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在心血管疾病检查的领域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特别在基层医院是心血管疾病检查的重要检查手段,且为广大医生及患者所接受.但在慢性冠脉血不足患者中尚未得到充分的应用.认为静态心电图检查已可确定其有无缺血,且多数认为冠心病者仅以心肌缺血改变为主要依据,忽略了其它表现.

  • 标签: 动态心电图检查 病检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血管疾病 患者 DCG
  • 简介:临床上眩晕病人并不少见,除有明确病因者外,在临床医师的惯用思维中,会给这些眩晕患者常规作颈椎X线片和TCD检查。只要照片中有“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退行性变”或TCD报告“血流增快”“血流减慢”,往往不作综合的具体判断,旋即作出“堡基底动脉血不足”的诊断,并把颈椎病作为病因。事实上,“椎基动脉血不足”这一概念已被泛化和滥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诊断更新认识。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后循环缺血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颈椎退行性变 颈椎骨质增生 临床医师
  • 简介:颅外段脑血动脉夹层虽在临床上少见,但却是年轻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原因。动脉夹层(dissection)指各种原因致使血液通过破损动脉内膜进入血管壁,导致血管壁分层的病变。根据分离层面可将夹层分为两类:一类在内膜和中膜之间发生剥离,进而造成管腔狭窄;另一类在中膜和外膜之间剥离,可形成夹层动脉瘤。脑血动脉主要包括颈动脉和椎动脉,两者的颅外段均可在没有明显锐性或钝性头颈部损伤的情况下发生夹层,从而造成缺血性卒中等严重后果。我们对颅外段脑血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转归等综述如下。

  • 标签: 脑动脉 颅外段 动脉瘤 夹层 综述
  • 简介:目的了解心电向量(VCG)T环变化在早期冠心病心肌血不足时的特点、诊断价值、特异性及敏感性。方法观察102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VCGT环变化特点,并对比VCGT环变化阳性检出率与同时检查的心电图(ECG)T波改变阳性检出率。结果对早期冠心病心肌血不足的诊断,需要对VCGT环的各项异常指标综合判断。VCG的T环改变比ECG的T波改变的阳性符合率高,VCG较ECG对心肌血不足的检出率敏感性高,有关T环的变化常常是冠心病早期特征性改变。结论VCG的T向量环改变对早期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心电向量 心电图 早期冠心病
  • 简介:目的对农村育龄妇女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本县计划生育服务站登记的1126名农村农村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出生缺陷一级预防以及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结果1121名农村育龄女性平均年龄(24.3±2.3)岁,有392名妇女知道出生缺陷受遗传以及环境因素共同影响,432名妇女知道应从妊娠前开始预防出生缺陷;1023名愿意接收免费孕前检查,1049名妇女希望能得到关于免费孕前健康检查的信息,一些妇女觉得风险评估和保密检查结果十分重要,17.0%妇女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已有相关了解。关于孕前健康检查项目,很多妇女知道健康检查、实验室检查,对遗传病筛查、优生筛查、健康教育以及风险评估等均了解较少。结论农村孕龄妇女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知晓率较低,应加强出生缺陷和孕前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

  • 标签: 孕前健康检查 行为调查 农村育龄妇女
  • 简介:目的通过对大脑中动脉(MCA)主干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闭塞所致MCA不同血区脑梗死的对比研究,为相关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由MCA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50%)和闭塞所致的新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患者分为狭窄组(27例)和闭塞组(34例)。根据发病1周内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的结果,确定脑梗死的部位并进行对比。结果狭窄组和闭塞组单发性梗死分别为15例(55.6%)和8例(23.5%),多发性梗死分别为12例(44.4%)和26例(76.5%),P〈0.05。狭窄组和闭塞组单发性梗死中,小穿支动脉脑梗死为11例(11/15)和2例(2/8),P=0.039;多发性梗死中,穿支动脉脑梗死(PAI)合并皮质梗死(PI)为7/12和3/26(11.5%),P=0.005;多发性梗死中,PAI+PI+分水岭梗死为1例(1/12)和16例(61.5%),P=0.004;分水岭梗死分别为5例和23例,P〈0.001。结论MCA主干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闭塞所致的脑梗死部位有显著差异,前者多引起单发性脑梗死,后者多引起多发性脑梗死。提示两者的发病机制存在不同之处。

  • 标签: 梗塞 大脑中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降纤酶对伴有纤维蛋白原增高的老年脑血不足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1997年3月至199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脑血不足患者82例,男性54,女性28,年龄55~80岁,平均68岁:随机分为降纤酶治疗组52例,川芎嗪组30例,两组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yIT)及D一二聚体的检测:另有8例川芎嗪治疗无效后改用降纤酶治疗..结果降纤酶对脑血不足患者的疗效好、起效时间短,显著优于川芎嗪(P<0、01).降纤酶组治疗后FIB下降显著(P<0.01),而川芎嗪组治疗前后FIB无明显变化:降纤酶组治疗后PT、APTT均显著延长(P<0.01),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川芎嗪组无明显变化川芎嗪治疗无效的8例患者用降纤酶治疗后6例得到明显好转或治愈。而且用降纤酶治疗无不良反应,无明显出血倾向结论降纤酶对FIB增高的老年脑血不足患者疗效好、起效快,短期应用较为安全。

  • 标签: 脑缺血 暂时性 纤维蛋白原 川芎嗪 降纤酶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脑血不足(CCCI)患者脑血流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40例CCCI患者(CCCI组)和2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脑血流灌注成像检查,分别在额叶、颞叶、顶叶、枕叶、豆状核、丘脑及深部白质手绘感兴趣区,测量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比较2组CIMT值差异及与上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CI组CIMT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3±0.28)mmvs(1.35±0.61)mm,P〈0.05];CCCI组额叶、深部白质的脑血流量与CIMT呈负相关(r=-0.38,r=-0.56,P=0.04),达峰时间与CIMT呈正相关(r=0.81,r=0.85,P=0.01),其余部位、参数与cIMT值无相关性。结论CCCI患者cIMT值增加,其脑CT灌注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 标签: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脑血管障碍 血流动力学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应变和应变率成像结合加压试验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应变及应变率储备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6例无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6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全部进行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及加压试验,获得加压试验前后颈总动脉的最大圆周应变和应变率,计算圆周应变和应变率储备。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圆周应变和应变率储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的颈总动脉圆周应变(18.16%±4.62%vs.28.56%±7.42%,P〈0.05)和应变率储备(20.33%±5.81%vs32.09%±6.01%,P〈0.05)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变和应变率成像结合加压试验可以获得颈总动脉的圆周应变和应变率储备,圆周应变和应变率储备可作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壁机械运动特性改变的新指标,同时可以反映颈总动脉的内皮功能。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颈总动脉 内皮功能 应变和应变率成像 冷加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