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脑血管意外病人起病急骤,来势凶猛,大多数患者年老体弱,机体抵抗力低下,住院时间长,加之抢救时的侵入性操作、误吸等,容易引起医院感染。据报道,医院感染是急性期脑血管病发病后常见的并发症。这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威胁其生命。因此重视脑血管意外病人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护理,对降低死亡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就脑血管意外病人院内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作一综述。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交叉感染 医院感染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拉帕米在经桡动脉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60例经桡动脉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从桡动脉局部注入拉帕米5mg,观察注入前、后心率、血压、局部和全身的变化及术中是否出现桡动脉痉挛.结果60例患者注药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有一定程度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术中未出现桡动脉痉挛,无心衰和新的房室传导阻滞出现.结论在经桡动脉心脏介入治疗时,局部注入拉帕米5mg,可预防桡动脉痉挛,且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

  • 标签: 维拉帕米 桡动脉 心脏介入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卡地洛治疗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6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经过清洗期后,每日口服卡地洛片12.5mg,如血压不达标,增加剂量12.5mg/2周,直至8周结束观察。结果46例患者服药2周末舒张压即明显下降,治疗8周末平均剂量为25mg/d,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19.66mmHg和14.31mmHg,总有效率为76.41%,总显效率为65.2%,服药后心率在正常范围内下降2.76次/min,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明显改变,血糖在正常范围内轻度升高。不良反应主要是头晕,头疼,困倦,但均较轻微,停药后消失。结论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口服卡地洛片12.5~37.5mg安全有效。

  • 标签: 卡维地洛 原发性高血压 安全性 老年人群
  • 简介:SARS是21世纪全球性首次大流行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于2002年11月由中国广东首发并流行,至2003年底,扩散到26个国家,涉及五大洲,累计病例8000余例,死亡744例。密切接触或室内传播是导致局部流行的主要方式,而航空旅行成为向全球扩散的主要途径。对经济、旅游、交通、工作与学习都带来了严重影响,导致世界性恐慌。现就其病因、流行状况和临床现状概述如下。

  • 标签: SARS 流行 临床现状 密切接触 首次 首发
  • 简介:目的比较二(2D)与三(3D)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所得出的相关参数,探讨3D-QCA在分叉病变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入选176例于我院接受PCI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使用Medis分叉病变软件对所有病变分别进行2D-QCA与3D-QCA分析。得到的参数包括:最小管腔直径,管腔狭窄程度,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程度,病变长度,主支和分支远端分叉角度。比较相关参数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结果对于主支血管,3D-QCA直径及面积狭窄率小于2D-QCA(63.6±11.5vs71.6±17.5;81.2±11.8vs88.9±12.8,P<0.05);而对于分支血管,3D-QCA直径及面积狭窄率大于2D-QCA(42.0±15.6vs30.2±20.3;54.2±18.2vs47.2±25.2,P<0.05)。3D-QCA所测病变长度均大于2D-QCA。另外,3D-QCA分析出的分叉角度明显小于2D-QCA(50.1±13.5vs53.9±20.0,P=0.006)。各参数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一致性欠佳。结论2D-QCA与3D-QCA在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时所得结果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一致性欠佳。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和发掘3D-QCA在分叉病变分析中的优势。

  • 标签: 二维重建 三维重建 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 简介:目的对照评估三超声VOCAL(virtualorgancomputer-aidedanalysis)技术与二超声测量甲状腺体积的一致性和重复性。方法采用二超声和三超声测量50例18~68岁女性成人的甲状腺体积。二超声测量甲状腺最大切面的3个径线(L、H、W),用经典的椭圆体公式V=0.523×L×H×W计算甲状腺体积;三超声VOCAL技术先获取甲状腺三数据,而后用VOCAL技术测量甲状腺体积;最终对比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结果三超声VOCAL技术与传统二超声测量甲状腺体积,操作者组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738%、1.59%,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26cm^3,0.22cm^3)、(-0.32cm^3,0.46cm^3);组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xx、0.942^xx,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36cm^3,0.37cm^3)、(-0.75cm^3,0.64cm^3)。三超声VOCAL技术测量甲状腺体积组内变异系数小、组间相关系数高、95%一致性界限宽度窄,说明三超声VOCAL技术测量甲状腺体积的重复性优于传统二超声。结论三超声VOCAL技术测量甲状腺体积的重复性高,优于传统二超声,其作为一种安全、简单、易行、精确的测量方法,为临床测量不规则脏器体积提供可靠、有效的新方法。

  • 标签: 甲状腺 体积 三维超声 VOCAL技术
  • 简介:随着心肺复苏术(CPR)的普及和提高,心跳呼吸骤停的复苏率明显提高,但仍有相当的存活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不能恢复正常生活,甚至意识不能恢复,最后死亡。所以心肺复苏后的脑复苏决定着患者是否生存及生存质量,是治疗的难点、热点,近年来复苏研究的目标则转向脑的研究。本文对脑复苏近年来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脑复苏 心肺复苏术 心跳呼吸骤停 神经系统损害 复苏率 存活者
  • 简介:1990年,Day等首先提出QT离散度(QTd)的概念,他们将心电图12导联中最长与最短QT问期之差定义为QTd,并认为这是反映心肌区域性复极差异的定量指标,具有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危险性的意义。

  • 标签: QT离散度 恶性心律失常 12导联 定量指标 QTD 心电图
  • 简介:本刊近期将试用二码扫描技术,请作者在投稿的同时,将与稿件相关的手术操作过程、电镜下的动态图等小视频提供给编辑部。届时读者通过扫描二码将直观地看到作者的操作过程,二码扫描将使作者的科研成果更加生动形象地与读者分享,使医学科学得到更有效的传播。

  • 标签: 扫描技术 二维 试用 操作过程 生动形象 医学科学
  • 简介:目的采用超声心动技术评价双腔起搏器设置不同房室间期(AVD)时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和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改变。方法36例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在常规设置AVD和根据体表心电图优化设置AVD的情况下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常规设置AVD相比,AVD优化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和心排量显著增加,左室充盈时间延长,二尖瓣血流速度时间积分显著增加,Tei指数显著减小。此外,AVD优化后组织多普勒指标室间隔、左室前壁、下壁基底段收缩期峰值速度(Sm)显著增高,左、右心室壁基底段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显著增高,右室游离壁基底段的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和Am均显著高于左室壁各基底段。结论双腔起搏器最佳AVD设置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脏功能,这些变化可用超声心动图来评价。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房室间期 双腔起搏器
  • 简介: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房颤主要发生在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都为房颤的流行奠定了基础,故在未来50年房颤将可能成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事件,并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Framingham心脏研究发现经年龄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校正后,房颤仍是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因此需高度重视对房颤的治疗。本文简要阐述房颤治疗现状

  • 标签: 心房颤动 FRAMINGHAM心脏研究 治疗 心血管疾病 疾病危险因素 人口老龄化
  • 简介:<正>调查了78个地区,临床活动性结核病,1990年为700/10万。1984年以来结核病死亡率稳定在0.8/10万。病例病死率随年龄上升而增高。1985—1991年,实际发病例数上升了39000例。上升主要表现在三个年龄组:队列0—4岁、5—14岁及25—44岁分别上升19%、40%及52%。艾滋病是上升的一个主要原因。

  • 标签: 活动性结核病 主要表现 结核病死亡率 艾滋病 病死率 结核感染
  • 简介: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高发性的代谢性疾病。临床分为1型(T1DM)、2型(T2DM)、特殊型、妊娠糖尿病4种类型。目前常用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包括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泵、全胰腺移植和胰岛移植。虽然注射外源性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但无法改善血糖的生理性代谢和根本解决DM并发症的问题。而全胰腺移植和胰岛移植均可使受者获得接近生理状态的胰岛素分泌。与全胰腺移植相比,胰岛移植手术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可纠正糖代谢紊乱,尤为重要的是可以防止、减缓甚至逆转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减少心、肾等脏器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近些年来,随着胰岛分离纯化技术提高、新型免疫抑制剂问世等,胰岛移植已从实验阶段进入了临床实践,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

  • 标签: 胰岛移植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 妊娠糖尿病 脏器并发症 新型免疫抑制剂 胰岛素注射
  • 简介:<正>对照组29例,常规用地高辛或其他强心剂、利尿剂、硝酸酯类及抗感染等。治疗组26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卡地洛始量2.5,以后据血压、心率情况,每2周调整剂量1次,至最大耐受量。治疗12周后,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最大耐受量 心率情况 射血分数 心功能
  • 简介:<正>慢性胰腺炎(CP)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胰腺组织结构和功能持续性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如脂肪泻、糖尿病等。CP的治疗十分复杂,且十分棘手,目前尚无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案。其治疗主要着眼于控制腹痛,解除胰管梗阻,纠正消化吸收不良,及并发症的控制,保护残存的胰腺功能。当出现急性胰腺炎发作时,按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案治疗。下面就近几年CP的治疗现状,按内科综合治疗,内镜下治疗及手术治疗作一综述。1内科综合治疗1.1病因治疗由于CP是一多病因疾病,积极查找引起CP的病因,分别给以祛除或对症治疗,如戒酒,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内科综合治疗 胰腺炎治疗 脂肪泻 外分泌功能 胰腺切除术
  • 简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P),又称高三酰甘油血症性胰腺炎(HTGP),是高三酰甘油血症(HTG)的严重并发症,甚至是致死性并发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HLP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本文综述HLP研究现状,以期为HLP的基础与临床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高三酰甘油血症 严重并发症 HLP 饮食结构 生活水
  • 简介: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硬化和肝癌的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在全世界慢性乙肝位于死亡原因的第9位,每年约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目前慢性乙型肝炎尚无满意的治疗药物及方法,治疗是困难的,长期疗效不满意。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HBV在体内持续复制,是引起肝脏病变的持续活动和发展的病因,因此,用抗病毒治疗来清除HBV是根本的治疗措施。而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主要有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免疫调节剂三大类。1干扰素干扰素:主要可分α、β、γ三种,抗肝炎病毒有效的

  • 标签: 乙型肝炎治疗 治疗现状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肠道屏障功能改变及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FTX)对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54只SD雄性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NP组、PTX组和假手术组.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ANP模型.假手术组只翻动十二指肠.PTX组在制模后经阴茎静脉注射PTX25mg/kg体重.术后3、6、24h分批处死大鼠.取血测淀粉酶、D乳酸及TNF-α含量,取胰腺及末端回肠常规行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回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结果建模后6h,ANP组血清淀粉酶、TNF-α、D-乳酸含量分别为(9141±672)U/L、(347.96±79.47)pg/ml和(10.21±1.08)mg/L,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的(1723±57)U/L、(134.09±31.36)pg/ml和(4.33±0.49)mg/L(P值均<0.01);PTX组血淀粉酶、TNF-α、D-乳酸分别为(7965±318)U/L、(238.48±44.35)pg/ml和(8.75±1.28)mg/L,较ANP组显著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0.01).假手术组大鼠肠黏膜上皮ZO-1阳性率为(3.29±0.36)%;ANP组为(1.91±0.32)%,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5);PTX组为(2.53±0.43)%,较假手术组减少,但较ANP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PTX可减轻ANP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肠黏膜上皮ZO-1的降解.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连接蛋白类 己酮可可碱 肠道屏障
  • 简介:<正>试验组40例,对照组48例,均口服地高辛、ACEI、血管扩张剂和利尿剂等基本抗心衰药。试验组加服卡地洛10mg/d,最大量20mg/d。治疗7个月后,复查彩超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均有显著改善,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心功能NYHA分级也优于对照组。

  • 标签: 充血性心衰 心脏功能 射血分数 缩短率 左室短轴 心功能
  • 简介: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已成为本世纪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健康问题,无论收缩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systolicheartfailure,SHF)还是舒张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distolicheartfailure,DHF)都是如此.以往几十年对SHF的研究远较对DHF的研究深入,其实DHF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尤其是老年人)可能比我们所认识的要高得多.

  • 标签: 舒张性心力衰竭 舒张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 心血管疾病 健康问题 收缩功能 DH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