治性手术切除 治疗手段 手术创伤 继发病症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与门诊患者肠镜检查清洁度对提高诊断阳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我院行结肠镜检查的120例成年患者,其中,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住院患者60例为观察组,门诊患者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清洁满意度和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门诊患者肠道清洁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肠镜检查成功率显著少于观察组(P〈0.05)。结论住院患者肠镜检查清洁度是提高诊断阳性率的有效方法,可显著降低漏诊、误诊的几率。

  • 标签: 住院患者 门诊患者 肠镜检查 清洁度
  • 简介:老年人腹部外科疾病引起的并发症明显高于青壮年人。这是由于老年人抗病能力降低、重要器官机能代偿能力减弱外,还并存心、脑、肾及内分泌等疾病。因此做好老年腹部外科疾病围手术护理十分重要。

  • 标签: 腹部外科疾病 老年人 并发症 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 青壮年人
  • 简介:宫颈缝扎术常用于妊娠宫颈内口松弛的矫治。由于较多的习惯性晚期流产是由宫颈内口松弛引起的,住院行宫颈缝扎术成为了产科较常见的手术。我院产科病区配合临床上的宫颈缝扎术的围术实施了一整套的护理措施,并达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宫颈缝扎术 护理措施 围术期 宫颈内口松弛 产科病区 晚期流产
  • 简介:对外科急腹症伴有糖尿病者的诊治不当,可导致糖尿病病情恶化,影响术后恢复,甚至造成死亡。1988年以来,我们收治并存糖尿病的急腹症病人92例,现就其围手术处理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急腹症 糖尿病 围手术期 处理 并发症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发生与转归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肝硬变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给治疗带来困难,也可使病人生存质量降低。因此,我们对这类病人进行心理分析,根据不同类型心理变化制订科学的护理对策,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存质量。一、恐惧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由于肝硬变是一种临床治疗比较困难的慢性疾病,病程长、病情复杂,并发症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病情反复发作,患者对疾病的难治性与预后有所了解,同时常常受到同种病患者的一些错误导向,不少患者对疾病产生恐惧心理,

  • 标签: 肝硬变失代偿期 心理分析 恐惧心理 心理社会因素 护理对策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在预防住院糖尿病合并消化道出血压疮效果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来住院糖尿病合并消化道出血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及时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等多方面的护理措施。统计两组患者的压疮情况、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压疮预防相关知识的了解、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中压疮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糖尿病压疮预防知识了解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与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糖尿病合并消化道出血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极大的降低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 标签: 糖尿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压疮 系统护理干预 效果评价
  • 简介:探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54例失代偿肝硬化伴有腹水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以血肌酐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为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急性肾损伤观察组和无急性肾损伤的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基础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统计学方法,分析失代偿肝硬化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为50.4%,对照组为10.1%(P<0.01);观察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其他部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0.4%和3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2%和19.3%(P<0.05);观察组血钠、血清总胆红素和白细胞计数水平分别为128mmol/L、391.8μmol/L和9.33×10^9/L,均显著低于或高于对照组的136.8mmol/L、51.58μmol/L和3.9×10^9/L(P<0.05);观察组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为(34.2±1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1±16.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肝性脑病、低血钠、总胆红素水平、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白细胞计数均为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失代偿肝硬化伴有肝性脑病、感染、低血钠、高胆红素血症和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是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高危人群。

  • 标签: 肝硬化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单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背景:血栓栓塞是溃疡性结肠炎(UC)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了解活动UC凝血状态,可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分析UC活动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收治的UC患者162例。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r丌)、D-二聚体(D-D)、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评估患者临床活动性指数(CAI)和Baron内镜下评分。比较PLT、MPV、PT、APTT、FIB、Tr、D-D在UC不同疾病活动性和不同严重程度间的差异,分析UC活动PLT、MPV、PT、FIB、D-D与ESR、CRP、CAI、Bar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UC活动组与缓解组、正常对照组的PLT、MPV、FIB、D-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UC间D-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UC活动患者PLT和D-D与ESR、CAI、Baron评分呈正相关,MPV与ESR、Baron评分呈负相关,PT和D-D与CRP呈正相关,FIB与ESR、CRP、Baron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C活动患者MPV与Baron评分呈负相关,FIB与ESR和CRP呈正相关,D-D与ESR和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PLT、MPV、PT、FIB、D-D可作为评价UC活动性的指标,D-D可作为评价UC严重程度的指标。

  • 标签: 结肠炎 溃疡性 疾病活动性 疾病严重程度 血液凝固 D-二聚体
  • 简介:结肠癌致梗阻不同于其它原因所致的结肠梗阻,手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梗阻问题,更重要的是根治肿瘤。对肿瘤进行一切除吻合术最为理想,易被患者接受。我科从1994年以来,对20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患者行一切除吻合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结肠癌 一期切除吻合术 肿瘤 结肠梗阻 患者 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TME)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的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对39例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前3天服用瑞素进行营养支持和肠道准备,术前晚及术晨给予洗肠。术后扩肛,口服“肠功能恢复汤”,并服用瑞能进行营养支持。恢复指导恢复控便功能。结果本组术后保肛成功率100%,无吻合口瘘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直肠癌 围手术期 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 术前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定用于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5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100mg/d口服,疗程1年。结果治疗组在1年治疗结束时肝功能恢复情况及HEVDNA转阴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死率8.57%,对照组为16.67%。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改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

  • 标签: 肝硬化 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对晚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在95例PLC患者中,给予42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43例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联合疼痛管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评价患者用药依从性,采用《行为医学量表》评价患者生命质量,采用我院自制的量表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癌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在43例观察组患者中,治疗依从性好者38例(88.4%),显著高于42例对照组中的26例(61.9%,P<0.05);生命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为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4%(P<0.05)。结论疼痛管理有助于减轻晚期PLC患者的癌痛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命质量,应强化开展此工作。【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疼痛管理;生命质量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疼痛管理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30例HBeAg、HBVDNA均阳性老年失代偿肝硬化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一次,18个月为一疗程.结果疗程结束时,24例肝功能恢复正常,19例血清白蛋白上升为正常,24例HBVDNA阴转,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减少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降低死亡率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结论拉米夫定治疗老年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有较好疗效.

  • 标签: 拉米夫定 治疗 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 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