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北京麦迪卫康广告有限公司承办,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办的第15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将于2012年3月1-4日在广西南宁举行。

  • 标签: 介入心脏病学 论坛 中国医学基金会 中国医师协会 广西医科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
  • 简介: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PCI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患者资料,回顾性统计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年PCI术中严重心律失常累计发生率为5.7%,2005年后发生率明显下降。严重心律失常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右冠开口或左主干病变、有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病史。结论右冠开口或左主干病变、有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病史均为PCI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技能及改善临床仪器设备可使得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逐渐降低。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 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患有冠心病并行PCI治疗的患者3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血清肌酐浓度变化情况分为两组,即造影剂肾病组(CIN组)58例,非造影剂肾病组(非CIN组)312例,回顾性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造影剂肾病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58例发生CIN,发生率为15.67%;相关分析发现年龄(r=0.193,P〈0.001)、Ⅱ型糖尿病(r=0.104,P=0.045)、肾功能不全(r=0.331,P〈0.001)、糖尿病肾病(r=0.150,P=0.004)、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r=0.164,P=0.002)、贫血(r=0.127,P=0.015)、利尿药(r=0.300,尸〈0.001)的使用与CIN发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手术前后使用利尿药为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和手术前后使用利尿药是PCI治疗后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在进行PCI治疗前应进做好预防措施。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造影剂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近年来随着器械和技术的进步,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广泛开展,国内某些有经验的中心TRI比例占所有PCI的90%以上,多数经股动脉可以完成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类型,目前均可经桡动脉完成。TRI具有出血并发症低、患者舒适度高等优点,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是否可以常规应用还存在一些顾虑,尤其是手术可完成性、手术延迟等方面,另外AMI患者一般都应用更强的抗凝、

  • 标签: 心肌梗死 桡动脉 支架 出血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强化抗栓治疗下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并发症,探讨其是否可能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途径。方法对89例诊断为AMI的患者选择右侧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A组);对照组为AMI经皮股动脉途径直接PCI患者,83例采用手压股动脉止血(B组),80例采用缝合器止血(c组)。随访术后3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包括死亡率、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和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MACE发生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B、c组明显高于A组(P〈0.01),而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B组。结论强化抗栓治疗下,经桡动脉行急诊PCI治疗AMI的疗效与经股动脉组相当,而出现穿刺部位并发症的比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PCI组(包括手压和缝合器组),因此在强化抗栓治疗下,可以考虑将经桡动脉作为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途径。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桡动脉途径 经股动脉途径 心肌梗死 心血管事件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iSize功能诊断冠状动脉左主干及前降支根部病变的效果,优势及预后情况。方法:入选冠状动脉左主干及前降支根部有病变且在IVUS指导下植入支架的患者(A组,30例),及未行IVUS检查,仅根据冠脉造影评估行支架植入术者(B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情况及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肌梗死率和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A组超敏C反应蛋白[(31.59±56.93)mg/L比(5.03±7.24)mg/L]、病死率(3.3%比0)、心绞痛复发(26.7%比6.7%)及再狭窄率(16.7%比3.3%)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IVUS指导左主干及前降支根部病变介入治疗,有助于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减少组织损伤以及提高疗效,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和冠脉再狭窄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达标情况及其与冠脉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因冠心病行PCI术患者91例,术后除接受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外,均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6~18月后再次行冠脉造影术(CAG),根据CAG评分结果患者被分为病变进展组(n=32)和病变未进展组(n=59);又根据第二次手术前LDL—C水平分为LDL-C≥2.1mmol/L(n=43),1.64LDL—c〈2.1mmol/L(n=30),LDL—C〈1.6mmol/L(n=18)三亚组,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与病变未进展组患者比较,病变进展组LDL-C降低幅度[(0.46±0.81)mmol/L比(-0.04±0.65)mmol/L],降低百分比[(13.18±31.67)%比(-8.21±37.22)%]明显减小(P均〈0.05);LDL-C≥2.1mmol/L组,1.6≤LDL-C〈2.1mmol/L组,LDL-C〈1.6mmol/L组病变未进展者比例逐渐升高(58.1%比63.3%比83.3%,P〈0.05);Spearman分析显示,CAG前LDL水平与冠脉评分呈负相关(r=-0.70,P〈0.0001)。结论:常规治疗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使多数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达标并有效遏制冠心病患者冠脉再狭窄。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血管造影术 脂蛋白类 LDL 阿托伐他汀
  • 简介:目的评价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截至2011年10月).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90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可以降低无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OR=0.24,95%CI:0.13~0.45,P<0.01),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MD=6.24,95%CI:4.33~8.16,P<0.01),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OR=0.23,95%CI:0.10~0.53,P<0.01)及病死率(OR=0.13,95%CI:0.02~0.75,P=0.02);但两组TIMI计帧数(MD=-5.63,95%CI:-11.65~0.33)、靶血管重建、再次心肌梗死及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替罗非班可对PCI术后冠脉无再流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但由于本文纳入的研究质量较低,样本量较小,有必要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的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无再流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靶血管局部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浓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PCI)治疗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纳入行PPCI治疗、并行血栓抽吸术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48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造影前,经动脉鞘取血3mL;PPCI治疗前.采用ExportXT血栓抽吸导管在靶血管内抽吸血栓,过滤栓子等成分,分离血清备用。按照常规方法植入支架。主要终点为术后心肌呈色分级(myocardialblushgrades,MBG),次要终点为血流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分级和ST段回落幅度。血清MPO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结果MBG0~1级患者局部MPO浓度为(79.3±8.7)ng/L,MBG2级为(73.7±10.4)ng/L,MBG3级为(53.2±9.8)ng/L,不同MBG分级间血清MPO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TIMI3级患者局部MPO浓度低于TIMI1~2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6±8.8)ng/L%(72.9±7.6)ng/L,P〈O.05]。ST段回落≥70%患者局部MPO浓度低于sT段回落〈70%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3±7.3)ng/Lvs(82.7±8.1)ng/L,P〈O.05]。外周动脉血中的MPO浓度与MBG分级、TIMl分级和sT段是否完全回落没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PPCI治疗后心肌灌注不良伴随靶血管局部MPO浓度升高,全身的MPO浓度与术后心肌灌注无明显关系。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肌灌注 髓过氧化物酶 氧化应激 血栓抽吸
  • 简介: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靶病变远端经微导管注射和直接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中“无复流”的作用。方法选择PCI治疗中存在“无复流”现象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1例入选普通组,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200斗g;23例入选改良组,经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至靶病变远端:12例为对照组,经微导管注射O.9%氯化钠溶液至靶病变远端。10min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定冠状动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correctedtb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framecount,CTFC)。结果3组均可改善PCI治疗后的“无复流”现象。普通组12例靶血管血流恢复TIMI3级,CTFC帧数由用药前的(83.2±8.3)帧降至(38.1±7.5)帧;而改良组21例血流恢复TIMI3级,CTFC帧数从(85.6±6.9)帧降至(27.3±6.8)帧;对照组1例血流恢复TIMI3级,CTFC帧数从(84.3±7.4)帧降至(50.8±8.2)帧。改良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I治疗中,冠状动脉靶病变远端经微导管注射和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均能改善“无复流”现象。经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至靶病变远端比经指引导管注射能更有效地改善PCI治疗中“无复流”现象。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无复流现象 硝普钠
  • 简介: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Hybrid技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靶血管及旁路通畅率.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实施"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104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165例.研究病例分为两组,Hybrid组和PCI组.入选标准:①合并前降支(LAD)病变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②随访期间无胸痛等不适主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无住院治疗、症状药物控制良好的患者;③外科术者和介入术者均为经验丰富的医生.按照上述标准,电话随访同意接受造影复查的患者Hybrid组102例,PCI组157例.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50例Hybrid患者完成造影复查;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的统计方法抽取PCI组患者5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终点是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靶血管通畅率及二次血运重建率.结果Hybrid组和PCI组各50例,随访时间分别为(18.0±8.0)个月和(19.3±9.1)个月.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ybrid组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高于PCI组LAD靶血管通畅率(98%比80%,P=0.004);Hybrid组的LIMA旁路二次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PCI组LAD靶血管二次血运重建率(2%比20%,P=0.008).结论"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使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能获得良好的中期靶血管通畅率,其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优于PCI技术前降支药物洗脱支架通畅率.

  • 标签: "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通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