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血液报废原因,寻求减少血液浪费的措施,以求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方法:对2007—2009年武汉地区无偿献全血血液报废进行百分率、χ2检验分析,判断影响血液报废的因素。结果:通过统计分析,红细胞类经实验室检测5项指标不合格报废率平均为3.41%,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报废占到2.22%,是导致血液报废首要原因,其次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导致血液报废。另外,非传染性原因的报废以脂肪血浆、絮状物和采血不足量为主。结论:献血宣传、献血前的咨询和初筛检测是保证血液质量、减少血液报废的重要措施,应该继续保持和加强;同时,应继续培育固定献血者队伍,提升血液安全水平,减少血液报废,让宝贵的血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液报废 固定献血
  • 简介:目的:观察不规则抗体产生的频率及其特异性,提前为孕产妇选择相应的血制品,以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对拟备血孕产妇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在52524例被检血清标本中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者191例,阳性率为0.36%。其中Rh系统48.7%(93/191),MNS系统21.5%(41/191),P系统1.05%(2/191),Lewis系统1.6%(3/191),Kidd系统0.5%(1/191)。结论:孕妇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保证孕妇输血安全及预防和减少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应重视Rh系统和MNS系统不规则抗体筛查。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输血安全 二胎
  • 简介:目的:研究武汉地区人群HPA-1-17基因的多态性及其表达频率,建立HPA基因型资料库。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对284名健康的已加入中华骨髓库的血小板捐献者HPA基因进行分型,计算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结果:武汉地区健康血小板捐献者中检测出HPA-a基因中的1a-17a基因;各基因独立的分布频率中,HPA-1a(98.77%)、2a(97.01%)、3a(59.68%)、4a(99.82%)、5a(99.82%)、6a(98.42%)、15a(49.47%),HPA-7a-14a、16a和17a均为100%。仅检测出HPA-b基因中HPA-1b(1.23%)、2b(2.99%)、3b(40.32%)、4b(0.18%)、5b(0.18%)、6b(1.58%)、15b(50.53%),未检测出HPA-7b-14b、16b和17b。文中调查和分析了HPA基因组合型及其频率,发现武汉地区HPA基因有28种组合型,其中仅有3种基因组合型频率〉10%(44%),另外25种基因组合型的频率均〈9%(56%)。在与国内外不同地区人群HPA基因多态性分布的比较分析中发现,武汉地区人群中HPA基因频率与上海、成都地区人群没有差异性,与美国、英国、欧洲人群有较有明显差异,而与日本人群的差异较小。结论:HPA-3、15系统具有多态性,在随机血小板输注中,供受者HPA-3、HPA-15系统不配合的机会分别为36.54%、37.50%,是HPA配合性输注关注重点。HPA基因多态性研究数据有利于指导地区性血小板供者库库容的设计,配合临床开展选择适合性血小板输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武汉地区 血小板 HPA 频率 多态性
  • 简介:目的:对现有的2种国产抗-HCVELISA试剂检出的反应性标本进行Realtime-PCR扩增,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2种方法的检出率。为制定ELISA检测结果假阳性的献血者献血资格的恢复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日常工作中的检测标本用2种抗-HCVELISA两步法试剂做初检,反应性结果再次双孔复试。对任何一种试剂经复试检测后仍为反应性的标本进行Realtime-PCR扩增,对所有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无偿献血标本63169份,其中检出抗-HCV反应性标本206份,对206份标本进行Realtime-PCR扩增,共扩增出91例HCV-RNA阳性标本,53例科华试剂单反应性标本中仅2例HCV-RNA结果为阳性,41例新创试剂单反应性标本中6例HCV-RNA结果为阳性。ELISA试剂检出的标本S/CO值在不同的区间内的,都有HCV-RNA为阳性的标本。结论:ELISA试剂检测出的抗-HCV标本很多可能为假阳性,特别是单侧试剂呈反应性的标本。但即使ELISA检测S/CO值仅在灰区的单试剂反应性标本,仍不能排除为HCV感染者。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抗-HCV ELISA Realtime-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