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糖尿病(DM)是我国的常见多发病,近年其发病率逐渐增加.约12%~25%的DM患者在病程进展中可并发足部溃疡,严重影响和威胁DM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DM足是DM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WHO(1999年)对DM足的定义:DM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深部组织的坏死.DM足的主要症状是下肢疼痛及皮肤溃烂,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静息痛和足部坏疽.因DM足造成的截肢者是非DM患者的15倍,其高发病率与致残率已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因此提高对本病认识和综合治疗极为重要.

  • 标签: 综合治疗 糖尿病 足溃疡 下肢感染 高发病率 常见多发病
  • 简介: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早的临床表现,是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显著增高的一个标志。早期检测微量白蛋白能够使个体化的积极治疗及早实施。早期发现微量白蛋白尿并尽早治疗,可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效果。1微量白蛋白尿的形成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正常肾小球基底膜只有3~4nm的微孔,并带有一层负电荷,具有孔径屏障和电荷屏障,使血浆中的带负电荷的中等分子及大分子蛋白质不易通过。白蛋白是

  • 标签: 尿白蛋白 白蛋白研究进展
  • 简介:病历摘要一、病史患者,女,48岁.已婚,维吾尔族.因“反复血尿、皮肤瘀点、瘀斑8个月”于2006年7月入院。患者于2005年11月因无明显诱因而出现肉眼血尿、皮肤瘀点、瘀斑至当地医院就诊.经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腺性膀胱炎”,给予电切术治疗,术后血尿不止.皮肤瘀点、瘀斑增多。

  • 标签: 血尿 蛋白尿 瘀斑 纤溶亢进 凝血机制异常 系统性淀粉样变性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30岁,因“阴囊肿大、疼痛10天”于2015年7月17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6℃,血压131/73mmHg;急性病容,神志清,精神差,贫血貌,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阴囊肿大,皮温升高,可扪及右侧附睾肿大,约5cm×6cm,轻压痛,左侧正常;睾丸在阴囊内,质中,右侧睾丸肿大,压痛,左侧正常。

  • 标签: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溶血性尿毒症 血浆置换
  • 简介:<正>对54例慢性肺心病合并顽固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立其丁、速尿。结果:治疗组明显缩短用药时间,明显改善肺心功能。提示多巴胺、立其丁、速尿三药合用对慢性肺心病合

  • 标签: 顽固性心衰 多巴 立其丁 心功能 静脉滴注 三药
  • 简介:上海地区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中,超过40%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其中以胃癌和结直肠癌最为常见。胃癌是中国人群第2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发病数的12.67%[2]。过去40年来,与世界多数国家一样,我国主要肿瘤登记点的胃癌年龄标化发病率都呈下降趋势[3],而结直肠癌已成为我国第3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数的10.30%,

  • 标签: 胃肠肿瘤 预防 流行病学
  • 简介:<正>《回生灵》编辑部:《回生灵》报1995年第8-9期(1995年5月1日)第四版"搞好科研,多出成果"一文中,述及:"中药回生灵治疗难治结核病为主要研究课题……科研人员包括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许多著名的结核病专家,也都参加

  • 标签: 回生灵 结核病 卫生部 控制中心 编辑部 研究课题
  • 简介:目的:探讨上海郊区非糖尿病人群中低水平清蛋白尿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在上海市嘉定区选取1548名正常清蛋白尿[尿清蛋白/肌酐(UACR)〈30mg/g]的非糖尿病居民,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和尿的生化检测以及baPWV检测,分析人群UACR水平与baPWV的相关性。结果:①按UACR值四分位分组,随着UACR水平的升高,UACR下四分位组到上四分位组的baPWV值分别为(1459±280)、(1506±311)、(1554±349)、(1621±349)cm/s;动脉硬化患病率分别为51.93%(202/389)、57.25%(221/386)、65.03%f251/386)、71.32%(276/387),组间趋势明显(趋势P〈0.0001)。②Pears013-相关分析显示,baPWV与UACR呈显著正相关(r=0.190,P〈0.0001)。③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Al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估测。肾小球滤过率、高血压、目前吸烟、目前饮酒、是否大量运动等传统心血管影响因素后,与下四分位组相比,UACR位于第2、第3及上四分位组患动脉硬化的风险逐渐增高,比值比(0R)[95%可信区间(CI)1分别为1.50(1.04-2.151、1.63(1.12-2.36)和1.67(1.13-2.49),趋势P=0.0304。结论:非糖尿病人群中,UACR在参考范围内的微量增加与baPWv升高明显相关,低水平清蛋白尿是非糖尿病人群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低水平清蛋白尿 肱踝脉搏波传播速度 动脉硬化
  • 简介:2011年9月联合国在俄罗斯召开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diseases.NCD)的高水平会议(highlevelmeeting)。这是动员全球行动应对NCD危机的重要机遇。NCD的全球重负在快速增长.这已成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严重障碍。

  • 标签: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心血管病 预防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6月11日,WHO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随着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快速增多,如何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应急物质 储备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J型贮袋在高龄患者保肛手术后改善排便机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2年2月至2003年8月诊治的39例高龄(≥75岁)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成两组,传统的结肠断端与直肠肛管直接端端吻合组(直吻组),结肠J型贮袋与直肠肛管行端侧吻合组(贮袋组),对保肛手术后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术后排便次数正常的时间:贮袋组优于直吻组(P〈0.01)。术后3个月、半年,贮袋组平均排便次数明显少于直吻组(P〈0.05);延缓排便控制能力、失禁综合评分、区分排便排气能力等指标均优于直吻组(P〈0.05);但术后1年及1年半,两组便能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贮袋组直肠测压值优于直吻组。术后便情况满意率贮袋组高于直吻组。采用贮袋吻合术后便秘的发生率高于直接吻合术(P〈0.01)。结论(1)高龄不是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术的禁忌证;(2)采用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术能够明显改善高龄患者术后1年内控便功能。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结肠J型贮袋 年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