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动物实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SYRCLE的解读,促进其正确理解和使用。方法逐条解释SYRCLE工具的评估条目,并用该工具示范性评估干预性研究《双孢菇胞内和胞外多糖对伴刀豆凝集素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的偏倚风险。结果示例干预性动物实验的整体偏倚风险程度为"高",主要包括选择性偏倚、测量偏倚等。结论SYRCLE是目前值得推荐的动物实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研究者在进行动物实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及评价时,均可参照该工具条目以减小偏倚风险,提高动物实验的方法质量。

  • 标签: 动物实验 偏倚风险 SYRCLE 方法质量
  • 简介:制作Meta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但因制作者的水平差距较大,故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使用Meta分析前一般是需要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的;再者,有时还会针对某一疾病相关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汇总评价,制作时亦需要进行质量的评价。如同原始研究一样[1-3],

  • 标签: META分析 质量 评价工具 制作
  • 简介:观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study)又称非实验性研究(non—experimentalstudy),是指没有加入研究人员的任何干预(试验的或其他方面)措施,允许事件自然发展的研究过程^[1]。医学研究中有很大部分是观察性的研究,多用于评估教育项目和研究可能造成疾病或损害的危险因素,由于人的内在特点或实施条件涉及医学伦理等原因,这类研究通常不能实现随机化。因此,与随机对照试验相比,观察性研究更容易受到偏倚风险影响,发生选择性偏倚的风险大于实验性研究。

  • 标签: META分析 评价工具 随机对照试验 实验性研究 选择性偏倚 质量
  • 简介:Meta分析是对原始研究的二次综合分析与评价,其质量受纳入原始研究质量、评价的方法、评价者的知识水平及观点的影响.若Meta分析纳入的原始研究质量低,且未对原始研究方法学质量进行正确评价,Meta分析的结果和结论可能是不正确的,从而对临床实践造成误导[1].因此,对Meta分析纳入的原始研究质量进行严格的评价尤为重要.原始研究质量评价工具主要根据研究设计、实施、结果分析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倚的各个因素而确定,目前出现的评价工具较多,主要有单个评价条目(components/items)、清单(checklist/list)和量表(scale)三种类型.前面我们已经对Meta分析的类型[2]、Meta分析的软件[3]进行了介绍,本文将在简要回顾原始研究类型的基础上,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ail,RCT)常用的质量评价工具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评价工具 质量 研究方法学 TRAIL
  • 简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controltrial,RCT)是评价医学干预效果等最理想的设计类型。基于RCT的高质量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被视为最高的证据级别[1]。但Meta分析的质量依赖于纳入Meta分析的RCT研究本身的质量及其对偏倚的控制,低质量的RCT研究会降低结果的真实性,使得研究结论不可靠。因此,使用权威的评估工具对RCT研究进行严格细致的偏倚风险评价尤为重要。

  • 标签: 评估工具 风险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偏倚 META分析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 简介:随机对照试验(RCT)被公认为评价医疗干预措施效果的金标准[1,2]。但在研究罕见病、慢性疾病及涉及伦理学或长期疗效观察等问题上,随机对照试验的可行性较低,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非随机对照研究(NRSI)更易达到研究目标,并且也是评估干预疗效的重要方法[3-6]。且一些学者在对RCT和观察性研究进行对比后,认为一个大样本的试验设计完善的非随机研究比一个小样本的设计不佳的RCT更加可取[7,8]。目前,许多评价观察性研究方法学质量的工具已被系统评价采用[9,10],而Newcastle-Ottawa[11]和Downs-Black[12]工具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两种。虽然两者都具有完善的方法学的条目清单,但是每一个条目同时涉及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并且缺乏综合性的手册。

  • 标签: 随机对照试验 工具 干预性 长期疗效观察 非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方法学
  • 简介:目的评价改良弗明汉卒中风险评估工具(FSP)对中国人卒中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以2003年5月-2004年5月间,在上海市奉贤区整群抽取的社区人群中年龄≥40岁人群为基线调查对象,选择调查结果完整且有心电图记录的7489人作为队列研究对象.随访研究对象的卒中发病情况(1次/年),随访终止时间为2010年12月31日.分析改良FSP对中国人卒中发病风险的预测作用.结果7489人平均随访(6.6±0.9)年,随访过程中共发生明确诊断的卒中患者120例,男女卒中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9%(54/2880)和1.4%(66/4609).男女卒中发生率均随着改良FSP卒中风险积分值的升高而上升.男性积分值为10~12分时,卒中发生率上升至3.2%,并且随着积分值的增高,卒中发生率进一步增高;女性积分值为10~12分时,卒中发生率上升至4.1%,但随着积分值进一步增高,卒中发生率无明显变化.各积分段的卒中实际发病率低于改良FSP中预测卒中的发病率.以改良FSP预测男性卒中发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6,女性为0.656.结论改良FSP预测中国人卒中风险的预测效能为中度.改良FSP预测卒中发病率高于本研究的实际发病率.

  • 标签: 卒中 预测 弗明汉卒中风险评估工具
  • 简介:心电图诊断的规范、统一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本期我们特别刊出今年3月17日发表的由权威专家起草和审核了AHA/ACC/HRS的科学声明《心电图标准与解析建议》中的“心电图诊断术语的规范”部分,必将对心电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是我国心电图走向全球进程中极重要的步骤。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解读和执行。从本期开始,我刊将立即执行这一标准,望广大读者响应。

  • 标签: 心电图诊断 诊断术语 标准化 HRS ACC AHA
  • 简介:心血管疾病的零级和一级预防是关键,“只治不防,只会越治越忙”。如何让老百姓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了解正确的医疗保健知识,做好大众的健康管理,除了要依靠院内个性的治疗和宣教以外,我们的临床医生还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好科普写作工作,使其成为临床医学工作的“助手”和有效补充。

  • 标签: 医学工作 科普工作 常态 一级预防 临床医生 心血管疾病
  • 简介:心脏导管室是对患者进行心脏疾病检查、诊断、治疗的重要场所,术中患者随时可发生病情变化需立即抢救,所以做好一切药物应急准备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导管室药品配置管理不合理常影响导管介人治疗的进程,降低抢救成功率。因此,合理规范管理导管室药品是给予患者安全、有效、合理、及时用药的重要前提。

  • 标签: 药品规范化管理 导管室 心脏 抢救成功率 医疗安全 疾病检查
  • 简介:1病例患者,男性,77岁,主因“呼吸困难10d”,于2016-2-7入住我院呼吸科。患者10d前受凉后出现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痰、心慌、胸闷、喘气,夜间上述症状加重,于当地社区抗感染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无好转;查体:血压144/110mmHg,(1mmHg=0.133kPa),心率90次/min,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心前区可闻及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奔马律,双下肢水肿。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0余年,高血压病史3年,长期口服利血平,血压控制尚可。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病史2年,胆囊结石术后6年。吸烟史30余年,30支/d,已戒烟20年。2-8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左束支传导阻滞,脑钠肽(BNP):2587.9pg/ml;高敏肌钙蛋白I(cTnI):166.9pg/ml。胸部CT示:双侧胸腔积液,右下肺感染。心脏彩超示:左房内径36mm,左心室内径61mm,室间隔10mm,左室后壁11mm,左室壁运动幅度普遍明显减低,以下壁明显,左室壁中部至心尖部内膜普遍凸起,凸起部与室壁心肌部比例为1.8:1.1;EF值25%。结论:左心扩大,左室收缩功能显著减低,二尖瓣中重度返流(请结合临床考虑心肌致密不全)见图1。最终诊断:①成人孤立性心肌致密不全心功能衰竭心功能4级②肺部感染③高血压病④阵发性房颤。入院予以抗感染、化痰、平喘等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于2-15转入心内科治疗,予以利尿、改善心肌重构、抗血小板聚集、降压、改善循环等治疗后,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好转出院。

  • 标签: 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 成人 高血压病史 抗感染治疗 阵发性心房纤颤 左束支传导阻滞
  • 简介:1引言近几年来,我国医院数字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不少医院从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方向发展,并逐步建成了临床医生工作站、PACS和LIS等具有临床性质的信息系统。但作为常规检查的心电图(ECG),其数字建设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在全面运行医院信息系统、FULL—PACS、LIS、CIS和数据仓库等基础上,与北京嘉和公司合作率先建成了国内大型综合性医院第一个全院性ECG管理系统,

  • 标签: 管理信息系统 ECG 心电图 自动化管理 医院信息系统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高血压管理适宜技术的应用效果,探讨高血压规范管理的推广模式。方法按照经济、文化、卫生等基本情况从海安县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取6个镇,每个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4~5个行政村,并按照诊断标准开展高血压病人筛查。按照病人入选标准,规范管理组共入选2000名高血压病人,对照组入选1000名;规范管理组按照方案要求开展2年的分层分级管理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照当地常规处理。用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和评价管理效果。结果2年后除失访和退出研究的患者,规范管理组完成管理1945人(失访率2.75%),对照组967人(失访率3.30%)。规范管理组的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率、非药物治疗率及两者均有的比率显著提高(由管理前的20.02%、5.01%和3.65%分别提高到管理后的85.04%、68.59%和60.23%),且与对照组比较也显著提高。规范管理组病人血压控制率由管理前的4.10%提高到管理后的61.03%,有显著差异;对照组病人血压控制率由原来的4.13%提高到31.02%,控制率虽有显著提高,但仅为规范管理组的50%左右。规范管理组的高血压病人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改善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率管理前后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组变化不大,管理组与对照组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高血压规范管理适宜技术应用效果明显,尤其在改善患者的危险因素上效果显著。

  • 标签: 高血压 规范化管理 效果评价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应用个体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高血压患者,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延续护理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一年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精神症状和康复状态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一年后两组患者之间的生活质量评分、精神症状和康复状态都有明显的差异,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28(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75.86%),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症患者采取个体延续护理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和康复状态,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 个体化延续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管理在提升中药煎药室工作效率的作用。方法根据中药煎药室的实际情况,对煎药室布局、人员素质、中药材领取、煎煮记录、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考察工作效率的变化。结果中药煎药室经一系列改革后,煎药室环境、人员素质、中药煎煮等各个环节均明显改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中药代煎服务增加。结论适时对中药煎煮室的硬件、软件等进行升级,可显著提升中药煎药室的工作效率,提升其在患者心中的形象,保障了中药汤剂质量和中医临床疗效,充分发挥了中药煎药室在中医治疗中应有的重要角色。

  • 标签: 中药煎药室 规范化管理 工作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2014.1-2016.1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规范管理,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饮食控制、运动控制、服药依从性的认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危险因素、饮食控制、运动方式、服药依从性的认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高血压采用规范的管理能有效降低并控制患者血压,控制高血压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加强饮食控制,改变运动方式,提高服药的依从性,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 规范化管理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细致护理在提升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产前分娩自我效能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就诊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100例临床资料,其中进行常规护理和细致护理的患者各50例,分别作为本次探究的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结果预期、效能预期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两项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结论通过进行细致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产前分娩自我效能,有利于保障母婴安全。

  • 标签: 细致护理 妊娠高血压 分娩自我效能
  • 简介:目的:探讨和总结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器治疗心衰的疗效。方法:21例心功能Ⅲ~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符合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心电图QRS波宽度≥160m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0mm的CRT建议标准。评价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术前后的单次最远行走距离、6min步行距离、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经左侧(n=20)和右侧锁骨下静脉(n=1)CRT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43.3±30.8)min和235min,而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19.7±15.5)min和75min;CRT术后单次最远行走距离显著增加[(921.7±253.8)m:(675.8±172.1)m,P〈0.013,6min步行距离术后较术前显著增加[(409.8±43.6)m:(292.5±55.6)m,P〈0.01],而NYHA心功能Ⅳ级者所占的百分率术后比术前显著减少(23.8%:85.7%,P〈0.01)。结论:对左室射血分数〈35%、心电图QRS波宽度≥160m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0mm的心衰患者,行CRT可显著改善6min步行距离和NYHA心功能分级。

  • 标签: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治疗 心脏起搏器 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