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STI)对乳腺癌化疗前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评价。方法应用STI检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左室短轴切面,乳头肌水平的前间壁、后壁的应变曲线,分析并计算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对照组乳头肌水平切面前间壁平均心肌运动速率(MV)、环向应变率(CSR)、径向应变率(RSR)、角速度(AV)、角位移(AE)分别为(2.745±0.330)cm/s、(1.265±0.330)s-1、(1.462±0.460)s-1、(51.224±0.420)°/s和(2.598±0.330)°,化疗组分别为(1.282±0.300)cm/s、(0.271±0.290)S-I、(0.319±0.280)s-1、(25.812±0.290)o/s和(O.339±0.270)°;对照组乳头肌水平切面后壁平均MV、CSR、RSR、AV、AE分别为(2.504±O.240)cm/s、(1.149±0.360)s-1、(1.234±0.210)s-1、(25.998±0.310)°/s和(0.976±0.340)-1,化疗组分别为(1.133±0.280)cm/s、(0.359±0.300)s-1、(0.179±0.220)s-1、(10.915±0.210)。/s和(0.212±0.270)。。与对照组比较,化疗组乳头肌水平切面前间壁、后壁的MV、CSR、RSR、AV、AE均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Dd)、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分别为(65.12±1.45)%、(41.53±2.45)mm、(7.71±0.42)mm和(7.61±0.32)mm,化疗组分别为(63.87±1.03)%、(40.56±2.16)mm、(8.44±0.67)mm和(8.29±0.61)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能够早期、准确地评价乳腺癌化疗前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为临床早期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斑点追踪成像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 简介:《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InternMed)2013年8月5日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该项研究评价了绝经后女性应用不同级别的降压药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期应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CCB)与乳腺癌危险相关,该研究是首个发现长期应用CCB与乳腺癌危险关系的研究,尚需进一步的研究确证这一发现并评估潜在发生的生物学机制。

  • 标签: 乳腺癌 钙离子拮抗剂 应用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M1及T1基因(GSTMI/GSTFl)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病例组365例,对照组372例),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先心病患者及健康对照GSTM1/GSTT1基因型:并利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先心病发病风险影响因素关联强度及交互作用分析。结果GSTM1/GSTI'I基因多态性及研究对象母亲围孕期吸烟、饮酒、化学物质接触、孕前体质量指数、教育程度、定期产检以及怀孕知情时间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P〈O.05)。GSTM1/GSTT1基因缺失与先心病发病风险显著正相关(OR=1.56,P=0.049;OR=1.73,P=0.036)。经logistic回归分析,GSTM1(-)/GSTT1(-)基因型和研究对象母亲围孕期吸烟、饮酒、化学物质接触以及孕前高体质量指数是先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研究对象母亲围孕期定期产检以及摄人充足的叶酸是先心病的保护因素。研究对象母亲围孕期吸烟与GSTM1(-)/GSTFl(-)基因型之间具有正相加交互作用。与母亲围孕期不吸烟且GSTM1/T1基因未缺失的研究对象相比,其母亲围孕期吸烟且携带GSTM1(-)和(或)GSqTl(-)基因型的先心病发病风险显著上升(OR=9.01,3.87,3.01;95%CI:1.73—39.69,1.21~19.57,1.13—9.69)。结论GSTM1/GSTY1基因缺失是先心病发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GSTM1(-)/GSTY1(-)基因型与孕母围孕期吸烟在先心病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吸烟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