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护理部门在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此期间选取8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取品管圈活动开展前一年中住院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护理期间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认同率以及对健康教育干预的满意度。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时、出院前对健康教育内容认同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对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是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5%(P<0.05);③观察组对健康教育干预的满意度是96.25%,远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明显提升了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认同率和满意度。

  • 标签: &ldquo 品管圈&rdquo 活动 健康教育质量改进 健康教育干预 知晓率
  • 简介:运动本来是维持健康的日常部分。但是,如果你并没有获得让心跳加速的动力,麻烦就来了,体重增加、慢性疾病以及更早死亡的风险增加。幸运的是,你可以进行许多有效运动,通过参与娱乐或家务活动来锻炼你的心脏的肌肉。“投入自己喜欢的活动真的会有回报,例如游泳或与孙子女玩耍。

  • 标签: 自由活动 心脏 肌肉 锻炼 体重增加 慢性疾病
  • 简介:如果你正在遭受这种很容易治愈的疾病,可按照下面的方法做可能会治愈。即使是你的膀胱并不充盈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也被称为尿失禁)也会让你产生突然的尿急。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种情况只是一种不适。对于其他一些人来说这种冲动无法控制,不仅会导致大小便失禁,而且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症 治疗 大小便失禁 生活质量 尿失禁 治愈
  • 简介:患儿男,汉族,2岁9个月。因“无明确诱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困难1周余”,于2009年1月20日到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既往无类似表现,否认发热以及其他特殊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无贫血疾病史。足月顺产、第1胎,母乳喂养8个月断奶,进食良好,但因经济原因饮食成分主要为素食,肉类食物摄入较少。

  • 标签: 脑梗死 贫血 缺铁性 儿童 学龄前
  • 简介:血管斑块(尤其是颈动脉斑块)的性质(稳定/易损)决定了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高低,这一观点已成为广泛性共识。仅以管腔狭窄率判断患者病情的凶险程度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漏诊(高危误判为低危)和误诊(低危误判为高危)率较高。直接分析斑块的成分、评估斑块的易损性可使临床医师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临床上可针对血管斑块(尤其是颈动脉血管斑块)进行诊断的影像学方法很多,如血管超声、CTA、MRA等,各有优势及不足,临床应用目的亦不同。

  • 标签: 临床应用 易损斑块 诊断技术 征文活动 颈动脉斑块 血管斑块
  • 简介: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在可疑冠心病应用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可疑冠心病者常规心电图检查时,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结果320例可疑冠心病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38例,检出率为11.88%。其中,呈缺血性ST段下移37例,呈弓背上抬1例,同时伴频发房性期前收缩1例,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伴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在可疑冠心病检查中是一种较为安全而简便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可疑冠心病 胸痛
  • 简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因其最符合人类生理负荷的情况,且具有无创性、安全方便的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已知或可疑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可进行有价值的评估和预测。但应了解此项检查容易受到生理性、代谢性、药物等多因素的影响,检查结果有一定的漏诊和误诊率。冠状动脉造影(CAG)是公认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对TET结果的准确性做出正确的判断。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造影 检查结果 生理负荷 安全方便 无创性
  • 简介:2012年5月13日,由澳门高血压联盟主办、众多协办单位共同举办的“2012世界高血压日”活动,如故在澳门绿阳花园休憩区广场举行。澳门高血压联盟主席冯建辛教授在活动上介绍了关于今年高血压日主题重点为“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血压”,将主题传达到广大居民群众当中,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居民更加关注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的致死病因,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控制高血压及预防心脑血管病。

  • 标签: 高血压联盟 世界 健康生活方式 医疗卫生机构 居民群众 心脑血管病
  • 简介: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高峰是1~3岁,发生率为4%~8%。一些病例报告表明,儿童的缺血性卒中与缺铁性贫血有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系的Maguire等2007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本研究选择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儿童医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儿15例为病例组,在门诊选择143例无卒中的健康幼儿为对照组。两组幼儿年龄为12—38个月,既往健康,无可确认的卒中危险因素。收集两组幼儿的年龄、性别、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水平等临床资料。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缺铁性贫血 婴幼儿 平均红细胞体积 病例报告表 血小板计数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TET)阳性患者Q-T离散度(QTd)变化的意义。方法93例受试者根据TET分为阳性组(A组)38例,男/女=13/25,年龄55±8岁和阴性组(B组)55例,男/女=26/29,比较两组TET前后QTd、QTcd的变化。结果运动前QTd、QTcdA组分别为41±15ms和46±18ms,B组分别(38±14)ms和(46±16)ms,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达次极量运动时A组QTd为(51±17)ms与运动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QTcd为(79±28)ms,与运动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组QTd、QTcd分别为(37±16)ms和(51±19)ms,与运动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运动后QTd、QTcd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ET阳性与QTd之间有良好的临床相关性。可反映运动负荷造成的心肌缺血。

  • 标签: 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 Q-T离散度 心肌缺血 临床意义
  • 简介:法洛四联症(TOF)在发绀型心脏病中居首位。法洛四联症患儿在1岁内如不手术,死亡率可达25%,肺动脉狭窄严重者,40%可死于3岁以内,70%死于10岁以内。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法洛四联症唯一有效的手段。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改进和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绝大多数病例可行一期根治手术,一期根治手术也趋于小龄化。

  • 标签: 婴幼儿 法洛四联症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活动平板试验中收缩压恢复比(rSBP)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99例患者接受活动平板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56例,冠脉造影阳性)、高血压病组(18例,冠脉造影阴性)和对照组(25例,冠脉造影阴性),对比分析rSBP和ST/HR斜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高血压病组3minrSBP值[(0.94±0.09)、(0.80±0.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4±0.06),分别P〈0.01,〈0.05。rSBP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3%、76.7%、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7%、90.3%、94.2%。结论:斜率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83.3%,联合rSBP和ST/HR斜率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rSBP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无创指标之一,联合ST/HR

  • 标签: 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预测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肌缺血与体力活动代谢当量(METS)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评估体力活动代谢当量值,并分为3组:Ⅰ组(〈4METs,22例),Ⅱ组(4~7METs,40例),Ⅲ组(〉7METs,38例)。动态心电图监测术前1天及术后第1、2天每例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患者术后第1天心肌缺血发生率较术前增高(P〈0.05)。Ⅰ组患者术后第1、2天心肌缺血发生率、缺血次数及缺血时间均高于Ⅱ组及Ⅲ组(P〈0.05,P〈0.01)。与Ⅱ组比较,Ⅲ组患者术后第1天心肌缺血发生率较低(P〈0.01),术后第2天无统计学差异。Ⅲ组患者总的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1)。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的心肌缺血阳性患者缺血程度明显降低(P〈0.01);而Ⅲ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能低的老年患者术后心肌缺血发生率较术前明显增高,而且严重;体能良好的患者术后1天的发生率、缺血次数及持续时间低于体能中等的患者。

  • 标签: 心肌缺血 手术期间 运动活动
  • 简介:目的分析体重≤6kg的婴幼儿接受不同的封堵器械进行经导管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的结果.方法对体重≤6kg的PDA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武汉市第一医院四所医疗中心,在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受经皮PDA介入封堵术.结果适合做心脏导管介入的13例PDA患儿,年龄19天至1.3岁,平均(4.6±2.7)个月,体重2.5~6.0(4.6±0.9)kg;血管造影PDA的最窄处直径为1.0~7.3(2.9±1.1)mm.10例患儿成功置入了封堵装置(10/13),3例失败.平均透视时间11~52(22±15)min.术中使用了多种类封堵装置和动、静脉鞘.术后即刻无房室瓣关闭不全、无新出现的心律失常、没有需要输血的病例、未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等、无卒中或死亡病例.术后即刻造影,2例患儿存在残余分流(2/13).最后一次随访时经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所有患儿左心室/右心室直径均在正常范围,无新出现的心律失常,未观察到降主动脉血流加速.结论谨慎的选择病例,体重为2.5~6.0kg的婴幼儿在经验丰富的介入中心可以安全并且成功地进行经皮PDA封堵术.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器 低龄低体重 导管介入 PLUG 弹簧圈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提高院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门诊确诊糖尿病患者801例,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为主题,通过问卷调查及电话回访,组内讨论确定血糖控制率低主要原因并制定对策,设定预期目标值,按品管圈程序开展实施,比较QCC前后糖尿病患者对服务质量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糖尿病认知率及血糖控制率情况。结果QCC活动实施前,患者服务质量满意度,治疗依从性,DM认知率及血糖控制率分别为77.8%(623/801),70.2%(562/801),60.3%(483/801),64.4%(516/801),而纳入QCC活动后分别为93.9%%(752/801),94.9%%(760/801),85.0%(681/801),86.3%(691/801),各项指标均较活动前有明显提高,且实施前后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QCC应用于糖尿病院外健康管理工作中,对血糖控制率的整体提高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糖尿病 院外健康管理 血糖控制
  • 简介: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于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始终.健康教育的效果对于病人的治疗和护理直接相关,但由于脑卒中病人的特点,使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谈一点我们实施的体会.1.脑卒中病人疾病特点和健康教育难点1.1.疾病特点:由于脑卒中病人多数是老年患者.多伴有偏瘫、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言语困难、老年性痴呆等.因此,病人理解力和记忆力明显下降,由于这一年龄段病人年纪较大、文化程度不高、接受能力差、因此,给健康教育带来一定难度,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1.2.家庭原因:由于一些家庭经济原因或子女照顾不够,宣教方面得不到家属的配合,而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病人 健康教育
  • 简介:研究显示,至2030年卒中将成为全球死亡第二大原因,伤残调整生命损失第六大原因[1].世界上每年超过600万人因卒中死亡,约90%的卒中患者死于低中等收入国家[2].近20年世界卒中负担已经从第5位上升至第3位[3].根据中国卒中防治报告(2015)指出,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1位死亡原因,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我国造成每年400亿元的经济负担[4].

  • 标签: 社会经济地位 卒中 综述
  • 简介:患者男,26岁,主因头痛2周,四肢乏力1周以"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于2014年9月12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治疗。患者入院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枕部疼痛,呈持续性,休息后稍能减轻,影响睡眠,但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成双,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止疼、改善睡眠药物等治疗后,上述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 标签: 颅内静脉窦 颈内静脉 血栓形成 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给予围术期整体化护理干预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30例。通过抽签法完成患儿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65例):常规护理;B1组(观察组65例):整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完成手术后在出现肺部并发症概率以及死亡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完成临床护理后,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B1组明显低于B2组患儿(P〈0.05);在疾病死亡率方面,B1组明显低于B2组患儿(P〈0.05)。结论于围术期选择整体化护理的方法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干预,针对患儿有效实施肺部管理,可以成功降低肺部并发症的概率,最终显著将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整体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