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44岁,2010年3月10日因黑便B超示胰尾部占位,CT、MR示“胰尾部软组织块”(图1、2)而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10d后血便消失。为进一步治疗,以“胰尾部占位”转入我院。入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包括CAl9-9、CAl25、CEA、AFP均在正常范围。临床初步诊断为胰腺内分泌肿瘤(无功能腺瘤)或胰腺内副,但恶性肿瘤不能完全排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胰尾部3.5cm×2cm×1.5cm肿物,质软,暗红色,与周围胰腺组织界限清楚,行胰体尾+脾脏切除术。病理学检查:胰腺组织内见由白髓和红髓组成的组织,呈淤血改变,与胰腺组织分界明显(图3),脾脏被膜完整,小体清晰可见。诊断为胰尾部内副

  • 标签: 胰尾部 副脾 胰腺内分泌肿瘤 脾脏切除术 CAL9-9 胰腺组织
  • 简介:患者男,64岁。1h前突然便新鲜血1次,量约1000ml,伴头晕、乏力而入我院。3年前曾有急性胰腺炎病史。体检:心率90次/min,血压100/7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贫血貌,腹平软,无压痛,肋下未触及,未触及肿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肛门指诊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71×10^12/L、血红蛋白84g/L。给予止血、输血、补液等对症处理。

  • 标签: 下消化道大出血 胰腺假性囊肿 脾动脉 结肠 急性胰腺炎 移动性浊音
  • 简介:随着对纤维化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抗纤维化的策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由过去的抗炎治疗为主转变为针对星状细胞激活为基础的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业已知道,纤维化过程实质上是机体应答各种慢性刺激,形成损伤与抗损伤反复演变的过程。期间涉及肝细胞的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因子作用以及组织中细胞外基质过度产生和沉积等复杂变化。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且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不少患者肝脏机能储备严重下降,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门静脉高压等临床症状,生命安全直接受到危害。因此,以星状细胞作治疗标靶的理念转变将为摆脱多年来纤维化临床处理的困境带来希望。本文以下就星状细胞在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及某些抗纤维化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治疗
  • 简介:1病历介绍患者,男,78岁,于2002年11月1日2:00突然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呈绞痛,伴恶心,呕吐2次,无呕血及放射性痛,也无发热及腹泻,自服胃药无效,于4:00急诊人解放军161中心医院.

  • 标签: 老年 自发性脾破裂 肠梗阻 并发症
  • 简介:肝脏对维持全身器官的稳定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衰竭,临床常可见到。尽管得到积极的内科治疗,死亡率仍然很高,据报道高达60%~75%。目前,治疗急性衰竭最成功的方法是原位肝移植,成活率在70%~85%。然而由于供体短缺,只有少数病人可施行肝移植治疗,因此,暂时性治疗仍是治疗急性衰竭的主要手段。人工支持系统是近年来治疗衰竭的一个重要突破,大量的研究表明,人工治疗对于改善衰竭病人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有明显效果,但能否改善生存率,仍有争议。

  • 标签: 人工肝 治疗 急性肝衰竭 促炎细胞因子 清除作用 研究进展
  • 简介:豆状核变性(hepatolenliculardegenra—tion.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以铜代谢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果接诊医生对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造成误诊误治,延误病情。笔者于1997年-2002年间遇到5例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误诊 原因 WILSON病
  • 简介:随着B超、CT、MRI等影像辅助手段的发展,腹腔内副的诊断率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10%的人存在副[1]。然而囊肿的发病率罕见,不到1%[1]。本院收治两例“胰腺体尾部副来源的表皮样囊肿”,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标签: 脾表皮样囊肿 胰腺体尾部 文献复习 胰体 MRI 诊断率
  • 简介:围绝经期妇女中,有不少罕见的情况是进行激素替代治疗(HRT)的相对禁忌。尽管有不少妇女非常渴望进行HRT,但是大多数的家庭医师在没有专科医师的建议时往往不会开出处方。因为血管舒缩症状发生的原因是缺乏雌激素,只有雌激素才可有效地缓解症状。盐酸可乐定(会产生诸如镇静、抑郁、口干和头痛等不愉快的副作用)往往作为雌激素的替代品。

  • 标签: 激素替代治疗 围绝经期 禁忌证 雌激素 血管舒缩症状 盐酸可乐定
  • 简介:肝硬化腹水是肝功能不全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发生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及急性重型肝炎。中医认为肝硬化腹水乃气血水互结为患,以致正气日衰,臌胀日甚。笔者自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60例,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肝硬化腹水 实脾饮 中西医结合
  • 简介:目的探讨源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以56例源性溃疡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时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门静脉高压、胃肠粘膜淤血肿胀、胃泌素和组织胺增多、内毒血症及幽门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结论源性溃疡具有发病年龄早、病程长、症状不典型、消化道出血率高及治愈等特点。

  • 标签: 肝源性溃疡 临床特点 诊断 肝硬化 并发症 消化性溃疡
  • 简介:性胸水是指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的胸腔积液,多伴有腹水,病情重,病死率较高。本文对我院收治15例性胸水患者的诊治报道如下。

  • 标签: 肝性胸水 诊治 分析
  • 简介: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受损和门脉高压症(portalhypertension,PH),常并发一种或多种外周血细胞减少,且影响到预后。已有文献报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所致功能亢进(亢)性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可达50%以上,多呈轻、中度(较少发生重度)下降。在外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中,64%表现为多种血细胞减少,36%表现为单种血细胞减少。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外周血细胞减少 hypertension 并发 脾亢 门脉高压症
  • 简介:非酒精性脂肪(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与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它包括单纯性脂肪(non-alochdicfatyliver,NAFL)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onalco-hdicsteetchepatitis,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3种类型。近年来NAFLD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作为肝硬化和终末期肝病病因之一日益受到重视。但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早期治疗脂肪以控制其病情进展,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将近年临床对NAFLD的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治疗现状 脂肪性肝硬化 肝细胞脂肪变性 NAFLD 单纯性脂肪肝
  • 简介:目前,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R),吡嗪酰胺(PLA,Z)是治疗结核病(TB)的三种主要药物,损害是这些药物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尤其是合并乙肝、丙肝以及老年患者损害较为明显,这一状况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我科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患者2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结核病 肝功能损害 护理
  • 简介:麝香注射液是由吉林省集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传统的名贵中成药“安宫牛黄丸”配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现代高科技方法提练精制而成的一种新型中药水溶性注射液,具有醒脑止痉、清热凉血、行气通瘀化痰之功效;本文观察了其对脑动脉硬化症的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麝香注射液 药物治疗 脑动脉硬化 中医药疗法 血液流变学
  • 简介:第十二届中华肝胆胰外科专业学术论坛,以“追踪前沿、贴近临床、面向一线”为准则,为促进学术繁荣,提高诊治水平服务。

  • 标签: 肝胆胰脾外科 学术 论坛 中华 十二 征文
  • 简介:第十二届中华肝胆胰外科专业学术论坛,以“追踪前沿、贴近临床、面向一线”为准则,为促进学术繁荣,提高诊治水平服务。新一届“论坛”将围绕当前肝胆胰外科面临的“热点”、“难点”讨论和争鸣。除专题演讲外,“论坛”将选集同道们共同关心的学术课题,开展“陪审团式”的圆桌讨论,由“坛主”主持,讨论、辨论、争论……各抒所见,提出问题,对比探索,共同思考,提高防病治病的认识和水平。

  • 标签: 肝胆胰脾外科 论坛 学术 中华 十二 征文
  • 简介:1病例资料男,73岁,因左侧腰背部胀痛不适2个月于2012年6月2日到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就诊。B超示:左上腹肾间158mm×107mm×105mm实质性肿块(图1)。MR示:左侧肾上腺区见大小约13cm×10cm×9cm团块状混杂信号灶,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左肾脏受压,腹膜后见肿大淋巴结影,直径约1.8cm(图2)。

  • 标签: 肾上腺区 肝样腺癌 原发性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实质性肿块 肿大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