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总结1992年4月~1996年6月应用紧急心电律抢救严重快速异位心律失常27例。体会:心搏骤停中室颤/室扑是紧急电复律的绝对适应症,且是最有效的紧急治疗措施。应用越早,成功越大。电功率选择与电极板放置恰当、与心肺复苏并用、合理应用有关药物等均可提高电复律成功率。如药物和其他疗法无效而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室上速也应行紧急电复律。笔者还谈及电复律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 标签: 电复律 快速异位心律失常
  • 简介:1-6二磷酸果糖.可调节糖代谢若干酶的活性,为恢复、改善细胞代谢的分子水平药物,主要应用于①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塞及心肌缺血;②心脏直视手术;③外周血管疾病;④胃肠外营养疗法;⑤多次输血患者。

  • 标签: 1-6二磷酸果糖 护理 糖代谢 心源性休克 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探讨术后早期急性肺栓塞的易患因素和临床表现,指导其早期诊断和预防,减少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8例腹部、下肢手术术后早期急性肺栓塞病历资料.结果:8例术后急性肺栓塞中4例术中、术后大剂量应用止血剂,1例有"脑梗死"史,1例血液血小板含量增加,1例合并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死亡5例,治愈3例.结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以及长期卧床、妊娠、恶性肿瘤,血小板含量增加,血栓性静脉炎等疾病,大剂量止血剂应用等是诱发术后早期肺栓塞的高危因素,防治中应予重视.

  • 标签: 术后 早期 急性肺栓塞 危险因素
  • 简介:以往观念认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4周,后来发现绝对卧床后可产生许多弊病,心功能恢复不良,易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等合并症,致残率高。预后较差,而早期离床,早期按程序进行活动,可使心脏功能得以改善,减少致残率、死亡率。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运动康复治疗.在国外已经开发三十余年,近年其观点逐渐被我国的医务工作者接受。因此,急性心肌梗塞的运动康复护理也逐渐在我国临床上得以推广,笔者对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活动康复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康复护理 运动康复 体会 致残率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大动脉调转术的经验.方法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22例患儿施行大动脉调转术.出生后1个月内手术12例,9h至6岁10例.TGA/IVS10例、TGA/VSD11例、DORV(Taussig-Bing)1例.3例施行姑息性大动脉调转术.结果手术死亡9例,手术死亡率为40.9%.手术死亡原因为:术中无法脱离体外循环3例、低心排综合征4例、心律失常2例.结论目前施行大动脉调转术的手术死亡率较高.只有通过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充分进行术前准备,改进大动脉移植技术和严密的术后监护处理等综合措施,才可望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儿童 大动脉调转术 完全性大动脉调转
  • 简介:目的总结介入治疗后患者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特点.方法本组53例患者,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CABG15例,非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CABG(0PCABG)38例.结果死亡2例,术后再发心绞痛1例,其余患者疗效满意.结论介入治疗后能造成冠脉血管内膜损伤;降低CABG动脉血管材料使用率;增加外科需血管化的靶血管数目.

  • 标签: 介入治疗 冠脉搭桥术
  • 简介:本文总结从1975年~1995年诊断的永存动脉干13例8例经尸解证实。A1型6例,A2型7例其中8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者中有3例经尸检证实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结果完全符合。本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及胸部X线检查无特异性但结合二维超声心动检查有助于诊断,并可检出合并的其他畸形。

  • 标签: 动脉总干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胺碘酮(可达龙,Amiodarone)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又兼有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疗效确切,临床安全性较高,广泛应用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我科在使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过程中,曾发生3例该药引起严重的心脏不良反应,危及患者生命,经及时的临床观察,对症处理后患者转危为安。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胺碘酮 心房颤动 护理
  • 简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心室停搏超过15秒时,可出现昏厥,抽搐和青紫,即所谓阿-斯(Adams-Stokes)综合征发作[1].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可危及生命、现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在急救室抢救的8例患者报告如下:

  • 标签: Ⅲ°房室传导阻滞 Adams-Stokes综合征 抢救措施 心室停搏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对胎儿期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1989年11月~2000年11月对900名高危孕妇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孕妇年龄22~39岁(27.9岁±3.9岁),孕期20~42周(33.4周±4.8周)。首先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探察,横切胎儿胸部取标准四腔切面作为基础切面,旋转探头方向获取五腔心、大动脉短轴、左室长轴、主动脉弓长轴、下腔静脉长轴等切面,在清晰的切面图像上叠加彩色多普勒信号,观察心内有无异常血流;以脉冲多普勒记录主、肺动脉瓣及二、三尖瓣血流频谱或异常湍流频谱。结果胎儿期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3.78%(34/900),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92%、特异性95%、阳性预测值91%、阴性预测值96%。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为妇产科及儿科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应作为高危孕妇的常规检查。

  • 标签: 胎儿 先天性心脏缺损 超声心动图 产前检查
  • 简介:自1957年Norman.J.Holter发明了动态心电图(DCG)仪,经过近50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临床上一种不可缺少的医用电子仪器.它的主要价值是用以发现并记录在通常短暂心电图检查时不易发现的,及日常活动时发生的心电图改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动态心电图仪 临床应用 现状 记录器
  • 简介:血管扩张药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老年人应用此药时有其特殊的反应,已经引起临床的关注。现将我院对88例应用血管扩张药的老年人治疗监测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老年人 血管扩张药 治疗监测 心脑血管疾病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心脏起搏对伴有心、脑、肾并发症的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160例,永久起搏器(VVT)352例。结果:全部患者都获得满意的疗效.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有并发症28例,发生率8%。结论:心脏起搏器是治疗慢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临床应用 并发症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 治疗 慢性心律失常 永久起搏器
  • 简介:目的:研究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CAC)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既往确诊为冠心病或经心电图负荷试验和/或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35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螺旋CT检查.结果:受检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钙化率逐渐增高,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钙化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但随年龄的增长冠心病组钙化的特异性降低(降至11.12%).钙化血管以累及一支血管最常见,多为左前降支(LAD),三支血管钙化者主要见于60岁以上者.结论: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对早期诊断冠心病和预测冠心病事件有与病理相符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螺旋CT 冠状动脉钙化 诊断 钙化率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双向Glenn手术在治疗儿童功能性单心室类型的复杂先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1月~2000年10月,共有15例患儿在我院接受双向Glenn手术,年龄1~13岁,平均(4.94±3.18)岁,体重10~29kg,平均(15.13±5.71)kg。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右心导管术及心血管造影术确诊,结合手术中探查确认不宜一期生理矫治。SVC-RPA端-侧吻合10例;SVC与MPA端-侧吻合2例;LSVC-LPA端-侧吻合2例;LSVC-LPA端-侧吻合及RSVC-RPA端-侧吻合1例。同期1例行ASD扩大、1例行PDA结扎、1例合并TAPVC者行肺静脉回流口扩大。结果有1例术后早期死于急性肺水肿,全组病死率为6.7%。术后SaO2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1例于术后6个半月死于上腔静脉与肺动脉吻合口阻塞。结论双向Glenn手术效果良好,作为姑息手术为二期Fontan类手术创造条件;也可作为部分高危患儿的终结性姑息手术。

  • 标签: 双向腔肺分流术 功能性单心室 姑息手术 Glenn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圈(DCG)在起搏器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ortara公司12通道DCG,对40例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行24h检测,分析起搏、感知功能及相关的心律失常。结果检出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5例,与起搏器相关心律失常5倒。结论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殛相关心律失常多为间歇性发生,DCG对其检出率较高,可作为心脏起搏器随访的常规性检查。

  • 标签: 起搏器功能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7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X刀治疗,动静脉畸形团大小为5~40mm.87例中单独接受X刀治疗55例,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32例.治疗周边剂量17~30Gy,平均22.6Gv,等剂量曲线70%~90%.随访时间6~96个月,平均53.4个月.结果单独接受X刀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41例完全闭塞,9例部分闭塞,5例无变化;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26例完全闭塞,3例部分闭塞,3例无变化.两组患者完全闭塞67例(77.01%),癫痫完全缓解7例(26.17%),头痛、头昏症状缓解18例(38.30%),再出血2例,症状性放射性脑水肿6例.经治疗后,完全缓解2例,遗留神经功能障碍4例.结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是脑动静脉畸形的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X刀 治疗 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