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4 个结果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exacerbation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AECOPD)是指COPD的急性起病过程.其特征是患者呼吸系统症状恶化.超出日常变异.并且导致需要改变药物治疗。AECOPD是COPD临床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频繁急性加重对生活质量产生巨大影响,并加速肺功能下降.也是患者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临床治疗
  • 简介:无创通气是指不经人工气道(气管切开或气管内插管)进行的机械通气,患者通过鼻罩、口鼻面罩或头罩等与呼吸机相连进行辅助通气,与绕开上气道的气管插管、喉罩、气管切开等有创方式存在显著区别。与有创通气相比,无创通气具有以下优点:①无须建立人工气道,避免了相应的并发症,如咽喉部损伤、出血、水肿、皮下气肿等。②不破坏上气道的防御和保护机制,患者可以交谈、咳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大大下降。③上机、撤机操作容易,技术简单,患者容易接受。④费用较低,亦可于家庭中使用。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无创性通气因其上述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按类型又可分为以下三种:正压通气、负压通气及高频通气。其中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NPPV)在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中最常用。相比常规治疗而言,多项RCT及荟萃分析均显示,NPPV可降低AECOPD的气管插管需求率(28%)、住院时间(4.57天)以及院内病死率(10%)。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AECOPD 急性加重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气管切开 人工气道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的患病率为8.2%,其中每年约有数百万COPD患者反复发生急性加重(AECOPD),因COPD而死亡的人数每年可达100万以上。本文就有关免疫增强治疗AECOPD等问题作一简述。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免疫增强治疗 急性 COPD患者 AECOPD 呼吸系统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逐年降低相比,其死亡率在近年来反而有所增加。COPD出现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气流受限,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是患者反复入院的主要原因。近一半的COPD急性加重是由于呼吸系统的细菌感染导致的。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流感嗜血杆菌 急性 PULMONARY DISEASES 疾病死亡率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治疗、吸氧、止咳、化痰、平喘以及抗感染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72h动脉血气以及生命指征.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4h、72h后的动脉血气以及生命指征都较治疗前改善.且实验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以很好地改善呼吸情况、提升呼吸的舒适度,延缓病情发展,同时还具有快捷方便、无创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肺阻塞性疾病 治疗
  • 简介:<正>经头颅CT或MRI证实脑梗塞且入院时血压增高1038例,于急性期用20%甘露醇125ml或速尿20~40mg/次,2~4次/天脱水,减轻脑水肿。并用钙离子拮抗剂或ACEI降压,血压≥200/120mmHg者用压宁定50mg静滴降压。治疗过程中因降压过度,脑灌注不足再发脑梗塞36例。入院时平均动脉压(MABP)134.78~165.25mmHg,再发时71.48~125.53mmHg。应重视

  • 标签: 脑梗 急性期 降血压 发脑 临床分析 脑灌注
  • 简介: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为观察组,选择门诊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缓解期患者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RP值;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CRP值的变化。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值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RP明显增高,而经治疗后,病情好转,CRP值明显下降,故CRP的检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恶化提供较为有价值的诊断指标,同时又可作为观察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呼吸科常见的慢性疾病,被认为是一种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受累人群广泛,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COPD急性加重可明显增加死亡率^[1],细菌感染是COPD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细菌在稳定期COPD患者的下呼吸道定植已在国内外受到关注,下呼吸道细菌定植虽然可以无症状,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细菌定植 危险因素 感染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我国近期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8.2%。COPD病程中常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及需改变基础COPD常规用药为表现的急性加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象因子 大气污染物 氧化应激 反应性氧化产物
  • 简介: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的老年AECOPD患者140例,随机分为PCT指导治疗组(n=72)和常规治疗组(n=68),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PCT组通过血清PCT测定来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常规治疗组由医师根据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症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临床有效率、患者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时间及抗生素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炎性指标[白细胞总数和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PCT组患者白细胞总数和CRP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T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明显缩短(P<0.01),住院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另外,PCT组患者抗菌疗程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在老年AECOPD患者治疗中根据PCT水平使用抗生素可以达到有效治疗效果,可避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缩短住院时间,同时降低住院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降钙素原 抗菌药物 治疗结果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和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吸烟、空气污染、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这两种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上一个患者同时罹患该两种病的并不少见。感染是COPD和T2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使该两种病急性加重的主要诱因。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2型糖尿病 布地奈德 糖尿病患 安全性
  • 简介: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阿司匹林对小鼠消化道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45只20-25g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甲基纤维素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和双氯芬酸钠组,每组15只。术前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甲基纤维素、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随后进行在体I/R手术,24小时后,观察小鼠胃肠道粘膜的损伤程度,对粘膜出血点的数量及长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氯芬酸钠作为阳性对照药,对小鼠胃肠道粘膜损伤程度远远大于甲基纤维素和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组出血点个数(10.3±0.9vs.2.6±0.5)及粘膜损伤长度(19.1±2.2vs.3.1±0.4)uM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正常小鼠中相同剂量的阿司匹林未能引起小鼠消化道显著的出血反应。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了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粘膜的出血风险。

  • 标签: 阿司匹林 缺血再灌注 出血
  • 简介:目的观察麻杏五子汤配合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和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麻杏五子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浆NT-proBNP水平、ET-1水平以及心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3%,对照组为80.6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与ET-1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与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均显著增高,观察组患者SV、LVEF及C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肺活量(FVC)及呼吸流量峰值(PEF)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FEV1、FVC及P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杏五子汤配合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浆NT-proBNP、ET-1水平,改善心肺功能。

  • 标签: 肺心病 治疗 麻杏五子汤 低分子肝素 NT-PROBNP ET-1
  • 简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所谓的‘肾剂量’多巴胺在预防或者处理ARF中并没有作用.袢利尿剂在肾损害较轻的病人能够增加尿量,但是其导致的尿量增加并不能改善预后.如果胶体溶液,而不是晶体溶液被用于液体复苏治疗,则明胶溶液较羟乙基淀粉在预防ARF中更加有效.除了足够的液体复苏之外,惟一显示可以在重症病人减少肾功能衰竭危险性的干预措施是严格的血糖控制。

  • 标签: 急性肾衰竭 ARF 肾小球 肌酐 流行病学
  • 简介: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AML—M3白血病细胞成熟已经提高了无病生存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例如伊马替尼)可以提高费城染色体阳性ALL的生存率。可利用更有效的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治疗机会性感染。利用降低预处理强度的(“减量”)异基因移植使得老龄患者进行移植成为可能。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伊马替尼 异基因移植 治疗机 费城染色体 机会性感染
  • 简介:AP与急性阑尾炎同为外科急腹症,在大多数情况下,鉴别诊断并不困难,但当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血、尿淀粉酶不增高时,AP有可能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我院2005年7月至2008年4月,共转诊收治4例AP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急性胰腺炎 误诊 临床表现不典型 外科急腹症 鉴别诊断
  • 简介:自1967年首次报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来,针对ARDS的诱发因素、致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研究领域内对ARDS的认识由最早的临床征象描述进展到分子病理学和遗传易感性的分析.许多新的药物靶点不断出现.治疗的手段极其丰富。遗憾的是,由于该综合征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真正用于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降低病死率)只有小潮气量通气。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药物治疗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目前仍在上升[1],心肌梗死全球定义第3版[2]中指明肌钙蛋白及心电图改变是诊断主要依据,但肌钙蛋白和心电图改变受临床多种因素影响-([3]),脑出血患者也会出现心电图改变,且以ST-T改变最常见。目前脑出血合并心电图ST-T改变已逐渐被重视,称为"脑心综合征",本文报道我科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5岁,突发头痛、意识不清8h入院。

  • 标签: 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T 脑心综合征
  • 简介: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虽然目前ALI/ARDS发病机制以及相应的治疗手段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发病率和病死率仍较高.其病死率高达30%~40%。ALI/ARDS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的环节多.受损的靶细胞多。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发病机制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 简介:冠心病(CHD)在英国仍然是导致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它导致了22%的男性和12%的女性过早死亡。这些死亡大多数是由心肌梗死(MI)所导致,其中英国一年有260000例。在最近的10年里,CHD的死亡率已经有所下降,年龄在75岁以下的人群中,过早死亡已经减少了37%。这其中一半以上是由于主要的危险因素下降(主要是停止吸烟)所致;其余则是由于个体化治疗和二级预防。本文主要介绍MI的治疗。通过迅速和恰当的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个体化治疗 死亡率 危险因素 二级预防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