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4 个结果
  • 简介:为维护《胃肠病学》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维护学术研究的公平、公正和严肃以及起码的道德水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统一要求,本刊就一稿投和一稿用问题的处理声明如下。

  • 标签: 一稿两用 一稿投 两用问题
  • 简介:由福建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肝病学分会主办,厦门市医学会、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厦门市消化疾病诊治中心承办的'海峡岸消化论坛'将于2007年11月16~18日在厦门召开。此次论坛得到了包括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台中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澳门镜湖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等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

  • 标签: 会议通知 海峡两岸消化 消化论坛
  • 简介:急性胃肠炎系由饮酒、不洁饮食等原因引起的急性胃肠黏膜炎症,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甚至剧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稀水样便,查体见上腹部或脐周轻压痛,肠鸣音亢进。临床上易与心肌梗死和急性阑尾炎相混淆,现将有关问题介绍如下。

  • 标签: 急性胃肠炎 误诊为 上腹部不适 疾病 肠鸣音亢进 急性阑尾炎
  • 简介:目的探讨饭后口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organicphosphoruspoisoning,A0PP)适宜的洗胃方法.方法42例饭后口服AOPP患者随机分为组,观察组22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立即给予剖腹洗胃,对照组立即给予插管洗胃.结果观察组平均每人阿托品用量600mg,对照组平均每人阿托品用量893.6mg,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治愈率:观察组86.4%,对照组65%,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8.8%,对照组50%,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饭后口服AOPP患者剖腹洗有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饭后 口服 有机磷农药中毒 洗胃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秒钟负压抽吸法和BardMagnum切割针自动切割法经皮穿刺肝活检的优缺点。方法在3322例次住院肝病患者肝活检中,分别采用抽吸法3059例次和切割法263例次。对抽吸法获取的标本长度小于1.5cm或为碎片组织的病例行2次或3次肝穿刺;切割法为经皮肤上同一针孔、肝内不同部位连续2次以上肝穿刺,即"一孔多点切割法"。结果抽吸法和切割法肝活检第一针穿刺标本平均长度分别为2.06±0.62cm和1.29±0.50cm(t=17.089,P=0.000);在221例抽吸法获得碎片组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病理学诊断为肝硬化者184例(83.26%),对不能诊断为肝硬化的37例患者再行"一孔多点切割法"肝活检,结果35例(94.6%)为肝硬化。结论抽吸法较切割法获取的肝组织多,应作为肝活检的首选方式,肝组织呈碎片标本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多是肝硬化,"一孔多点切割法"几乎能检出所有的肝硬化患者。

  • 标签: 经皮穿刺肝活检 取样误差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 简介:比较种国产不同核酸提取方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试剂的检测效能。方法选择经抗病毒治疗且HBVDNA载量在﹤1×10^4IU/ml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36份,采用种国产HB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平行检测HBVDNA,对阳性血清进行梯度稀释后再检测,从定量线性范围、准确、灵敏度、特异性等方面比较种试剂的差异。结果在36例临床血清中,14份经科华试剂检测的结果为﹤500IU/ml,而圣湘试剂检测的结果仍﹥1.00×10^3IU/ml;对其中获得检测数据的31份标本进行种试剂检测结果的相关分析,发现一致较好(r=0.817,P﹤0.05);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55.6%和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07,P=0.000);对强阳性血清进行梯度稀释后定量检测显示,种试剂检测水平的平均值与理论水平的线性相关较好(湖南圣湘r=0.999,上海科华r=0.992),但圣湘所有检测的相对偏差均在±0.3logIU/ml之内,而科华有次检测的相对偏差超出了±0.3logIU/ml范围,提示圣湘试剂检测结果更稳定,使用纳米磁珠核酸提取法的检测结果较煮沸法更加准确。结论以纳米磁珠为提取核酸方法不仅具有更广的线性范围,同时可显著提高国产HBVDNA检测试剂的灵敏度和准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核酸 国产检测试剂盒 效能
  • 简介: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组分与非酒精脂肪肝病的关系。方法采用二分类组间比较与多分类趋势分析,比较MS组与非MS组之间、MS组分分组之间样本特征;对符合MS组分标准的患者发生NAFLD的影响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并拟合预测方程。结果MS组的BMI、TC、DBP、SBP、TG、SUA水平值和NAFLD的患病率显著髙于非MS组(P<0.05);HDL-C与MAU水平值显著低于非MS组(P<0.05)。MS组分分组中,随着代谢异常组分的增加,BMI、FPG、DBP、SBP、TG、MAU、SUA水平与NAFLD患病率升髙。年龄、BMI、TC、FPG和TG是MS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拟合方程为:Logit(P)=-19.476+0.08年龄+0.457BMI-1.326TC+0.918FPG+2.679TG。结论MS组分与NAFLD关系密切;年龄、BMI、TC、FPG和TG是MS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拟合方程可用于NAFLD的预测判断,为临床筛查识别髙风险患者。

  • 标签: MS组分 NAFLD 相关性 预测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脂肪肝病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的患病率日益增加,趋于超过病毒性肝炎和酒精肝病,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1~3].NAFLD已成为大多数隐源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如能采取积极治疗措施,肝脏病变则可能逆转,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病因治疗 行为治疗 饮食治疗 运动疗法 药物治疗
  • 简介: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肝损伤.病理学改变与酒精肝病(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单纯脂肪肝(non-alcoholicsimplefattyliver,NAFL)、非酒精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

  • 标签: 脂肪肝 诊断 治疗 指南 代谢综合征
  • 简介:1.1西医认识近年文献报道有10%~30%的胸痛,临床酷似心绞痛,但缺乏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客观证据,称为非心源性胸痛,其中胸痛直接原因为食管病变者称食管源胸痛,是目前胸痛的常见原因。功能食管源胸痛是指无病理性返流或病理基础的食管动力或结构异常的情况下,反复发作的胸痛,为非烧灼中线位置的胸痛,因胸痛作冠脉造影,15%~30%在正常范围内,24h食管pH值监测,酸暴露正常者中,

  • 标签: 食管源性胸痛 功能性 中医证治 非心源性胸痛 器质性病变 病理性返流
  • 简介: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慢性肝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998年马歇尔正式提出了“肠-肝轴”的概念,肠道内环境与肝脏关系密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在NAFLD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肠道菌群与NAFLD发病机制的关系。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180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或非溃疡消化不良(NUD)患者分3组接受胶体次拘椽酸铋(CBS)合并的联治疗。A组方案为CBS240mg,交沙霉素1000mg;B组为CBS240mg,强力霉素100mg;C组(对照组)为CBS240mg,羟氨苄青霉索l000mg。上述剂量每日2次,疗程2周。162例完成治疗后停药4周后胃镜复查。结果显示:A、B和C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69.6%(39/56)、16.3%(9/55)和43.1%(22/51),各组间的Hp根除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或P<0.001):A、B和C组的十二指肠溃疡(DU)愈合率分别为86.9%(20/23)、60.8%(14/23)和75.O%(12/16),A组的DU愈合率显著高于B组(P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两联疗法 胶体次枸橼酸铋 交沙霉素 强力霉素
  • 简介:背景:研究表明神经肽S受体1(NPSR1)基因多态与欧洲人群炎症肠病(IBD)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但尚无研究探讨者在中国人群中的相关。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NPSR1基因多态与IBD的关系。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57例确诊IBD患者[溃疡结肠炎(UC)组355例,克罗恩病(CD)组102例]和500名健康对照者,以PCR和测序技术分析NPSR1基因rs323922(C→G突变)、rs740347(G→C突变)位点多态。结果:UC组与对照组间、CD组与对照组间rs323922、rs740347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与IBD临床表型的相关分析显示:①rs323922位点突变型CG基因型与男性CD(OR:0.441,95%CI:0.230~0.844)和结肠型CD(OR:0.425,95%CI:0.199~0.911)相关,为保护因素。②rs740347位点突变型CC基因型与CD早期发病(〈16岁)相关(OR:15.019,95%CI:2.634~86.470),突变型C等位基因与结肠型CD相关(OR:2.142,95%CI:1.709~4.294),者均为危险因素。结论:NPSR1基因rs323922、rs740347位点多态与中国汉族人群的IBD遗传易感性无关,但与IBD的某些临床表型有关。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神经肽S受体1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遗传易感性 中国
  • 简介:背景:临床上评估炎症肠病活动的方法有临床活动度、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等,三者常不一致。目的:探讨CRP评估炎症肠病活动的价值。方法:以Logistic回归法分析80例克罗恩病(CD)、70例溃疡结肠炎(UC)患者血清CRP与血沉、临床活动度、内镜表现活动、组织学活动、低白蛋白血症、贫血、白细胞升高的关系;比较临床严重度、病变部位和药物治疗对CRP的影响。结果:CD中CRP与血沉相关;UC中CRP与血沉、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相关。CRP在活动CD中显著升高(P〈0.01),重度CD和结肠CD中CRP升高较其他各组明显(P〈0.05);活动UC中CRP亦显著升高(P〈0.01),重度组中CRP升高较其他组明显(P〈0.05)。药物有效控制临床表现时.CRP显著下降(P〈0.01),复发时重新升高(P〉0.05)。结论:CRP升高更适于反映中至重度结肠CD和UC的活动:具有快速反映药物治疗有效的特点。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 CROHN病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腹水超滤浓缩回输已是治疗顽固肝硬化腹水的一种成熟技术.但用于治疗顽固胸水的报道较少,且用腹水超滤治疗仪行胸、腹水联合超滤经浓缩静脉回输治疗顽固胸、腹水的报道更少.我们自1996年以来,应用天津净美水处理设备厂生产的腹水超滤治疗仪(Ⅱ型)行胸腹水联合低流量超滤浓缩静脉回输治疗顽固胸腹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回治疗 性胸腹 水超滤
  • 简介: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组织学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脏病变,从没有任何炎症的单纯脂肪肝至显著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严重炎症反应.该病患者常有体重过重或肥胖、糖耐量异常或2型糖尿病以及血脂代谢紊乱等易患因素.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临床表现 脂肪变性 炎症反应 B超诊断 CT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在治疗急性梗阻化脓胆管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芜湖弋矶山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梗阻化脓胆管炎经内镜介入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0例急性梗阻化脓胆管炎经内镜下治疗后,无一例出现消化道穿孔和死亡,术后出现3例急性胰腺炎,1例乳头切开后出血,总的并发症发生率13.3%。结论急性梗阻化脓胆管炎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行急诊内镜下治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而且内镜治疗微创、安全、有效,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并能最大程度上提高治愈率,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内镜下治疗
  • 简介:非酒精脂肪肝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疗和非基础治疗。非基础治疗目前尚缺乏特效方法,因而也成为近年来的一个全球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本文就非酒精脂肪肝病非基础治疗中的药物和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介绍。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基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