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医学和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神经网络(ANN)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重症监护室(ICU)中。ANN可以把大量的临床资料转化为信息,辅助医护人员进行诊断和治疗。在ICU中,ANN的作用有很多,主要是用来进行结果预测。应用ANN对于合理利用我国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以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监护室 人工神经网络 结果预测
  • 简介: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常分泌儿茶酚胺等物质,临床较少见。2004年WHO内分泌肿瘤分类定义PHEO为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肿瘤,恶性约占10%;肾上腺外或异位嗜铬细胞瘤统称为PGL,约占PHEO/PGL的9%~24%,30%~40%的PGL为恶性。

  • 标签: 异位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分子遗传学 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 肿瘤分类 PHEO
  • 简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性肾病的2个主要的突变基因(PKD1和PKD2)已被识别。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性肾病的突变基因在2002年已被识别,它编码的是一种功能不详的蛋白——纤维囊素。致病基因的识别使具有复杂多变表型的众多肾疾病予以分子学上的重新定义

  • 标签: 遗传性肾病变 致病基因 治疗 染色体 肾结构
  • 简介:基因和环境在大多数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一般是这两个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不同的疾病表型。单纯由环境或遗传造成的疾病是少见的。现在我们已有办法弄清楚大多数常见的和重要的风湿病的遗传基础,以及感染、饮食、运动和污染等环境因素可能通过何种途径与相关基因相互作用。仔细的临床观察和阳性家族史仍然是发现新的疾病相关基因的基础,然而对于常见疾病目前尚未开展针对基因的新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风湿病 遗传因素 基因鉴定 环境因素
  • 简介:脑卒中是一种高致死、高致残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主要形式,本文主要回顾了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学进展。单基因脑卒中CADASIL的致病基因是Notch3,多因素脑卒中的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吸烟、高血压等)相互作用,且不同亚型的脑卒中可能有不同的遗传模式,这使得确定致病变异很困难。本文介绍了两种研究多因素脑卒中的遗传学方法:候选基因法和连锁分析法,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

  • 标签: 遗传学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正>911458第三届全军内分泌代谢专业学术会议纪要/李江源∥解放军医学杂志,-1990,15(5).398~400911459性激素与男性糖尿病、冠心病的联系/林丽香…∥福建医药杂志,-1990,12(4).-9~10,2620例男性Ⅱ型糖尿病(NIDPM组)患者雌二醇(E2)及E2/T(睾丸酮)比值较正常男性对照组20例高(P<0.05);NIDDM并冠心病组32例E2及E2/T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及NIDDM组显著增高(F<0.001)。患者T均偏低,冠心病者E2及E2/T比值

  • 标签: 冠心病 正常组 正常对照组 甲状腺片 显著差异 甲亢病
  • 简介: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是与遗传学(genetic)相对应的学科,已经深入发展到表观遗传组学(epigenome)水平。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是基因序列不发生改变的可遗传改变,这种可遗传改变调控基因表达变化,是基因表达转录调控的另一个层面。因此,DNA序列作用仅在于承载遗传信息,而表观遗传的机制对其表达的时空能起到调控作用,使得相同序列的基因组呈现出不同的基因表达和沉默模式,并且这种改变能代代相传,成为基因序列和差异表达、环境作用、表型的桥梁。表观遗传异常已被发现是癌症、遗传病、儿科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衰老等的原因。

  • 标签: 表观遗传学 胰腺癌 基因表达变化 自身免疫性疾病 基因序列 遗传改变
  • 简介:神经疾病康复是由多学科小组完成的,通常包括医师、护士、理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和语言治疗师、临床神经心理医师和社会工作者。康复过程的目的如下:

  • 标签: 神经疾病 康复疗法 神经心理 功能锻炼
  • 简介:新的薄扫CT已用于CT血管造影,它已迅速取代了导管造影术。弥散-加权MRI促进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MRI序列越来越倾向于显示特异的病理学改变。数字化MRI和放射影像学的计算机重建提供“三维”的在屏显示。

  • 标签: MRI 神经放射学 病理学改变 CT血管造影 导管造影 缺血性卒中
  • 简介: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年发病率为(2-4)/10万,虽只占人类恶性肿瘤的5%,但危害人类健康极甚,其在青壮年中发病率较高,占儿童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一位。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发病机制 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103例AM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通过PCR技术对其基因突变、融合基因等进行检测。结果:在103例患者样本中所检测到的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的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突变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点突变(FLT3-TKD)、核磷蛋白1(NPM1)基因突变、神经母细胞瘤RAS癌(NRAS)基因突变、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A)基因突变、人类原癌基因C-KIT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4.3%、3.3%、14.3%、12.4%、5.6%、10.6%和18.8%;NPM1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骨髓幼稚细胞比例高(P=0.0105),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病死率低(P=0.0285),而C-KIT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病死率高(P=0.0255)。结论:AML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细化了基于核型的AML危险度分层,其中FLT3-ITD、NPM1、C-KIT突变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联。

  • 标签: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遗传学特征 临床特征
  • 简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一类重要的有临床意义的出生缺陷,保守估计其发生率为50/1000活产儿。该病的遗传学机制相当复杂:染色体畸变,单基因突变和多基因突变都有可能导致先天性心脏畸形。本综述回顾了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遗传机制
  • 简介: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种不断进展、最终危及生命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发病率为2/100000/年,患病率为4~7/100000。英国每年大约有1200例新发病例,4000~5000例病患者:一般的全科医生在整个行医期间可能仅能见到几个患者,就连区级医院的神经科医生每年也只能见到4~6个新发的MND患者。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系统变性病 新发病例 全科医生 区级医院 发病率
  • 简介: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按人体解剖的系统分类,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神经等系统各自独立成章而又统属于系统解剖学之内,但在疾病分类中上述系统唯有神经系统疾病被排除在所有其他按系统命名的内科疾病之外,单独归为一类与内科学(internalmedicine)并列的学科——神经病学(neurology),随之也就出现了内科医师(internist)和神经科医师(neurologist)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专有称谓。

  • 标签: 内科疾病 神经病学 多学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