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幽门螺杆菌(Hpylori)粪便抗原(HpSA)试验诊断H.pylori感染的准确性.方法:应用酶免疫反应原理进行HpSA试验,在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中进行HpSA试验的评估.995例因消化不良症状接受胃镜检查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以HpSA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组织学(或培养)方法检测H.pylori.以RUT和组织学(或培养)联合检测作为"金标准",两项试验均阳性者定为H.pylori感染.结果:以光密度值≥0.16为阳性,HpSA检测诊断H.pylori感染的敏感性为93.5%(478/511),特异性为94.2%(456/484),阳性预测值为94.5%(478/506),阴性预测值为93.3%(456/489),总的检测准确性为93.9%(934/995).结论:HpSA试验是一种简便、准确的非侵入性H.pylori感染检测方法.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粪便抗原 多中心研究 酶联免疫反应
  • 简介:我们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病人化疗过程中观察发现:此种穿刺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保留时间长、留置管通畅,无回血及血栓形成,既能保证病人按时化疗,又可减少化疗导致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 化疗 PICC 穿刺方法
  • 简介:目的:观察铝碳酸镁治疗胃食管反流(GCR)及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西安市3家医院合作,自1999年5月-2000年12月,应用铝碳酸镁治疗胃食管反流40例,并与22例硫糖铝治疗病例进行对照。62例入选者治疗前均经电子内镜检查,如为RE则于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采用症状积分和24h食管pH和胆汁监测进行疗效评估。结论:治疗组中12例内镜检查无食管炎为症状性反流(SGER),对照组7例为SGER。治疗组给药后2周,胸骨后烧灼感,反酸等症状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胸痛在治疗后4周也有改善。治疗组40例,内镜下有食管炎者28例,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22例,内镜下有食管炎者15例,总有效率66.66%。铝碳酸镁治疗4周食管酸及胆汁反流明显改善者8例(61.53%);单纯胆汁反流者4例全部好转。对照组7例存在酸或胆汁反流,治疗4周后复查转阴3例(42.8%)。结论:铝碳酸镁具有中和胃酸,胆汁保护粘莫膜作用,是治疗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理想药物。

  • 标签: 铝碳酸镁 胃食管反流 反流性食管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究手卫生管理对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8月2月我院收治的7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手卫生管理前收治的3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管理后收治的38例纳入观察组。比较手卫生管理实施前后医护人员相关知识考核及手卫生依从性等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手卫生知识及六步洗手法考核共涉及156名医务人员,实施手卫生管理后,手卫生知识考核合格率由35.25%提升至83.33%(P〈0.05);六步洗手法实践考核正确率由31.41%提升至85.89%(P〈0.05);实施管理后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脱手套后、无菌操作前后洗手率及手卫生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后第7、14天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卫生管理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

  • 标签: 手卫生管理 急性胰腺炎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手卫生依从性
  • 简介:人力资源开发,就是根据人力资源载体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现劳动投入和经济投入的高效率。有著名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加入WTO后,如何面对人才重重危机,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接受的考验,国外人力资源开发比较注重以人为本(即人本管理),突出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急救工作在现代社会已显示出其重要地位,由于急救工作特点,使得急救护理人员合理配置和培训成为护理管理难题,本文就本院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的配制和培训管理进行探讨。

  • 标签: 院前急救 救护 急救工作 护士 综合性医院 急救中心
  • 简介:目的观察α-干扰素联合乙肝清热解毒颗粒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符合干扰素应用指征并兼有湿热中阻证候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分别给予α-干扰素、α-干扰素联合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和乙肝清热解毒颗粒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中医症候量化评分、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治疗24周后,联合组ALT复常率为52.5%,明显高于中药组的25.6%,而中药组症状改善优于干扰素组;联合用药组6个月时HBeAg转阴率较单用干扰素和乙肝清热解毒颗粒组明显增高,联合组HBVDNA转阴率和HBeAg/抗HBe转换率虽高于其他两组,但尚无显著性差异。结论α-干扰素联合乙肝清热解毒颗粒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6个月时HBeAg转阴率,其安全性好,有必要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 标签: 乙型肝炎 干扰素 乙肝清热解毒颗粒 治疗
  • 简介:病例:患者女,1944年12月13日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因“反复间歇性发作腹痛伴发热4年余”多次入住上海市各医院消化科或感染科。患者2006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为脐周剧痛,无放射痛,蜷曲位时稍缓解。腹痛发作期间纳差,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未见咖啡色液体,粪便无明显异常。腹痛出现数小时后自觉乏力,体温升高,最高达39.8℃,伴畏寒,无寒战。无皮疹、关节疼痛,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无皮肤巩膜黄染。腹软,全腹压痛,有反跳痛。

  • 标签: 家族性地中海热 中国成人 发作期间 胃内容物 体温升高 关节疼痛
  • 简介:一、定义消化不良(dyspepsia)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的症候群,可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1-3]。消化不良症状的产生与胃肠疾病有关。也可由胰、胆、肝脏疾病等引起。消化不良从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dyspepsia,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

  • 标签: 消化不良症状 诊治指南 功能性消化不良 大连 中国 上腹部疼痛
  • 简介:近年来免疫抑制剂和生物抗体制剂在克罗恩病(CD)的治疗中取得较大成功,随之提出疾病早期即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或)生物抗体制剂的top-down治疗方案,但该方案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淋巴瘤或结核.目前如何选择合适的CD患者行top-down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中国致残性CD患者的危险因素,以期指导top-down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1998年1月-2009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诊断满5年或未满5年但至少符合一项致残标准的CD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2年和5年致残性CD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共216例CD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2年和5年致残性CD患者分别为156例(72.2%)和177例(81.9%).Logistic回归分析示2年和5年致残性CD患者的危险因素均为疾病活动时需糖皮质激素缓解(2年:OR=8.175,95%CI:4.102-16.294,P=0.000;5年:OR=9.703,95%CI:4.297-21.910,P=0.000)和诊断时存在肛周疾病(2年:OR=7.056,95%CI:1.959-25.423,P=0.003;5年:OR=6.734,95%CI:1.466-30.922,P=0.014),联合这两个因素预测2年和5年致残性CD的准确率分别为79.2%和81.9%.结论:中国CD患者伴有疾病活动时需糖皮质激素缓解和诊断时存在肛周疾病等致残性危险因素时,说明其适用top-down治疗.

  • 标签: CROHN病 致残性疾病 危险因素 糖皮质激素类 肛周疾病 top-down治疗
  • 简介:CRTER杂志是一本传播组织工程领域一流学术研究成果的专业期刊,系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ISSN1673-8225,CN21-1539/R,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代号8-584,周刊,200页/期,A4开本,插图随文,印刷精致。

  • 标签: 中国组织 临床康复 工程研究
  • 简介:随着消化内镜技术临床应用的普及,胃镜、结肠镜、小肠镜、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以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等各类内镜技术均能获取组织学或细胞学标本而作出病理学诊断,对疾病的诊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类消化内镜技术不同,胃镜、结肠镜或小肠镜下黏膜活检、息肉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以及EUS穿刺术、ERCP下胆胰管刷检和活检等获得的组织细胞标本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内镜医师和病理医师密切配合显得十分重要。

  • 标签: 内镜活检 病理学检查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消化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简介: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将于2011年9月23日-25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召开。届时国内外著名肿瘤微创治疗专家将受邀参加本次会议,预计与会代表人数在1000余人。欢迎同道踊跃撰写学术论文,参会交流。

  • 标签: 微创治疗 学术论文 征文通知 肿瘤 中国 国际会议中心
  • 简介: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和贲门癌的发生有直接的联系,尽管对个体期望寿命值无明显影响,癌变率相对较低,但却给患者的心理和经济造成很大负担。目前关于Barrett食管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美国、英国胃肠病学会和我国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分别于近期更新了Barrett食管的诊治指南。本文根据美国、英国和我国的Barrett食管最新指南,介绍Barrett食管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比较各指南关于Barrett食管诊治的异同点。

  • 标签: BARRETT食管 诊断 治疗 指南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内镜治疗的临床科研现状。方法逐期逐页手工检索《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84~2002年)及《中国内镜杂志》(1996~2002年)中发表的临床对照实验,按cochrane协作网RCF、CCT资料库中的判定标准进行严格评价。结果《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卷87期中共刊临床性文章1196篇,其中RCTs85篇(7.17%),CCTs4篇(0.34%)。《中国内镜杂志》7卷37期中共刊临床性文章1122篇,其中RCTs51篇(4.54%),CCTs6篇(0.53%)。结论我国临床内镜治疗的防治性研究RCTs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

  • 标签: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临床治疗性文章 质量评价 经验医学 循证医学
  • 简介:一、引言食管癌(esophagealcancer,EC)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食管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8位,死亡率居第6位[1]。我国是食管癌最高发的国家之一[2],每年食管癌新发病例超过22万例,死亡约20万例,提高我国食管癌诊疗水平是艰巨而紧迫的医学研究难题。

  • 标签: 食管癌 共识意见 癌筛查 专家 诊治 内镜
  • 简介:观察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纳入87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组32例,给予注射600万单位普通干扰素α-2b,1次/隔日,疗程48w;阿德福韦酯治疗组27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1次/d,疗程72w;和联合治疗组28例,同时给予普通干扰素α-2b,48w和阿德福韦酯72w。每隔12w检测各组患者ALT、血清HBV标志物和HBVDNA水平。结果干扰素单药治疗、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1.8±6.6)岁、(34.2±6.4)岁和(30.5±7.2)岁,基线HBVDNA水平分别为(7.68±1.56)log10IU/ml、(7.61±2.00)log10IU/ml和(7.80±1.79)log10IU/ml,三组患者间两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性别构成和基线ALT水平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72w时,干扰素单药治疗和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HBeAg转阴率分别为41%和19%,HBVDNA转阴率分别为53%和63%,ALT复常率分别为63%和67%,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0.0%,均显著低于联合治疗组患者(57%、89%、93%和14%,P〈0.05)。结论在病毒抑制、转氨酶复常和血清学转换率方面,普通干扰素α-2b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2w的疗效明显优于两药单独应用的效果。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普通干扰素 阿德福韦酯 血清学转换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