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一个北美大型多中心研究显示,“小”潮气量通气较“大”潮气量更能提高ARDS病人的生存率;PEEP和短暂高气道压可复张萎陷的肺单位和改善氧合;在几个北美的试验中,无医师领导的脱机草案能减少通气的时间;由于证据证明入住ICU前危重病人未获得最佳治疗,促进了早期预警评分和危重监护出诊队伍的发展。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治疗 PEEP 气道压 出诊 多中心研究
  • 简介:<正>检测22例患者,其中AMI合并梗死区微血管阻塞(MO)10例,非MO组12例。结果:MO组冠状动脉再灌注的比例少于非MO组(冠状动脉流TIMI3级;梗死后:0%比41.7%,P=0.030;核磁共振成像检测前:50.0%比75.0%,P=0.173)。MO组血清肌酸激酶(CK)和MB峰值活力显著高于非MO组。MO组血清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血流 梗死区 核磁共振成像 梗死面积 于非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70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IMT,计算出这些患者的脉压差,观察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结果脉压差大的患者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IMT均增高(P<0.05).结论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IMT相关,脉压差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 标签: 高血压 脉压差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 简介: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不常见但可潜在危及生命的疾病。在美国(人口约为2.4亿),每年至少发生6000例,但准确数字难以确定,因为许多病例未被诊断。在大系列的尸解研究中,其流行率为0.2%-0.8%。主动脉夹层的最高发生率在60-70岁年龄组,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40岁以下的主动脉夹层最常见于马方综合征的患者及孕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Β阻滞剂 粘合技术 人工血管内支架 手术治疗
  • 简介:所谓无创通气(noninvasiveventilation)指通气支持系经鼻罩或口鼻罩而非气管插管获得。现有资料已肯定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特别是高碳酸血症治疗中的价值.但其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utecardiogenicpulmonaryedemaACPE)及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治疗中的价值及安全性仍有争议。目前认为无正压通气(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NPPV)能缓解呼吸困难,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呼吸肌作功,减少气管插管,以及对血液动力学和神经内分泌有利的影响,且可保持正常吞咽、咳嗽、进食及语言功能,维持吸入气体的温暖及湿润而有助于心力衰竭的治疗。1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运用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是严重威胁生

  • 标签: 创正压 正压通气 治疗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以便正确处理。方法对30例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30例病人中,年龄>59岁21例(70.0%),其中男性24例(80.0%),合并高血压25例(83.33%),合并动脉硬化23例(76.6%),合并高脂血症16例(53.33%)。发病时以突发胸腹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可呈休克样表现,但血压反而升高或正常,四肢血脉搏不对称,新出现主动脉瓣返流杂音及主动脉分支部位或相应脏器的急性缺血表现,CT、彩色超声心动图、MRI可提供主动脉夹层诊断的可靠证据。结论提高对主脉夹层的认识,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早期诊断 治疗 影像学检查
  • 简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常多于非糖尿病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比普通人群中高1.5~2倍,造成这种现象的临床和病理生理因素可能如下:糖尿病肾脏病变、血压的神经内分泌因素变化、决定血压的钠一水调节因子变化、血管紧张度紊乱及血压调节机制变化(表1)等。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患病率 临床研究 神经内分泌因素 血压
  • 简介:在过去的10年中,几个标志性的临床试验证实了控制血管危险因素对于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性。这一研究成果主要以高血压为核心,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循证目标。目前,血压控制不佳的情况普遍存在,必要探讨如何达到新的治疗目标。

  • 标签: 防糖尿病 高血压 大血管并发症 血管危险因素 血压控制不佳 临床试验
  • 简介:<正>回顾性分析105例SARS患者使用NIPPV治疗的情况,包括适应证、参数调节、疗效和副作用观察,以及进行NIPPV治疗期间医务人员的感染率。结果:使用NIPPV者共24例,死亡5例。使用NIPPV最常见的副作用为皮下气肿,共出现4例,发生率为16.7%。治疗过程中无1例医务人员发生感染。提示NIPPV是治疗重症SARS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合理的使用NIPPV

  • 标签: 副作用观察 临床观察 参数调节 气肿
  • 简介:<正>经头颅CT或MRI证实脑梗塞且入院时血压增高1038例,于急性期用20%甘露醇125ml或速尿20~40mg/次,2~4次/天脱水,减轻脑水肿。并用钙离子拮抗剂或ACEI降压,血压≥200/120mmHg者用压宁定50mg静滴降压。治疗过程中因降压过度,脑灌注不足再发脑梗塞36例。入院时平均动脉压(MABP)134.78~165.25mmHg,再发时71.48~125.53mmHg。应重视

  • 标签: 脑梗 急性期 降血压 发脑 临床分析 脑灌注
  • 简介:谢某不满3岁的女儿突然出现了厌食、咳嗽、精神不振等症状,谢某夫妇赶紧把女儿抱到医院检查,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女儿患了肺结核。可夫妇俩从没得过这种病,怎么会传染给女儿呢?原来,保姆患有结核病。谢某夫妇为此后悔不迭,他们说,当初

  • 标签: 肺结核病 伤寒玛丽 保姆 体检
  • 简介:<正>卡介苗的效能及使用范围的局限性,促使各方积极研究新的抗结核疫苗。整个疫苗研究历经了三次革命,第一次疫苗革命是巴斯德及其后许多学者开创的减毒和灭活的各种疫苗;第二次疫苗革命是由微生物的天然成份及其产物或将有免疫作用的成份重组而产生的疫苗;第三次疫苗革命是用有效的基因片断或裸露DNA(或RNA)的核酸疫苗(NucleicAcidVaccines)。90年代初,Wollf等在一次基因治疗研究中,意外地发现,将未作任何化学修饰的DNA片断处理对

  • 标签: 疫苗研究 结核疫苗 核酸疫苗 化学修饰 卡介苗 免疫作用
  • 简介:目前我国的高血压防治工作仍处于极低水平。由于高血压的危害,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肾脏疾病发生危险增加,大动脉及周围动脉的病变增加。因此,尽快控制不断上升的高血压患病率,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当前我国高血压人群的根本目标。现将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作如下综述。

  • 标签: 高血压 药物治疗 预防 肾脏疾病
  • 简介:<正>冠脉造影2871例中,检出心肌桥35,检出率为1.22%。心肌桥前段血管粥样硬化组的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为(68±15)%,无粥样硬化组为(54±14)%(P<0.01),心电图异常组的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63%±13%)重于心电图正常组(49%±13%,P<0.05),但与心绞痛的典型(58%±15%)与否(54%±15%)关系不大,左室肥厚者的肌桥收缩期狭窄程

  • 标签: 心肌桥 血管粥样硬化 冠脉造影 狭窄程度 左室肥厚 心电图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