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中国人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及准确.方法应用CDFI检测416例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的颈总动脉远段、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共832支)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CCA、PSVICA、PSVDIS)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舒张期末流速(EDVICA、EDVDIS),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PSVICA/PSVCCA、PSVICA/PSVDIS、EDVICA/EDVDIS及受试者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上述各参数在不同取值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并与以往文献中推荐的CDFI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①诊断颈动脉50%~69%狭窄的参数标准依次为PSVICA≥155cm/s、EDVICA≥60cm/s、PSVICA/PSVCCA≥2.0、PSVICA/PSVDIS≥1.6.70%~99%狭窄的参数选择是PSVICA≥220cm/s、EDVICA≥100cm/s、PSVICA/PSVCCA≥3.5、PSVICA/PSVDIS≥3.5.②联合采用PSVICA、EDVICA、PSVICA/PSVDIS或PSVICA、EDVICA、PSVICA/PSVCCA参数标准,CDFI诊断颈动脉狭窄50%~69%70%~99%与DSA的符合率,分别为95.5%、92.9%96.4%、93.9%.③PSVICA/PSVDIS比值对于颈动脉70%~99%狭窄病变的准确率(91.1%)高于PSVICA/PSVCCA(90.8%).结论PSVICA、EDVICA、PSVICA/PSVDIS、PSVICA/PSVCCA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的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参数.各参数联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参考标准
  • 简介:SPSS软件是一种基于编程与非编程一体且具有数据处理与图形绘制等强大功能的统计软件,简单的操作、便捷的数据加载、简洁的数据处理与图形绘制等特点使其广受科研统计者们的青睐。而SPSS软件在作诊断准确试验(DTA)Meta分析时却不完美,此时往往调用R软件,从而充分地结合了SPSS的专业集成、便捷使用R软件的灵活易扩展、绘图丰富的各自优势。本文主要以实例展示通过调用R软件来拓展SPSS的计算分析绘图演示的功能实现DTAMeta分析的方式过程。

  • 标签: SPSS软件 R软件 诊断准确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生化检验时溶血对其准确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纠正措施。方法将同一血液样本分为两份,其中一份血清标本没有溶血,另一份血清标本发生溶血,对两个样本中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并对血清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以及溶血的变化数值进行分析。结果TP、AST、CK、CK-MB、HBDH以及LDHK+检测值,溶血标本高于未发生溶血的标本,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a+检测值未溶血的标本高于发生溶血的标本,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溶血导致的TP、AST、CK、CK-MB、HBDH、LDH、K+同血清Hb浓度具有正相关,Na+变化情况同血清Hb浓度呈负相关。结论生化检验结果会受到溶血的影响,并且同血清中Hb浓度具有明显的相关,借助血清Hb浓度可以对生化检测指标进行纠正。

  • 标签: 溶血 生化检验 影响与纠正 措施
  • 简介:目的:观察农民健康体检中血压测量方法存在的缺陷及准确。方法:对丽水市辖区农民体检点进行随机分群抽样调查,对血压测量环境及测量方法进行评估,使用双听头听诊器评估血压测量读数的准确,并对所有调查对象(n=2081)再次使用水银汞柱式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复核。结果:血压测量存在现场环境较差、测量前未经充分休息、袖带听诊器位置放置不正确、放气速度过快等问题。乡镇社区医生测量所得血压值高于复核的结果(收缩压(125.28±23.41)mmHg对(124.62±22.39)mmHg,P〈0.05;舒张压(77.61±12.51)mmHg对(77.24±11.22)mmHg,P〈0.05)。乡镇社区医生测量检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5.7%,复核测量检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0.75%。使用双头听诊器时乡镇社区医生与现场评估员测量的读数无差异(P〉0.05);514例使用电子血压测量结果显著高于水银血压计测量结果(收缩压(133.21±21.62)mmHg对(126.78±21.09)mmHg,P〈0.001;舒张压(82.84±12.41)mmHg对(80.15±11.59)mmHg,P〈0.001)。结论:当前农民健康体检中血压测量方法存在多种问题,必然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应重视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 标签: 健康体检 血压测量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评估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及有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火箭军总医院神经介入医学科接受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症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且年龄≥60岁的患者5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60~81(66.4±8.0)岁。术前及术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强化调脂治疗,采取多模态影像指导下的支架成形术,术后6个月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支架再狭窄情况,观察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靶血管供血区脑卒中复发率。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0%,术前及术后即刻残留狭窄率(86.6±10.0)%、(29.9±13.2)%。围术期发生1例(1.8%)穿支脑梗死事件,术后随访期有1例脑出血,2例支架内急性闭塞,1例短暂脑缺血发作事件,术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3.6%。有36例(65.5%)患者接受了DSA复查,血管狭窄率为(34.3±22.8)%,8例(22.2%)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是安全的,且能有效预防供血区脑卒中复发。

  • 标签: 支架 大脑中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降血脂药
  • 简介:目的评价尼莫地平预防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有效及安全.方法检索Pubmed、OVID、EMBase、Cochranelibrary、卒中临床试验注册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库,检索截止时间均为2010年11月.收集尼莫地平被预防用于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前瞻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8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1499例患者接受了不同指标的试验观察.与安慰剂组比较,尼莫地平组(所有病例)的完全康复率增加了64%[P=0.0002,OR=1.64,95%CI:1.26~2.13;需要治疗的患者数(NNT):-1.048],完全康复或中等残疾率增加了79%(P=0.0007,OR=1.79,95%CI:1.28~2.51;NNT=-5.889),死亡、严重残疾或植物状态发生率降低了38%(P=0.0003,OR=0.62,95%C/:0.48~0.80;NNT=1.529);脑血管痉挛(CVS病例)的病死率降低了74%(P=0.008,OR=0.26,95%CI:0.09~0.71;NNT=2.298);症状CVS的发生率降低了46%(P〈0.00001,OR:0.54,95%CI:0.42~0.69;NNT=1.952);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所有病例)发生率降低了38%(P〈0.0001,OR=0.62,95%C/:0.50~0.78;NNT=1.078);症状脑梗死的发生率降低了46%(P〈0.00001,OR:0.54,95%C/:0.42~0.69;NNT=1.079);经CT证实的脑梗死的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58%(P=0.001,OR=0.58,95%CI:0.42~0.81;NNT=3.314);CVS病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35%(P=0.003,OR:0.35,95%CI:0.17~0.69;NNT=3.688),脑梗死(所有病例)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52%(P〈0.00001,OR=0.52,95%CI:0.41~0.66;NNT=1.196);尼莫地平组与安慰剂组再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再出血:P=0.15,OR=0.75,95%CI:0.50~1.11;不良反应:JP=0.59,OR=1.13,95%CI:0.71~1.81).结论与安慰剂比较,尼莫地平可显著改善动脉瘤SAH患者的临床转归,可降低症状CVS、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脑梗死的发生率,而再出血不良反应的发�

  • 标签: 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黄伯中风了!这个意外令他的家人不能接受,因为虽然黄伯患有高血压病,但经过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血压得到了控制,自我感觉亦很好,家人完全没有料到他会发生脑卒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医学界对这部分治疗失败的高血压患者的研究中,发现一个重要而易于被忽略的方面,

  • 标签: 血压控制 治疗失败 家人 自我感觉 高血压病 中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钬激光结合输尿管镜腔内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安全、有效。方法采用钬激光联合输尿管镜治疗泌尿系结石285例。结果单次手术结石粉碎率达94.39%(269/285)。结论钬激光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钬激光碎石术 输尿管镜 泌尿系结石
  • 简介:临床研究中常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点重复测量某一指标,对于重复测量数据,合理的进行时间点和数据采集的管理能够提高此类研究的效率。基于网络的电子数据采集系统REDCap在实现此类数据的录入时可进行特定的设置以提高数据录入的准确,本研究主要介绍REDCap实现重复测量数据录入的操作方法。

  • 标签: REDCap 数据管理 重复测量 纵向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7%(P〈0.05)。结论针对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针对性护理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评价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的有效及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2015年12月以前关于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对纳入的相关研究进行偏倚风险判断,最终纳入的结果采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与倍他乐克单用治疗室性早搏相比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4,95%CI:1.15~1.34,P<0.001);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与单用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RR=1.23,95%CI:1.15~1.3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与单用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疗效显著(RR=1.31,95%CI:1.19~1.44,P<0.001);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与单用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7,95%CI:0.42~1.18,P=0.18)。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较单用倍他乐克在治疗室性早搏方面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动态心电图表现,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受纳入研究数量质量限制,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论证上述结论,建议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

  • 标签: 室性早搏 稳心颗粒 倍他乐克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安全。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7月发病〈4.5h的轻型脑卒中患者108例,其中溶栓组38例,未溶栓组70例。将轻型脑卒中定义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治疗前治疗后14dNIHSS评分判断疗效,90d随访时改良Rankins量表评分判断预后,比较2组颅内出血及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疗效预后。结果溶栓组未溶栓组治疗后14d有效率分别为50.0%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3%1.4%(P=0.28),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6%1.4%(P=1.00),病死率分别为5.3%4.3%(P=0.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组发病后90d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未溶栓组(63.2%vs24.3%,P〈0.01)。结论rt-PA静脉溶栓用于治疗轻型脑卒中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颅内出血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已有研究证实,首个口服可逆ADP受体拮抗剂AZD6140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所获得的平均血小板抑制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美国学者Cannon等的DISPERSE-2研究主要比较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使用氯吡格雷与AZD6140的安全、耐受初期有效

  • 标签: 氯吡格雷 安全性 有效性 耐受性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口服
  • 简介:目的对64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balloonpump,IABP)的患者,通过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QC)及制定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IABP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方法科内组织QC活动小组,确定成员及分工,对使用IABP的患者以1年为目标,制定降低IABP非计划拔管的干预措施,达到降低非计划拔管的目的.结果在QC活动开展的12个月中,有64例患者植入IABP,均未出现非计划拔管,非计划拔管率为0.在QC活动开展期间,发现潜在存在的情况包括固定方法不达标5例,无约束10例,无效约束5例,早期拒绝约束1例,后期拒绝约束9例,皮肤压痕、压红2例,缝线松脱2例、断线1例,所有潜在的或存在的情况在QC活动中均及时被发现纠正,达标率为100%.结论QC活动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时发现纠正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不足,预防IABP患者的非计划拔管,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质量控制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阿利沙坦酯治疗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的有效安全。方法将60例轻-中度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阿利沙坦酯组缬沙坦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监测诊室血压(CBP)、心率、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治疗前与治疗12周结束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治疗12周末,两组的诊室血压,24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值及夜间下降率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无显著变化;阿利沙坦酯降低白昼及诊室收缩压(SBP)降低24h、白昼、诊室收缩压幅度优于缬沙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舒张压(DBP)平均降压幅度、血压达标率、谷峰比值(T/P)及平滑指数(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均能自行缓解,但在引起转氨酶升高方面比较,阿利沙坦酯更安全。结论阿利沙坦酯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疗效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高血压 阿利沙坦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分析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测量右心室容积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RVEF)的可行,及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TDE)所测量的右心室容积、RVEF、右心室面积及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ightventricularfractionalareachange,RVFAC)的相关。方法通过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85例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的风湿心脏病患者采集其右心室全容积图像,同时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相关数值。将超声心动图图像导入Tomtec4DCardioView工作站,手动调节图像并描记心内膜边界后,软件分析自动得到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ightventricularend-diastolicvolume,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ightventricularend-systolicvolume,RVESV)、RVEF;手动计算右心室搏出容量(rightventricularstrokevolume,RVSV)。对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值与二维超声测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得的RVEDV、RVESV、RVSV较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值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测得的R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两种方法所测RVEDV、RVESV、RVSV及RVEF相关良好(r=0.79、0.82、0.68、0.64,P〈0.05);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所测RVEDV、RVESV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所测右心室舒张末期面积、右心室收缩末期面积相关良好(r=0.76、0.79,P〈0.05)。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所测RVEF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所测RVFAC也有较好的相关(r=0.56,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容积、RVEF是可行的,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值间有良好的相关;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更好的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右心室 风湿性心脏病
  • 简介:观察研究(observationalstudy)又称非实验研究(non—experimentalstudy),是指没有加入研究人员的任何干预(试验的或其他方面)措施,允许事件自然发展的研究过程^[1]。医学研究中有很大部分是观察的研究,多用于评估教育项目研究可能造成疾病或损害的危险因素,由于人的内在特点或实施条件涉及医学伦理等原因,这类研究通常不能实现随机化。因此,与随机对照试验相比,观察研究更容易受到偏倚风险影响,发生选择偏倚的风险大于实验研究。

  • 标签: META分析 评价工具 随机对照试验 实验性研究 选择性偏倚 质量
  • 简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因素[1],高甘油三酯在致动脉粥样硬化、致代谢紊乱、致凝血-纤溶紊乱被认为是一种强危险因子[2],因此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与降低血清胆固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辛伐他汀非诺贝特交替治疗混合高脂血症,以期提高调脂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方法1.1对象:自2000.5~2001.5门诊及住院病人中,选择近4周未服过血脂调节剂的异常血脂者共78例,随机分二组,合用组40例(男21例,女19例,

  • 标签: 辛伐他汀 非诺贝特 治疗 混合性高脂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基因多态与其血小板聚集率临床预后的关联。方法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362例,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测血小板聚集率(PAR),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预测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最佳PAR值。将所有受试者分成HPPR组(PAR≥44.5%)对照组(PAR〈44.5%),使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技术(PCR—RFLP)测CYP2C19基因681(G/A)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分析患者CYP2C19(681G/A)基因型、等位基因及患者MACE。结果HPPR组患者CYP2C19(681AA)基因型(GC:x2=35.46,GA:x2=11.78,AA:x2=14.41;P〈0.05)高于对照组,其携带681A等位基因频率亦高于对照组(G:x2=29.32,A:x2=25.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携带CYP2C19(681A)基因、HPPR均是ACS患者PCI治疗后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ACS患者CYP2C19基因68(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与PCI治疗后HPPR存在相关。ACS患者CYP2C19基因突变导致患者对抗血小板治疗的低反应,并增加患者PCI治疗后血栓事件MACE发生的风险。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基因多态性 血小板聚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