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病房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385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99例,采用传统人工输液巡视方法进行静脉输液管理,患者有需求时使用传统有线呼叫系统呼叫护士。物联网组患者186例,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静脉输液监控。比较两组患者输液相关铃响次数、护士往返护士站次数、护士平均日行步数、液体滴空回血次数、药物配置后的静置时间及患者对输液过程的评分情况。结果物联网组患者186例,5天输液相关铃响74次;对照组患者199例,5天输液相关铃响153次;物联网组护士往返护士站次数为105次,对照组护士往返护士站176次;物联网组患者5天液体滴空回血16次;对照组患者5天液体滴空回血58次。物联网组护士值班平均日行步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护士(P〈0.01);物联网组患者液体配置后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物联网组患者对输液过程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物联网技术监控静脉输液有助于提高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输液安全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 标签: 静脉输液 管理 物联网技术 输液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h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57例)和非VAP组(103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在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YAP发生率为35.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AP组患者的年龄大于非VAP组患者,VAP组患者有基础疾病、有输血史的比例高于非VAP组患者,VAP组患者平均吸烟年限长于非VA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VAP组患者留置胃管、中心静脉置管,使用激素、行机械通气前48h使用抗生素、经鼻插管以及昏迷的比例显著高于非VAP组患者(P〈0.05);VAP组患者入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显著长于非VAP组患者(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行机械通气前48h使用抗生素是重症监护室治疗患者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行机械通气前48h使用抗生素是重症监护室治疗患者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对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重症监护室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