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采用超早期小微创脑出血清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大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超早期小微创脑出血清除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2%(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超早期小微创脑出血清除的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较低,适应性较强,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较短,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较高。

  • 标签: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133例,根据是否出现血肿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46例和血肿未扩大组87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2组间各因素的差异,确定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结果血肿扩大组发病≤6h行头颅CT者占84.8%。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血肿扩大组患者昏迷(15.2%vs3.4%,P=0.032)、抗血小板药物应用(8.7%vs1.1%,P=0.048)、入院24h体温升高≥1℃(26.1%vs2.3%,P=0.000)、首次出血量[(22.15±10.72)mlvs(14.28±6.72)ml,P=0.019]显著增高。血肿扩大组与血肿未扩大组在出血部位(基底节、丘脑、脑叶)和首次头颅CT距发病时间(发病、≤3h、〉3h且≤6h、〉6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24h内体温升高≥1℃、首次头颅CT距发病时间≤3h是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入院24h内体温升高≥1℃、首次头颅CT距发病时间≤3h危险因素的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早采取相关措施,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与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变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先后2次头颅CT结果分为水肿扩大组40例和水肿未扩大组32例;监测患者入院后24h动态血压,记录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舒张压(24hDBP)、收缩压标准差(SBPSD)、舒张压标准差(DBPSD)、24h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舒张压变异系数(DBPCV),分析血压与水肿的关系。结果水肿扩大组的血肿体积[(16.3±3.1)mlvs(10.8±2.5)ml,P=0.003]、24hSBP[(158.4±15.1)mmHgvs(147.3±14.8)mmHg,1mmHg=0.133kPa,P=0.034]、24hDBP[(101.8±9.7)mmHgvs(92.1±8.9)mmHg,P=0.017]、SBPSD(P=0.011)、SBPCV(P=0.012)和DBPCV(P=0.044)明显高于水肿未扩大组。24hDBP(OR=1.811,P=0.022)、SBPSD(OR=2.014,P=0.008)、SBPCV(OR=1.994,P=0.018)是周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4hDBP、SBPSD、SBPCV是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血肿 水肿
  • 简介:患者女,39岁,因"车祸后意识不清伴呕吐1h余"于2015年4月10日急诊入黔南州人民医院。入院前1个多小时,因交通事故,患者左枕部着地,当即意识模糊,头部伤口出血,被送至当地医院进行头部伤口清创缝合。随后,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谵语,频繁呕吐,即转至我院治疗。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7.0℃,脉搏104次/min,呼吸21次/min。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血肿 硬膜外 颅内 颅内出血 创伤性
  • 简介:目的研究甲磺酸去铁胺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肿及其周围水肿以及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去铁胺组12例和对照组7例,分析2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入院第15、30及90天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将2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与去铁胺组比较,对照组1~8d血肿相对吸收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5±0.18vs0.42±0.23,P=0.013);对照组8~15d血肿相对吸收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8±0.22vs0.74±0.29,P=0.042)。去铁胺组与对照组患者入院第15、30和90天mRS≥3分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vs42.9%,58.3%vs28.6%,33.3%vs28.6%,P〉0.05)。结论甲磺酸去铁胺能够抑制老年脑出血患者血肿的吸收。

  • 标签: 去铁胺 脑出血 血肿 水肿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4例(18个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手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充分准备,介绍人工颈椎间盘的知识,指导患者呼吸系统功能锻炼,唤醒试验练习,颈托的佩戴方法;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14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期,未发生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 标签: 颈椎间盘假体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软组织贴扎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软组织贴扎组+康复运动疗法组(治疗组)及康复运动疗法组(对照组)各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VAS)、Lequesne肿胀评分和Lequesne指数评分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在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治疗后患者疼痛度、Lequesne肿胀评分和Lequesne指数评分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软组织贴扎技术在KOA整个病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能消肿止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膝关节肌肉的稳定和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软组织贴扎技术值得在临床康复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软组织贴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视觉模拟评分 Lequesne指数评分
  • 简介:摘要总结了17例患者鼻窦球囊扩张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鼻窦球囊扩张与现行经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在手术过程及预后方面的不同之处;中针对新的手术方式对原有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做适当改进以适应手术需要。鼻窦球囊扩张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护理工作者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鼻窦球囊扩张术 慢性鼻窦炎 蝶窦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诊疗体会。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2014年10月间腹腔镜胆囊切治疗的24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45例病人中,顺利完成手术237例,5例因胆囊周围粘连严重转开腹,2例发生胆囊动脉和肝右动脉出血,中处理成功未中转开腹,1例因炎症较重,解剖关系辨认不清至胆总管横断伤,中及时发现并中转开腹,在直视下行胆总管修补,胆总管内置“T”管,术后支撑6个月拔管,手术时间前期约90~120分钟左右,近两年逐步缩短至50分钟左右,住院时间平均约3~5天。213例术后随诊均无发热、黄疸等症状。结论严格掌握LC手术适应证,加强基本功训练,熟练掌握手术器械,严谨的学术态度,果断及时地中转开腹手术是避免和处理LC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 腹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加钻孔减压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9月~2008年1月对该院69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加钻孔减压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并采用VAS疼痛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价。分别于治疗1、3、6个月及1年、1.5年时进行门诊随访。结果治疗后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及毒副作用。结论关节镜下有限清理加钻孔减压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需要掌握其适应症。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关节镜下清理术 玻璃酸钠
  • 简介: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是解除髋关节疾患病人的病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康复训练指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顺利康复、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根据髋关节置换式分类,制订个体化、循序渐进、全面训练的康复原则,以实现康复目标,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而减少住院时间及延长假体寿命。

  • 标签: 人工髋关节 置换术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血肿钻孔引流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6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用钻孔引流清除血肿,讨论手术时机,操作注意事项,术后合理用药。结果本治疗组的痊愈率、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下降均较理想。结论钻孔引流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位截瘫患者的术前访视及中护理措施。方法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做好患者的术前与中的心里护理缓解患者的心里压力。更好的配合手术结束。结果通过医护共同努力使高位截瘫患者手术顺利进行。结论手术室护士的爱心与关心是截瘫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 标签: 高位截瘫 术前访视 术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剖宫产产妇中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名实施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的40名产妇为对照组,将在常规护理上予舒适护理干预的40名产妇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2天后疼痛程度、对比两组患者舒适护理干预前后抑郁、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天疼痛程度比对照组患者轻;护理干预后,两组产妇抑郁、焦虑评分比护理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评分变化存在优势(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中实施舒适护理能够降低产妇术后疼痛、缓解产妇抑郁、焦虑情绪,有利于产后康复。

  • 标签: 剖宫产 产妇 舒适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急诊收治的85例AMI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并纳入随访,按照随访期间有无出现不良事件分为两组,将两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有不良事件组(n=32)和无不良事件(n=53)在年龄≥70岁、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LADd三项指标上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70岁以上患者、PCI中球囊扩张时间、冠脉血管病变是影响急诊PCI预后的重要因素,可能诱发不良心脏事件。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小儿喉乳头状瘤患者气管切开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护理方式加以分析探讨,主要是针对患者在术前、中、术后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监护管理,从而有效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出院后做好延续性护理管理工作,促进小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小儿喉乳头状瘤 气管切开术 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股方肌大转子筋膜瓣移植加3枚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新鲜股骨颈GardenⅢ、Ⅳ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髋关节后外侧入路,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股骨颈骨折,取带股方肌大转子筋膜瓣移植于凿除后缘部分皮质的股骨颈骨折的后方,然后术后卧床休息3个月,3月后扶拐下地功能锻炼,治疗25例血运损伤较重的移位股骨颈骨折。结果25例经1.5~5年(平均2年6个月)随访,股骨颈骨折均在6个月~1年内愈合。其中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Ⅱ期,另一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Ⅳ期。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6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并股方肌大转子筋膜瓣移植治疗青壮年早期股骨颈骨折,固定牢固,提供了血运丰富的瓣,促进骨折愈合,降低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是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

  • 标签: 股方肌蒂骨瓣 青壮年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技术。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56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采用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每组28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随访2年、4年患者生存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清扫数目、肿瘤大小等肿瘤根治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中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短,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出血量较少,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较快,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感染发生率低,其临床治疗效果与传统对照组手术效果基本相似,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可以作为临床的标准手术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结直肠癌 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