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中毒、颅脑损伤、休克、昏迷、脑卒中等应激状态下,内源性阿片肽β-内啡肽(β-endcr-phin,β-EP)释放增加,参与各种应激性疾病的病理过程,加速病程进度。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能阻断和逆转内源性阿片肽的毒性作用。近年来对纳洛酮的深入研究表明,纳洛酮在抢救急危重病中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纳洛酮在急救中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纳洛酮 急救 阿片肽β-内啡肽 内源性阿片肽 阿片受体拮抗剂 应激性疾病
  • 简介:急性有机磷中毒是基层医院最为常见的急症之一,抢救有机磷中毒的过程中,常出现一些特殊表现,医生常因重视不够,而导致失败。其病死亡率高,其家属难以接受这一现实,易发生医疗纠纷。现就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及分述如下,以期在抢救中引起注意。

  • 标签: 急救 急性有机磷中毒 原因 阿托品反应低下 阿托品中毒 阿托品依赖
  • 简介:昏迷在内科院前急救中十分常见,文献报道,院前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分类中,代谢性疾病就占前三位.我院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份院前内科昏迷患者395例,均在现场做了快速血糖的检测,其中与血糖相关的昏迷患者就有58例,占了14.68%.

  • 标签: 昏迷 院前急救 快速血糖检测
  • 简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每组在抢救中除了采用止血、输血、输液等相同措施外,对照组输入复方乳酸钠溶液10-20ml/M,治疗组输入等量的高氧液。结果:治疗组血压回升、心率降至正常、尿量和血气恢复正常及末梢循环改善所需时间均明显提出前,较对照组少(P〈0.01)。

  • 标签: 休克患者 高氧液 静脉输注 重度 急救 复方乳酸钠
  • 简介:目的:探讨急救干预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经我院急诊120确诊为ST段抬高型AMI患者58例为急救组,同期自行入院确诊ST段抬高型AMI患者74例为自救组。观察2组患者间首次医疗接触(FMC)时间、发病-再灌注时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溶栓治疗的比例,住院期间血管再通率、治愈率、并发症、死亡及住院天数。随访观察1、3和6个月时2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射血分数(EF)、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死亡发生率等。结果:急救组的FMC时间(19.54±8.66)min,发病-再灌注时间(113.27±10.16)min,均低于自救组[分别为(50.85±11.46)、(135.69±12.25)min,均P〈0.05)];急诊PCI比例为29.3%,高于自救组的13.5%(P〈0.05);急救组溶栓的比例(20.7%)与自救组(24.3%)无显著差异;急救组血管再通率及治愈率分别为77.6%和81.0%,均高于自救组60.8%和59.5%(均P〈0.05);急救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5.9%,平均住院日为(18±9)d,均低于自救组48.7%和(32±16)d(均P〈0.05)。随访期间,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3个月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急救组低于自救组(均P〈0.05);而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时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急救组低于自救组(均P〈0.05),而在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救干预能够降低AMI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死率,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急救 急救延误 预后
  • 简介:急性脑血管病(ACVD)是我国城乡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脑血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年来随着对ACVD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病死率降低,但仍有很高的致残率。陈志军等认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延迟就诊是影响患者病死率、致残率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基层医院,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院前急救 改良流程 转运
  • 简介:放射治疗学已有百余年历史,对成年人的癌症来说,放射治疗目前仍是仅次于手术的治愈性手段。放射治疗学家的目的是给肿瘤组织致死性剂量的电离辐射;辐射对DNA的损伤将导致细胞死亡,尤其是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辐射对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影响的差异决定于以下几方面:

  • 标签: 放射治疗 辅助性放射治疗 治疗类型 治疗计划 肿瘤
  • 简介:新发2型糖尿病的强化治疗对新发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含胰岛素泵治疗,我科目前拥有包括Minimed在内的先进胰岛素泵6台)。可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缓解新发的2型糖尿痛,使部分患者达到长期满意控制,有些患者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最长者已达3年之久)不需要任何降糖药物。

  • 标签: 2型糖尿病 治疗 胰岛素 强化治疗
  • 简介:静脉采血是协助临床诊断疾病,为治疗提供依据的主要手段,也是临床上基础护理的重要内容。采血时一般患者都选择粗、直、比较充盈的血管,如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桡静脉等。但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外周血液循环差,血管萎陷、扁平、弹性差,呈条索状,浅静脉消失,此时采血不易抽出足够血量,必须选择较大的静脉穿刺。

  • 标签: 股静脉 穿刺采血 综述
  • 简介: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至今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近年来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望成为心力衰竭新的治疗途径.然而,潜在治疗靶基因的选择、向大动物模型的过渡以及提高病毒转染技术的效率仍是目前难以克服的困难.本文仅就目前体内心肌基因转染技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力衰竭 基因治疗 基因转染
  • 简介: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是由小干涉RNAs介导的转录后基因沉默,能引起序列特异性的mRNA降解,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本文介绍了RNAi的作用机制,小干涉RNA(smallinterferenceRNAsiRNA)的制备以及RNAi技术在哺乳动物中的应用,在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治疗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前景.但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阻断方法,由于我们对RNAi的机制尚不完全明了,RNAi技术的应用在方法学等方面尚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

  • 标签: RNA干扰 基因功能研究 基因治疗
  • 简介:许多人儿时把玩过小磁体,隔着障碍物用磁力移动书钉之类的小铁件。磁场力的这种非接触的跨空间作用方式,为各领域进行遥控操作提供了科学基础。随着医学三维影像技术与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的发展,日益完善的遥控磁导航技术(magneticnavigationtechniques,MNT)正改变着心血管、神经、消化、呼吸、泌尿等领域的介入手术操作方式和治疗效果。

  • 标签: 介入操作 导航技术 遥控 应用 心脏 自动控制技术
  • 简介: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技术是一种双链州double-strandedRNA,dsRNA)触发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Post-Transcrip-tiolalGeneS]lendng.PTGS)。自1998年Fire等发现并明确提出“dsRNA介导的RNA干扰”概念后,由此衍生而来的RNA干扰技术得到广泛重视并不断发展成熟,在基因功能。

  • 标签: RNA干扰技术 疾病研究 血液 基因沉默机制 序列特异性 DSRNA
  • 简介:心血管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已波及全球,是许多富裕国家的主要灾难之一。20世纪80年代,冠心病居美国死亡人数及死因顺位前10位死因之首,占死亡人数的24.1%。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达到10~26/10万。随之而来的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数量的不断增加,美国每年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数超过100万,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 导航技术 冠心病介入治疗 应用 心血管病 死因顺位
  • 简介:精神活动是人脑功能的体现,精神障碍的诊疗靶器官首先应是大脑。所有神经元传递信息以及与其他细胞通信是通过一个电刺激(去极化)从树突经过细胞体传递到突触。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精神障碍 大脑
  • 简介:随着消化内镜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超声(EUS)的应用,使得胰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在US、CT、MRI等技术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同时,ERCP和EUS相关介入技术的发展,使得获取胰液、胰腺细胞或组织标本成为可能,进行胰腺疾病的病理学、细胞学或分子生物学诊断得以实现。从而提高了胰腺疾病的诊断率和胰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水平。

  • 标签: 胰腺疾病 疾病诊断 内镜技术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分子生物学诊断 诊断水平
  • 简介:2013年《科学》杂志提出了6个当年最值得关注的科学领域进展,其中之一便是单细胞测序。如果将成千上万个细胞一起进行研究,就会模糊对细胞之间异质性(heterogeneity)的认识。一般认为,当研究深入到单细胞层面时,研究者可能失去对整个系统的把控,但如果在整个系统中挑选多个单细胞进行研究,则可能重建出整个系统,并能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单细胞测序 肿瘤 转录组异质性
  • 简介:本刊近期将试用二维码扫描技术,请作者在投稿的同时,将与稿件相关的手术操作过程、电镜下的动态图等小视频提供给编辑部。届时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将直观地看到作者的操作过程,二维码扫描将使作者的科研成果更加生动形象地与读者分享,使医学科学得到更有效的传播。

  • 标签: 扫描技术 二维 试用 操作过程 生动形象 医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