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1929年,Critchley以“动脉硬化性帕金森综合(arterioscleroticparkinsonism)”描述高血压老年患者表现出的肌强直、面具脸和小步态等类似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的症状,并提出这一综合具有进展迅速、下肢受累明显重于上肢且多无震颤的特点;同时,

  • 标签: 帕金森综合征 血管性病变 诊断
  • 简介:急性冠脉综合(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导致冠脉狭窄、阻塞,引起心肌缺血及梗死的病例现象,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近年来ACS发病率及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疾病[1].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预测体系,对ACS进行早期识别、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成为目前医学界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2-4].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生物标志物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与传统常规药物相结合对心脏X综合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心脏X综合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TMZ组(传统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MZ20mg,3次/d),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心功能检查,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TMZ组总运动时间[(7.90±1.45)min比(9.35±1.70)min],ST段下降lmm的时间[(5.30±1.43)min比(6.78±2.00)min]明显延长,ST段压低幅度明显减小[(0.89±0.30)mm比(0.61±0.20)mm],P均<0.05;心脏功能方面,搏出量[(67.99±11.77)ml比(74.05±7.58)ml]、左室射血分数[(50.13±11.05)%比(56.02±9.52)%]均明显增加(P均<0.01)。结论:TMZ能明显改善心脏X综合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微血管性心绞痛 曲美他嗪 预后
  • 简介:目的比较伴代谢综合的高血压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U)、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与代谢综合(MS)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3年3月-2015年5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伴代谢综合的高血压患者(HTN合并MS组)56例,单纯高血压患者(HTN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晨尿白蛋白/肌苷比(ACR)及血浆vWF水平有无差异。结果HTN合并MS组患者的血浆vWF水平及UAE较HTN组高(P〈0.05),两组患者ACR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UAE与ACR显著相关(r=0.574,P〈0.05),而两者与vWF间无明显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UAE、血浆vWF水平与是否伴发MS具有关联性。结论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伴代谢综合的高血压患者MAU和血浆vWF水平增加,且MAU与血浆vWF对代谢综合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 标签: 代谢综合症 高血压 尿微量白蛋白 假性血友病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浆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CS且行PCI治疗的患者120例。入院后根据血浆BNP和hs-CRP水平分组。分别于PCI术后3-5d、术后1个月、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等指标。对患者住院期间、PCI术后30d、术后3个月病死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和心功能进行随访。结果ACS患者病死率和MACE事件发生率随血浆BNP、hs-CRP水平的升高呈明显递增趋势(P〈0.05),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782,P〈0.001),与血清hs-CRP呈正相关(r=0.736,P〈0.001)。结论hsCRP、BNP对ACS行PCI治疗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脑钠肽 超敏C反应蛋白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心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性激素睾酮水平、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3月~10月于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科因胸闷、胸痛住院的男性患者共284例,年龄50~80岁。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组(97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105例),非冠心病组(8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三支病变、两支病变、单支病变。检测所有患者血脂、性激素睾酮和hs-CRP水平。并分析各检测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急性冠脉综合组比较,稳定性心绞痛组睾酮和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CRP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急性冠脉综合组比较,非冠心病组睾酮和TG升高,hs-CRP降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1)。非冠心病组较稳定性心绞痛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睾酮水平升高,hs-CR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冠心病睾酮与血脂、hs-CRP水平无明显相关(P均〉0.05)。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以及三支病变睾酮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男性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睾酮水平下降、hs-CRP升高,未发现睾酮与血脂、hs-CRP相关,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睾酮水平亦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雄激素 CRP 血脂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冠脉CTA)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ACS)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冠脉CTA、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与冠脉CTA检查结果相比较,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查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采用CAG、冠脉CTA均检出320支血管,其中冠脉CTA检出无狭窄68支、轻度狭窄152支、中度狭窄68支、重度狭窄32支,CAG检出无狭窄74支、轻度狭窄160支、中度狭窄59支、重度狭窄27支,冠脉CTA与CAG检出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CTA检出狭窄血管252支、其检出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狭窄率与CAG检出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CTA检出软斑块215个(85.32%)与CAG检出的206个(81.75%)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及以上冠脉血管病变组的hsCRP水平显著的高于单支病变、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hsCRP水平显著的高于单支病变(P〈0.05)。结论冠脉CTA诊断ACS患者的诊断结果与CAG的结果高度一致,但具有无创的优点,同时联合hsCRP进行判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分析血清脂联素(APN)、血红素加氧酶-1(HO-1)含量与急性冠脉综合(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ACS患者78例作为ACS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进一步分为单支病变组(15例),双支病变组(37例)和多支病变组(26例),另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非冠心病人员72例作为非冠心病对照组,检测各组的血清APN、HO-1含量,分析血清APN、HO-1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对照组比较,ACS组血清APN[(15.27±2.31)mg/L比(5.73±0.88)mg/L]、HO-1[(55.09±8.63)μg/L比(23.17±3.09)μg/L]含量显著降低(P均〈0.01)。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双支、多支病变组的血清APN[(9.72±1.13)mg/L比(7.05±0.93)mg/L比(4.23±0.52)mg/L]、HO-1含量[(38.16±7.52)μg/L比(28.17±5.31)μg/L比(20.32±3.28)μg/L]显著降低,且多支病变组的显著低于双支病变组的(P〈0.05或〈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PN、HO-1含量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B=-2.869,-2.742,P分别〈0.05,〈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患者血清APN、HO-1含量显著降低,且其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判断及治疗指导。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脂联素 血红素加氧酶-1
  • 简介: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8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急性冠脉综合行PCI手术,后转入青岛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治疗的患者118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Ⅰ组(n=38)、Ⅱ组(n=40)、Ⅲ组(n=40)。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Ⅰ组给予常规治疗,Ⅱ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0.9%氯化钠250ml或5%葡萄糖250ml+丹红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1/日,Ⅲ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0.9%氯化钠250ml或5%葡萄糖250ml+丹红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1/日及体外反搏治疗(1h/次,1/日),连续治疗14d。PCI术前1d、PCI术后1天(24h±2h)、治疗14d时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结果Ⅰ组有2例、Ⅱ组有1例、Ⅲ组有3例由于不能耐受体外反搏或病情加重中途退出试验。与PCI术前1d比较,PCI术后1d三组hsCRP、ICAM-1和VCAM-1均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4d时,与Ⅰ组相比,Ⅱ组、Ⅲ组hsCRP、ICAM-1、VCAM-1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相比,Ⅲ组hsCRP、ICAM-1、VCAM-1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联合体外反博能降低急性冠脉综合患者PCI术后的炎症因子水平。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体外反博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 高敏C反应蛋白、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 简介:近日,中国知网发布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5版),2015版年报统计分析了我国学术期刊近两年影响因子等计量统计指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学术期刊的办刊水平,一直受到学术期刊界、教学科研机构和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 标签: 实用心电学杂志 影响因子 办刊水平 中国知网 教学科研机构 计量统计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大体肺侧支循环肺出血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大体肺侧支循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实施的干预措施情况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和常规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实施干预措施后的肺出血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肺出血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0875,P=0.0078).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大体肺侧支循环患者的肺出血发生率,是临床预防肺出血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综合干预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大体肺侧支循环 肺出血
  • 简介: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将7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和对照组(血脂康),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各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2.89±0.25)mg/L,较对照组的(4.34±0.76)mg/L低,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能明显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身体状况,且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阿托伐他汀 高敏C反应蛋白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