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1高脂血症的临床意义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一般来说,血脂是否异常,需要通过化验才能确定。血脂增高本身没有明确的表现.或者说没有引起特别的症状。血脂增高主要的危害是导致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就是意味着患某些疾病的危险性增加了.通常主要是指高血压和冠心病。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全身各脏腑器官都有赖于动脉血管提供充足的血液,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动脉一旦狭窄了.甚至堵塞了.我们的身体还能正常运作吗?当然不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人与血管同寿”。

  • 标签: 高脂血症 血脂增高 痰证 中医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当病人有某种疼痛.或某种症状.或某种不良的习惯(如吸烟等)的话.要想清除这些事情所带来的影响.或痛苦.那么医生办公室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而且不错的地方。然而.当医生们面对的是肥胖病人时.这样的效果就不是那么非常理想的地方了.

  • 标签: 心理 减肥 医患 肥胖病人 办公室 医生
  • 简介:目的观察生理和缺血状态下兔心室间复极离散,探讨临床缺血心肌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方法酶解法急性分离兔心室肌细胞,采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观察对照组(正常心室内膜动作电位时程)和缺血组(缺血心室内膜动作电位时程)在不同刺激频率下[即基础循环周长(basiccyclelength,BCL)=2000、1000、500及250ms]左右心室肌心内膜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变化.结果对照组生理心肌的室间离散分别为(47.70±7.89)ms,(45.50±7.00)ms,(40.30±7.33)ms,(37.90±6.45)ms;缺血后心室间离散则分别为(91.90±7.67)ms,(91.40±7.62)ms,(88.60±7.78)ms,(89.20±6.91)ms.结论生理状态的心肌左右心室间存在复极离散,缺血状态下心室间复极离散增大.这种心室间的复极异质性可能是缺血心肌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之一.

  • 标签: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电生理学 膜片钳术 动作电位
  • 简介: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根据中医理论和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我院应用中药研制的老康胶囊等中药,配合气功(升降开合功)治疗冠心病50例,现报导如下:

  • 标签: 治疗 冠心病 复治 中医康复 疗效观察 老中医
  • 简介:目的:分析部队退休人员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为部队退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2013年间的部队退休人员2359人及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地方退休人员(非部队退休人员)1023人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地方退休人员比较,部队退休人员在SCL-90的强迫[(1.98±0.64)分比(1.36±0.58)分]、人际关系敏感[(1.98±0.74)分比(1.13±0.58)分]、恐怖[(1.46±0.53)分比(1.03±0.49)分]和精神病性[(1.63±0.54)分比(1.01±0.48)分]上的得分显著降低(P〈0.05或〈0.01),在其余因子上的得分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部队退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地方退休人员好。

  • 标签: 军事人员 退休 精神卫生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方法将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11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均得到显著恢复;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相对更高,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相对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的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能够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针灸 康复理疗 脑出血
  • 简介: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在生存环境中包括生活事件在内的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一些研究证实,许多心血管疾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与社会心理应激有相当密切关系[1,2].我们对嘉兴地区30例首发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1年的生活事件做一调查,并与同性别,同年龄和相同心血管易患因素的冠心病患者相比较,结果如下.

  • 标签: 预后 转归 心理应激因素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状况的效果。方法随机划分脑卒中患者60例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采取中医康复治疗,在患者生存质量测定方面,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表;在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测定方面,采用FMA评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康复后WHOQOL-100评分、FMA评分、BI评分比较结果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方面,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中医康复治疗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改善
  • 简介:目的探讨右房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学特征、靶点标测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方法40例右房房速病人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房速靶点标测采用激动标测方法,用两根大头消融导管在右房内交替移动标测寻找靶点,采用预设60~65℃温控放电消融。结果经电生理检查证实40例房速中10例为自律性房速,30例为非自律房速。36例(90%)射频消融即刻成功,36例有39个房速病灶位,其分布:房间隔21个,右房侧壁15个,希氏束旁(Koch三角尖)2个。4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改良房室结成功,3例合并心房扑动划线消融成功。有1例希氏束旁房速术后出现Ⅲ°AVB。结论右房房速射频消融成功率较高,其病灶部位以房间隔或右房侧壁为多见,希氏束旁房速消融应注意防止出现AVB并发症。

  • 标签: 房性心动过速 电生理学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动态评估信息系统在中医护理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信息化动态评估系统包括入院评估、住院评估评价、护理风险动态评估记录、护理安全风险评估告知4个模块。由首诊护士在患者入院时评估,护士长对护士的首诊评估进行评价。护士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风险情况及签字。结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使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

  • 标签: 护理风险 护理评估 信息系统
  • 简介:目的观察中风急性期患者实施中医综合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急性期患者11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56例,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方式,常规组5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四周后,CNS和BI评分差异显著,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1.1%明显高于常规组76.7%,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急性期患者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医 综合康复护理 中风急性期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