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冠状动脉造影是常规用来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技术,但是冠状动脉造影不能反映冠状动脉血管功能的真实情况,所以基本上不能明确狭窄的冠状动脉是否与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相关。目前,在临床上用来判断狭窄病变冠状动脉功能的方法主要是应用压力导丝检查得出的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flowreserve,FFR)这种技术。

  • 标签: 血流储备分数 瞬时无波型比率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对机械通气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将58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两组患者都采用扩张血管和利尿等常规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正压通气,观察组采用的是机械通气,对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效果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92.12%)在总有效率上高于对照组(60.16%);治疗后观察组在具体的血气相应的分析指标上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状况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对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重症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早期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时机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接近死亡患有急性左心衰竭的病人一共有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气管插管有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试验组对病人采取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试验组0.5小时以内缓解人数要比对照组多(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0.5-1小时缓解人数以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人的RR(呼吸频率)、HR(心率)全部随着治疗时间增加而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O2)]、平均动脉压(MAP)全部随着时间增加而明显增加;0.5小时、1小时的时候,试验组呼吸频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0.5小时的时候试验组动脉血氧分压以及平均动脉压明显要比对照组高;0.5小时、3小时的时候,心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取机械通气治疗0.5小时症状没有缓解的时候应该尽快改为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有创机械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时机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6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一段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血气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COPD 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联合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的治疗效果。方法86例需行CABG手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24例,年龄41~76岁),于术前1周、术后4周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和“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断层显像检查。按冠状动脉分布观察心脏节段室壁运动,测量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定量分析心肌灌注缺损部分的范围和程度。结果CABG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检查各指标与术前相比,心脏局部室壁运动异常明显改善,LVESV,LVEDV显著降低,LVEF等显著增加。术后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检查发现有63例(73%)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和程度由术前71.4%减少到54.6%,改善约16.8%(P〈0.01)。结论CABG术可明显减少心肌灌注缺损面积,有效提高心脏功能。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多普勒 体层摄像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 简介:动脉压监测法是经过周围动脉插管直接测量动脉内压力的一种技术,可通过换能器连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比袖带血压监测更能准确、直观地反映血压变化,并且可随时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还可通过压力波形的变化,及时发现是否低血容量,是CCU常用的监测手段.主动脉夹层[2]患者80%以上患有高血压病,而主动脉撕裂的程度和范围与血压波动幅度有关,通过严密动态的监测动脉血压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本院CCU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了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采取动脉压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有创动脉压监测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辅助通气在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4例,两组均给予多巴胺与硝普钠治疗,其中治疗组确诊后立即给予经面罩正压机械通气;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等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66.67%)(P〈0.05);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率、呼吸频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前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巴胺 硝普钠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 简介:急性心力衰竭(acuteheartfailure,AHF)是发生呼吸衰竭和导致临床死亡的常见病因。近年来正压通气(NPPV)广泛应用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患者。本文对5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加用NPPV辅助治疗,并与传统的通气治疗比较,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急性重症 疗效观察 早期 急性心力衰竭
  • 简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生率为0.15%~1%,是以无序的心房激动伴随其后发生的心房机械功能退化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心房节律紊乱。本病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导致患者残疾或病死率增加。目前我国房颤人群发病率约为0.61%,按13亿人口计算,推测我国目前房颤患者数近800万~([1])。房颤因其不易转复为窦性心律,易复发,转复后难维持窦性心律,血栓形成等危险成为临床的棘手问题,也是研究热点。

  • 标签: 心房颤动 术后复发 相关危险因素 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预测价值 射频消融
  • 简介:颅内血肿,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危急表现,死亡率高.传统的治疗方式基本是药物治疗,近年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改进与成熟,作为一种倍受争议的治疗方法-穿刺引流由于技术的改进[1],重新显示出了良好的前景.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颅内血肿,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微创治疗 颅内血肿 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穿刺引流术
  • 简介:目的用平板运动试验(TET)、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MSCT)、12导联动态心电图(12-AECG)Z种方法诊断冠心病进行比较,并以冠脉造影(ACG)为“金标准”,评价上述三种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患者均进行,TET、MSCT、12-AECG和ACG检查。计算,TET、MSCT、12-AE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计算将上述三种方法两两联合、三种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ACG结果为金标准,TET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9.07%和70.59%;12-AECG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2.09%和64.71%;MSCT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2.77%、91.08%和91.67%。MSCT与12-AECG联合、MSCT与TET联合及12-AECG与,TET联合使敏感性分别提高到95.35%、95.35%和97.67%。TET、12-AECG与,TET串联使特异性提高到100%。结论将三种方法联合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运动试验 体层摄影术 X计算机 心电描记术 动脉血管造影术
  • 简介: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常见部位,占脑出血患者的12%~24%.积极地救治丘脑出血患者,对于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自1997年1月至2003年8月应用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患者6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治疗 丘脑出血 患者 微创 引流术 刺血
  • 简介:目的:观察微颅内血肿清除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血肿≥30ml的幕上脑出血随机行微血肿清除术和内科保守治疗,比较其近、远期疗效.结果:较之内科保守治疗组微血肿清除术者,近期显效率62%,死亡率22%,显著差异(P<0.05);远期随访结果:ADL1、2者微组占80.6%,显著增高(P<0.05).结论:脑出血≥50ml,特别是破入脑室呈脑室铸型者;位于基底节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分;有意识障碍者,行微血肿清除术较内科保守治疗显效率高、死亡率低、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好、致残率低.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外科治疗 脑出血 内科保守治疗
  • 简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起病隐袭的独立性疾病,起病前多有头部外伤,高血压等病史。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是钻孔冲洗引流术,但仍有3%~37%的复发率[1,2]。本文CSDH106例均运用微钻孔血肿清除技术治疗。其中对照组56例,观察组50例,对比其术后的复发率并评价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微创钻孔血肿清除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去甲肾上腺素
  • 简介:1资料与方法选择住我院的161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8例,男72例,女46例;平均年龄(63.6±12.3)岁。对照组: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平均年龄(62.2±10.3)岁。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确诊为脑出血。根据CT扫描显示血肿的最大层面确定穿刺点。以低速电钻驱动适合长度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入血肿中心,将积血抽出,生理盐水冲洗后,以尿激酶2万-4万U注入血肿腔,留置4h后行闭式引流。手术时机:分超早期、早期及延期手术,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根据功能恢复情况判定疗效,

  • 标签: 脑出血患者 疗效分析 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微创穿刺治疗 临床问题 高血压
  • 简介: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心排血量监测(electricalvelocimetry,EV)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应用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6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手术。患儿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24、48h应用EV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phy,TTE)测量记录心排血量指数(cardiacindex,CI)、每搏输出量指数(strokevolumeindex,SVI)数值。应用Altman-Bland法检验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患儿术后12、24、48h的CI、SVI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EV法测的CI及SVI与传统TTE测量的CI及SVI之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结论EV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检测准确有效。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生物电阻抗无创心排血量监测 心排血量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检测及彩超技术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利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入选病例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以及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其肱踝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pulsewavevelocity,baPWV)和趾臂指数(toe-brachialindex,TBI),并分析相关检测数据和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评价。结果两组测得的baPWV、TBI和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和收缩压是IMT异常的危险因素;年龄、收缩压和血糖是baPWV异常的危险因素;年龄、收缩压和血糖是TB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TBI的保护因素。结论结合动脉硬化检测指标并应用血管超声技术测量IMT,可以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外周动脉硬化程度,因其简便性、性和可重复性好而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趾臂指数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将尿道前列腺微汽化电切术应用于前列腺增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前来就诊的2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尿道前列腺微汽化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导管停留时间及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应用尿道前列腺微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具有安全性可靠,能有效性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利用。

  • 标签: 尿道前列腺 微创汽化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
  • 简介: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单纯左胸径路房颤超微外科射频消融术(梅氏微房颤消融术)的手术配合及体会.方法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共201例房颤患者于我院接受梅氏微房颤消融术,阵发性房颤98例,持续性及长程性房颤103例.其中男性106例、女性95例;年龄29~81(58.7±15.4)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手术配合及护理经验,包括:术前访视;手术专用设备、器械及材料的准备;术中体位摆放,设备仪器的连接使用,手术台上操作配合以及对术中突发异常情况的配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转为开胸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04.9±37.2)min,手术配合及护理达到预期目的.术中平均失血量小于50ml,均无输血.73例(70.9%)持续性或长程性房颤接受术中电复律.所有患者离开手术室时均维持窦性心律,仅1例患者术中预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起搏器植入病例.8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行电复律治疗,出院时190例(94.5%)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无脑卒中、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永久起搏器植入,死亡病例.结论梅氏微房颤消融术安全、有效.完善的术前护理准备,高质量的术中护理配合,对顺利的开展梅氏微房颤消融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心房颤动 微创手术 射频消融术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腔镜微与常规治疗不同年龄肺大疱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所选病例为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确诊的肺大疱患者120例,按不同年龄段,先将所有患者分为低年龄段组(年龄小于50岁)和高年龄组(年龄大于50岁),再分别将两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胸腔镜微)和对照组(常规术),比较不同组间治疗情况。结果就各项指标结果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按年龄阶段分组之后,低年龄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情况皆优于高年龄组(P<0.05)。结论较之于常规术治疗,胸腔镜微治疗肺大疱更具优势,而不同年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也不同,年龄低于50岁的患者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 标签: 胸腔镜微创 常规手术 肺大疱 不同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