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近5年来高龄(≥80岁)急性心肌梗死病例78例。其中PCI治疗40例,药物保守治疗3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住院期间临床疗效以及PCI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与药物保守治疗组相比,PCI治疗组住院期间心肌梗死症状缓解率明显提高(52.63%vs75.00%,P<0.05),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降低(39.47%vs15.00%,P<0.05)。出院后6个月内再次心绞痛(42.86%vs18.42%)和心肌梗死(22.86%vs5.26%)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再次心血管事件和猝死的发生率也有一定下降(25.71%vs10.52%,P=0.09)。结论PCI治疗可以改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由此可见,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PCI治疗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

  • 标签: 心肌梗死 老年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长托宁联合阿托品与单独应用长托宁或阿托品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疗效。方法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8例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阿托品治疗组33例,应用阿托品+氯解磷定治疗,长托宁治疗组33例,应用长托宁+氯解磷定治疗,联合治疗组32例,应用阿托品+长托宁+氯解磷定治疗。三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者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恢复至正常值低限60%)的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长托宁治疗组和阿托品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但三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用阿托品或长托宁治疗比较,长托宁与阿托品联合应用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能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 阿托品 长托宁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64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给予甲氨蝶呤片、柳氮磺吡啶片、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观察组32例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薏苡仁汤加减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在用药1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数目、关节压痛数目及血沉(ESP)、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除ESP、RF外其他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RA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并进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323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MECT治疗组16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161例,观察组患者用MECT治疗并进行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用抗抑郁药治疗结合予常规护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1d后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21天采用韦氏记忆量表评定记忆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1d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7天韦氏记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第21天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行MECT治疗结合个性化护理后临床抑郁症状有较好改善且对患者记忆功能无影响。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难治性抑郁症 个性化护理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72例乳腺癌患者Ki67在肿瘤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Ki67高低表达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及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评估其在选择新辅助化疗方案中预测性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72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空芯针穿刺免疫组化检测其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相关病理因素及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为Ⅲ期以及肿瘤直径>2cm者,其组织中的Ki67过表达(P<0.05),而年龄因素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P>0.05)。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2%(61/72),Ki67的高表达患者对治疗敏感,化疗效果明显优于Ki67低表达患者(P<0.05);新辅助化疗可明显降低Ki67的阳性表达率(P<0.05);病理完全缓解组(pathologicalcompleteresponse,PCR)、临床完全缓解组(clinicalcompleteremission,CCR)、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组新辅助化疗可显著降低Ki67的阳性表达率。结论Ki67反映了乳腺癌患者的病理情况,并可预测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乳腺癌 KI67 新辅助化疗 影响因素 KI67
  • 简介: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化疗失败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已接受过蒽环类和紫杉类化疗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23例,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培美曲塞500mg/m2d1,顺铂25mg/m2d1~3,每21天为1周期,接受化疗至少2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其中完全缓解2例(8.7%),部分缓解7例(30.4%),稳定9例(39.1%),进展5例(21.8%);有效率为39.1%;临床获益率为78.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5个月(3.9,9.1);中位生存期为13.5个月(8.7,18.3);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可缓解.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的治疗方案对紫杉类和蒽环类化疗失败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培美曲塞 顺铂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抗血小板效果,以指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的个体化调整。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予阿司匹林100mg和氯吡格雷75mg联合治疗7d后,采用TEG仪检测花生四烯酸(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腺苷二酸(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患者经两种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以及患者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反应的差异。同时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100mg抗血小板治疗7d,对比两组TEG参数(R值、K值、angle角、MA值)。结果急性脑梗死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对AA途径的抑制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对ADP受体途径的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的患者,4例对氯吡格雷无反应,15例反应低下;对氯吡格雷反应良好的患者,仅1例对阿司匹林反应低下。对氯吡格雷反应低下者,3例对阿司匹林无反应,5例低下,6例对阿司匹林有效,15例良好。两种疗效有一定关联性(P〈0.01)。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有效为62例,反应低下+无效者20例;氯吡格雷反应良好+有效者42例;反应低下+无效者38例,两种药物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用阿司匹林组与双联抗血小板组比较两组患者R值、K值、α角、MA值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采用TEG仪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评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双联抗血小板中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强于氯吡格雷。患者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的反应有差异性,部分对氯吡格雷反应低下者,可能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或有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血凝的影响较单用阿司匹林无明显差别。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同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桂枝、白芍、炙甘草、炒白术、生姜、大枣)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口服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1周,总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内镜下溃疡愈合情况和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在内镜下溃疡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型)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优于单纯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治疗 黄芪建中汤
  • 简介:目的观察乳果糖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伴有轻中度焦虑状态老年便秘患者治疗后的便秘、焦虑状态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门诊治疗的80例伴有轻中度焦虑状态老年便秘患者[年龄65~86(74.6±7.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片,1次/d,同时给予乳果糖口服液15ml,2次/d;对照组单纯给予乳果糖口服液15ml,2次/d,疗程均为4周。分别在第2周和第4周记录患者便秘治疗的有效率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便秘状况均得到改善,但在治疗2周时,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治疗2周和4周时,治疗组患者的SAS评分降低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12)。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果糖合并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伴有轻中度焦虑状态的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是有效且安全的。

  • 标签: 便秘 焦虑 老年人 乳果糖
  • 简介:目的探讨减重训练及口服二甲双胍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减重训练治疗组设为对照组,减重训练和口服二甲双胍组设为观察组,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2组治疗后,多毛及痤疮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月经恢复正常对照组53.3%(16/30),观察组为96.7%(29/30),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2组空腹血糖值、体重指数、睾酮水平和黄体生成素水平比较,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空腹血糖值、体重指数、睾酮水平及黄体生成素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7,0.0012,0.0020及0.0024).结论通过减重训练与口服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能有效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目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可根据近远期目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减重训练 二甲双胍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 简介:目的观察二十五味珊瑚丸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5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4例)给予二十五味珊瑚丸联合西比灵治疗,对照组(74例)单用西比灵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进行评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浆内皮素含量。结果与单用西比灵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二十五味珊瑚丸和西比灵联合治疗的观察组临床疗效好,总有效率高,可以更有效地减轻头痛的程度,缓解伴随的非头痛症状如焦虑、抑郁,不仅如此,联合治疗的观察组中血浆内皮素水平在治疗后下降更明显。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二十五味珊瑚丸和西比灵联合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二十五味珊瑚丸 西比灵 偏头痛
  • 简介:目的探讨三台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可比性,为本实验室不同检测系统检验结果的一致性提供依据。方法仪器精密度测定用同一标本在分别在三台仪器上重复检测20次,计算CV值;比对试验选择参加室间质评成绩优秀的仪器作为比对仪器,另外两台仪器作为试验仪器,每天采集8份新鲜抗凝全血样本分别在三台仪器上进行检测,连续进行5d。结果三台血细胞分析仪的精密度均符合要求。两台试验仪器与比对仪器之间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75,比对仪器的相对偏倚均在允许范围内。结论临床实验室同一检测项目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系统时,应进行比对及偏倚评估,判断其一致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比对分析 偏倚评估
  • 简介: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过程中,需尽量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甲状腺术后切口内出血是很严重的并发症,易引起呼吸困难和窒息,甚至危及生命.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行甲状腺手术1256例,共发生术后创口出血12例(0.96%),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行甲状腺手术1256例.术前常规监测血压,有高血压病史及血压升高患者术前均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至150/90mmHg(1mmHg=0.133kPa)以内.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出血;高血压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出血 高血压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情况及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有效控制支原体感染.方法采用上海奥普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的试剂盒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从3130例患者标本中分离出支原体1450株,男性患者支原体阳性166例(11.45%),女性患者支原体阳性1284例(88.55%);其中单纯解脲支原体(Uu)感染1061例(73.17%);单纯人型支原体(Mh)感染353例(24.34%);Uu/Mh混合感染36例(2.4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支原体对多西环素最为敏感.结论支原体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治疗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应以多西环素、交沙霉素、米诺环素作为首选药物.

  • 标签: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药物敏感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便秘患者和内镜下发现的肠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归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350例老年便秘病例的结肠镜结果,结合老年便秘患者病程、性别并归纳分析镜下肠道疾病的分布特点。结果350例老年便秘病例肠道疾病发现率高达60.86%,相关大肠疾病发病率依次为结直肠炎(26.86%)、结肠黑变病(13.14%)、肠息肉(12.00%)、结直肠癌(6.57%)、炎症性肠病(1.14%)、结肠憩室(0.57%)、肠结核(0.29%)、毛细血管扩张症(0.29%)。男性便秘病例肠息肉、结直肠癌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便秘病程〉5年组结肠黑变病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老年人便秘的最主要病因是结直肠疾病,尽早行结肠镜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便秘 结肠镜 老年人
  • 简介: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各种标本中分离得到的4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从4845份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得到肺炎克雷伯菌443株(9.14%),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最高的抗生素为氨苄西林(94.6%);对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为14.67%;对庆大霉素耐药率为68.79%;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全部敏感。在44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117株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阳性率为26.41%。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是产ESBLs条件致病菌之一,临床应加强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监测,预防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均由彩超证实甲状腺及乳腺占位。在完善穿刺、钼靶等相关检查后,经手术及其他辅助治疗,术后常规病理均证实为甲状腺及乳腺的恶性肿瘤并行ER免疫组化检测。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9例,导管内癌2例,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伴浸润性导管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合并导管内癌1例;甲状腺癌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24例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癌中,ER共同阳性11例,ER共同阴性8例,ER在甲状腺癌和乳腺癌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是发现第二种癌的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甲状腺癌患者应常规排除乳腺癌可能,乳腺癌患者也应同时检查甲状腺,若发现肿瘤应予以重视。尤其对于ER阳性的患者应注意检查另一腺体。

  • 标签: 甲状腺癌 乳腺癌 多原发癌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6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分析其病情状况、临床特点,并检测、对比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等的变化。结果全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除呼酸+代酸、呼碱+代酸患者外,其余患者治疗后pH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除呼酸+代酸患者外,其余患者治疗后的HCO3-均优于治疗前(P〈0.05)。23例患者经对症积极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控制(88.5%),2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最终病情得到控制(7.7%),1例死亡(3.9%),总体有效率96.2%。结论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常有出汗、语言不连贯、烦躁不安、咳嗽、多痰、呼吸与心率加快、血气指标异常表现,积极对症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血气指标,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重度哮喘 呼吸衰竭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移植前不同疾病状态的血液疾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原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移植中心自2007至2011年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148例,按照移植前疾病是否获得完全缓解分为标危组(n=101)和高危组(n=47),分别比较复发死亡比例、移植后非复发死亡比例以及移植后非复发死亡原因的构成比。结果:移植后总生存率、复发率和非复发病死率分别为57.8%±4.5%、42.1%±6.1%和21.7%±3.6%。标危组复发病死率及移植相关非复发病死率均显著低于高危组(P〈0.001,P=0.013)。标危组复发死亡占40.7%,移植相关非复发死亡占59.3%,其中感染50.0%,移植物抗宿主病31.3%,弥漫性肺泡出血25.0%,肝静脉闭塞病12.5%,植入不良12.5%,颅内出血6.3%;高危组复发死亡占51.7%,移植后非复发死亡占48.3%,其中感染50.0%,移植物抗宿主病35.7%,植入不良21.4%,肝静脉闭塞病14.3%,颅内出血14.3%。结论:移植前获得完全缓解患者移植后非复发死亡比例高于复发死亡比例,而非完全缓解患者相反。移植相关非复发死亡原因中,不论移植前疾病状态,感染和移植物抗宿主病都是最主要的死因。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复发死亡 移植后非复发死亡 血液疾病
  • 简介:目的分析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阜外医院并经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确诊为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收集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并分析有无高血压病史以及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入选74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平均年龄52.47岁,男性65例(87.8%)。合并高血压病史53例(71.6%),与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比较,其平均年龄、性别比例、体重指数、个人史、入院重要生命体征、临床表现、主要实验室检查及药物、手术治疗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入院后接受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的患者45例(60.8%),入院时白细胞计数(13.1±4.6vs.10.7±4.3×10^9/L,p=0.035)显著高于未接受腔内隔绝术患者,其他临床资料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高血压仍是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但主动脉夹层发病后呈现的临床特征与无高血压病史者无显著差异。腔内隔绝术已成为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较常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 手术 腔内隔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