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主动弓CT血管造影(CTA)资料的回顾性研究,了解正常主动弓的解剖形态学特点,为腔内治疗技术及人工血管和新型支架的设计建立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符合入组标准的正常型主动弓CTA资料共217例,使用GE公司AW4.5工作站测量升主、弓上分支的直径及分支之间的距离,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开口上2cm处主动直径为(34.56±4.72)mm,分支动脉开口直径:无名动脉为(12.50±1.95)mm、左颈总动脉为(8.28±1.51)mm、左锁骨下动脉为(10.41±2.20)mm.主动弓横断面上无名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连线与矢状面的成角为(50.30±13.79)°.无名动脉与颈总动脉距离为(4.39±2.49)mm,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为(6.43±3.98)mm.不同年龄组主动直径差异显著,61岁以上年龄组主动直径明显大于18~40岁和41~60岁年龄组.结论①在进行主动腔内修复术时,选择支架应充分考虑61岁以上患者主动直径有明显增大趋势.②由于近端锚定区距离过小,涉及左锁骨下动脉主动病变大部分是不可能通过简单地扩展胸主动腔内支架来成功处理.

  • 标签: 主动脉弓 CT血管造影 解剖形态学
  • 简介:目的研究在主动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26例主动夹层患者,研究时,借助于随机表法,将26例患者平均地列入两组:观察组(共13例)与对照组(共1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其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主动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可推广。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服务 生活质量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夹层瘤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0例主动夹层瘤患者,对其实施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手术前做好患者降压、防感染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行静吸复合麻醉以及采用硝普钠降低血压,在患者体内植入覆膜支架治疗,手术后采取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及镇痛。观察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结果40例患者覆膜支架植入手术均顺利完成,干预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主动夹层瘤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患者,实施静吸复合麻醉以及相应控制血压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安全性,实施方便,镇痛效果明显,且易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主动脉夹层瘤 覆膜支架术 麻醉管理
  • 简介:目的连续性床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管理与护理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连续性床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安全管理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5.0%(1/20),对照组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20.0%(4/2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50分以下人群显著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连续性床血液净化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感染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风险因素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路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3月~12月于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住院伴有血压升高的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52例,按不同的动脉路径分为两组:经桡动脉造影组28例,经股动脉造影组24例,均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即刻同路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比较两组肾动脉造影期间X线光照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共检出肾动脉狭窄8例,肾动脉狭窄总发生率为15.4%。两组的X线光照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桡动脉造影组的手术成功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造影组(85.71%vs.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造影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造影组(3.57%vs.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目前经桡动脉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大量开展的情况下,经同路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以明确肾动脉狭窄程度,具有安全、可行、并发症少的优点,并可通过改进导管长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桡动脉 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及彩超技术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利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入选病例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以及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其肱踝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pulsewavevelocity,baPWV)和趾臂指数(toe-brachialindex,TBI),并分析相关检测数据和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评价。结果两组测得的baPWV、TBI和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和收缩压是IMT异常的危险因素;年龄、收缩压和血糖是baPWV异常的危险因素;年龄、收缩压和血糖是TB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TBI的保护因素。结论结合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指标并应用血管超声技术测量IMT,可以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外周动脉硬化程度,因其简便性、无创性和可重复性好而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趾臂指数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超声检查
  • 简介:最新研究证明长链非编码RNA(IncRNA)可调节脂质及糖代谢,调控血管壁功能,参与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老化、凋亡以及血管炎症及免疫应答,从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本文就lncRNA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RNA 未翻译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分为AMI组和冠心病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结果①与冠心病组相比,AMI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Neu)水平(t=-10.501,P<0.01)及NLR水平(t=-10.695,P<0.01)明显升高,淋巴细胞(Lvm)水平(t=2.603,P=0.01)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NLR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OR=2.116,95%CI1.313~3.411,P=0.002).③NLR取3.528作为预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界值时,曲线下面积0.869(95%CI0.824~0.915),灵敏度为0.831,特异度为0.771,P<0.01.结论NLR与急性心肌梗死有关,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价值
  • 简介:近些年来全世界范围内的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生活质量,在我国冠心病稳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榜首,是导致居民死亡的首要疾病[1],因此探寻治疗的有效手段尤为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特点及病理机制等一般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研究结果见下文: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特点及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心脑血管病如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导致人类死亡的所有疾病之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作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主要原因之一,为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破裂引发的急性血栓栓塞。病理学上,AS易损斑块的主要特征包括:(1)大脂质核薄纤维帽;(2)斑块内出血(IPH);(3)纤维帽破裂或溃疡形成;(4)炎性细胞的浸润和(或)新生血管化。近年来,作为易损斑块特征之一的IPH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梗死 卒中 类胰蛋白酶类 毛细血管通透性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A1c,HbA1c)、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在荆州医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26例,记录入选冠心病患者的肝功能、血脂、心电图等相关检测结果及住址、性别、年龄等一般特征资料。测定血清Lp-a、HbA1c浓度,并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探究其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4组不同血清Lp-a浓度患者之间的冠脉Gensini评分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χ^2=9.35)。对4组不同血清HbA1c浓度患者之间的冠脉Gensini评分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χ^2=10.58)。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脉Gensini评分与Lp-a呈正相关(r=0.069,P=0.04);冠脉Gensini评分与HbA1c呈正相关(r=0.079,P=0.032);HbA1c与Lp-a无相关性(r=0.031,P=0.23)。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Lp-a浓度、HbA1c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脂蛋白(a)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经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过程中正确的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两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均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接受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时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住院时间、脱机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后给予相应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经常规护理联合护理干预后,其脱机时间、出院时间均显著少于仅提供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研究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经本次相应治疗及护理后发生不良反应几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数据对比P〈0.05。结论经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基础上,对患儿提供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服务后,有利于提高其病情康复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生命安全。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关系,探讨suPAR在冠脉慢血流中的作用及影响冠脉慢血流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疑诊为冠心病但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据冠脉TIMI帧数将患者分为慢血流组(53例)和正常对照组(42例),记录其冠心病危险因素,检测血浆suPAR、hs-CRP等水平.结果两组间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比率及血脂水平均未见统计学差异,慢血流组吸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2%比48%,P=0.02).同对照组相比,慢血流组血浆suPAR水平[(3.01±0.05)ng/ml比(1.33±0.06)ng/ml,P<0.01]和hs-CRP水平[(1.07±0.04)mg/L比(0.71±0.05)mg/L,P<0.01]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一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浆suPAR、hs-CRP水平与冠脉TIMI帧数均呈明显正相关(R2=0.83,P<0.01;R2=0.71,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uPAR、hs-CRP、吸烟均与冠脉TIMI帧数呈正相关(R2=0.64,P<0.01),其中suPAR的影响力最大(标准化β=0.62).结论血浆suPAR、hs-CRP水平和吸烟与冠脉慢血流呈明显正相关,而且血浆suPAR水平对冠脉慢血流的预测价值较高.

  • 标签: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慢血流 TIMI帧数 冠状动脉
  • 简介:目的分析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的最优剂量。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于2013年6月~8月间行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疑似冠状动脉病变住院患者9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7例,年龄28~87(58.7±6.2)岁。将患者随机分成A组(30例,对比剂用量为0.7ml/kg)、B组(30例,对比剂用量为0.6ml/kg)和C组(30例,对比剂用量为0.5ml/kg),推注浓度为350mgI/ml,注射速率均为5.0ml/s,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评价CT图像质量。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C组右冠状动脉远段和近段、左回旋支近段、左前降支近段、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平均CT值均比A组和B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Ⅳ级图像957个(92.7%)、Ⅲ级图像54个(5.2%)、Ⅱ级图像21个(2.1%),图像质量较高。B组中3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CT成像显示≥50%狭窄共219段,左冠状动脉主干2段,右冠状动脉71段,左回旋支57段,左前降支89段,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6%、96.1%、98.0%、86.3%。结论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的最优剂量为0.6mg/kg,推注浓度为350mgI/ml,此剂量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度较高。

  • 标签: 对比剂 多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行冠脉造影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85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5例,女性60例,年龄范围29~78岁,平均(60.35±10.04)岁.入选者首次行冠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9例)与非冠心病组(56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尿病及吸烟史等资料.冠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进行评价.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中男性、高血压、肥胖、高LDL-C、低HDL-C、糖尿病及吸烟史的比例升高,年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OR=1.876,95%CI1.452~2.345)、性别(OR=1.755,95%CI:1.430~2.486)、肥胖(OR=1.268,95%CI:1.011~1.567)、高LDL-C(OR=1.928,95%CI:1.478~2.559)、低HDL-C(OR=1.378,95%CI:1.045~1.981)、糖尿病(OR=2.345,95%CI:1.526~3.677)以及吸烟史(OR=2.239,95%CI:1.460~3.329)均为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年龄、性别以及有无高血压、肥胖、高LDL-C、低HDL-C、糖尿病、吸烟史冠心病患者的Gensin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男性、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及吸烟史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且合并上述危险因素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更严重,应予以重视.

  • 标签: 冠心病 危险因素 GENSINI评分
  • 简介: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口服水化补液预防造影剂肾病(CIN)效果,并讨论其护理方法。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月1日~2016年2月28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仅予以术后口服水化补液)和研究组(术前术后均予以口服水化补液),同时加强患者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vs.19.4%,χ2=12.682,P<0.05),研究组患者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8%,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7.8%,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术后口服水化补液并予以临床护理,可以降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安全性高,效果良好。

  • 标签: 冠心病介入治疗 水化补液 造影剂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术并发症临床防治措施。方法:4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出现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40例中,其中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1例、穿刺部位出血3例、分支闭塞1例、支架脱载1例、支架扩张不完全1例。结论术前做好防范准备,术中及时识别危险性且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合理处理并发症,将减少引起的严重后果。

  • 标签: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术 并发症 临床防治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3岁。主因"持续性头痛1周",于2016年3月21日13:00入院。1周前患者于晨起出现头枕部搏动性疼痛,无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等,症状持续存在,睡眠后方可逐渐缓解,未行诊疗。昨日患者自测血压过高,未测出,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测血压254/134mmHg(1mmHg=0.133kPa),头颅CT未见异常,给予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100mg泵入等治疗后,

  • 标签: 肾动脉梗阻 高血压 支架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征分析.方法选取商洛市山阳县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2017年6月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且年龄〉65岁的患者250例,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各125例.统计患者-般临床资料及入院24h内实验室结果.根据冠脉狭窄直径≥50%累及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或左主干(LM)分为单支、双支(累及左主干为双支)及三支病变组.根据Gensini积分标准对每例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空腹血糖(FPG)较非糖尿病组明显升高(P〈0.001).糖尿病组冠脉三支病变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01),单支病变、两支/左主干病变发生率低于非糖尿病组(P〈0.001).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冠脉病变部位累及LAD、LCX和RCA更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冠脉病变支数更多、Gensini积分更高(P〈0.001).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更广泛和严重,具有更高致死风险.

  • 标签: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