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源性急性胰腺炎(biliaryacutepancreatitis,BAP)是因胆道疾病而诱发的AP,其病因主要是胆囊(或胆管)结石迁移过程中造成Oddi括约肌水肿、痉挛或嵌顿在Vater壶腹,导致胆汁胰液逆流致胰酶激活,继而产生胰腺和全身炎性反应。我院近年来共收治单纯由胆道疾病导致的BAP38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胆道疾病 疾病处理 ODDI括约肌 VATER壶腹 全身炎性反应
  • 简介:近年来非源性急性胰腺炎(non-acutebiliarypancreatitis,NABP)的发病率已呈逐步上升趋势,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共收治NABP152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2例中,男93例,女59例。平均年龄57.6(27—9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16.5(3—96)h,并存高血压、冠心病者54例,慢支、肺气肿等21例,糖尿病36例。152例既往均无胆道疾病或有系手术史。

  • 标签: 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临床分析 胆系手术史 平均年龄 入院时间 胆道疾病
  • 简介:由于幼儿自控能力差,习惯把各种小物体放人口中,所以幼儿上消化道异物很常见,但幼儿上消化道异物的取出有一定的困难。我们近年来应用普通胃镜取出幼儿异物共7例,均取出成功。

  • 标签: 普通胃镜 异物取出术 幼儿 上消化道异物
  • 简介:急性源性胰腺炎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占急性胰腺炎的50%~70%。其中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bilesevereacutepancreatitis,BSAP)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死亡率高,提倡“个体化治疗方案”,是临床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难题。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内镜介入治疗已逐步应用于源性急性胰腺炎。为评价经内镜治疗BSAP的疗效,将我院2006年至2009年经内镜治疗的14例和同期常规治疗的21例BSAP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胆源性 内镜治疗
  • 简介:1前言20世纪的NSABPB-06试验奠定了早期乳腺癌乳手术加放疗等同于乳房切除术之后,乳腺癌乳手术逐渐成为发达国家手术治疗的主要方式。

  • 标签: 乳腺癌:保乳手术 舌型皮瓣
  • 简介:目的比较胃旁路术(GBP)与胰转流术(BPD)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机制。方法40只糖尿病GK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GBP组、BPD组、饮食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GBP组、BPD组分别行GBP及BPD手术;饮食控制组大鼠每天给予基础饲料15g,自由进水;对照组不限食量。记录手术时间、死亡率。每周测空腹体重。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8、16周的空腹血糖、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GBP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5±4)min,BPD组为(35±6)min;GBP组大鼠死亡1只,BPD组死亡3只,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治疗前各组大鼠血糖、瘦素及IGF-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对照组大鼠血糖及瘦素均无明显变化。饮食控制组大鼠治疗后2周起血糖及瘦素水平开始下降,第4周时显著降低,并持续至16周(P〈0.05),但血IGF-1水平无明显变化。GBP组与BPD组大鼠治疗后2周起血糖及瘦素水平开始下降,而血IGF-1水平开始升高,并持续至16周[血糖:(6.8±1.0)、(6.3±0.8)mmol/L比(13.9±2.6)、(14.1±2.4)mmol/L;瘦素:(16.1±3.3)、(17.2±3.2)pg/ml比(29.4±3.9)、(29.4±3.9)pg/ml;IGF-1:(166.1±8.3)、(142.2±8.2)ng/L比(119.4±8.8)、(109.8±7.9)ng/L,P值均〈0.01],但这两组的血糖及瘦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而GBP组大鼠血IGF-1水平较BPD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GBP和BPD均能较好地控制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其机制可能与瘦素的降低及IGF-1的升高有关。GBP在手术时间、死亡率及增加血IGF-1水平等方面优于BPD。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胃旁路术 胆胰转流术
  • 简介:本文将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2001—2005年收治的心综合征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3例患者介绍如下,并分析其误诊原因。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3例患者中,男9例,女4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58岁。1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表现为心前区疼痛5例,伴上腹部痛2例,阵发性心悸、气短5例,发作性胸骨后压榨样疼痛3例,4例胸痛时伴有低热、恶心、呕吐。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胆心综合征 误诊原因 临床分析 心前区疼痛 阵发性心悸
  • 简介:目前,乳腺癌的发病率居国内外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由于乳术后肿瘤残腔的局部改变,传统的乳手术联合全乳及瘤床加量外照射无法精确定位且整个疗程较长。采用术中放疗(intra-operativeradiationtherapy,IORT)能很好的避免呼吸运动及体位改变带来的影响,并在术中即刻对瘤床进行精确照射。对患者而言,IORT缩短放疗周期并减少对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照射,从而使IORT具有方便、易接受、并发症相对较少、美容效果好等优点。近年来,对早期乳腺癌的乳治疗越来越多的肿瘤防治中心采用乳手术联合10RT的方式并对术中放疗的适应证、方式、剂量、疗效及预后做了相关研究。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保乳手术 术中放疗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胰管汇合异常(APBDJ)的诊断、治疗及其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确诊的52例APBDJ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式,用直观模拟标度尺(VAS)评分来评估治疗前、后腹痛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发生率为80.8%。常并发胆管结石(38.5%)、慢性胰腺炎(25.0%)及急性胰腺炎(15.4%)。经ERCP确诊的患者中,磁共振胰管成像(MRCP)的检出率为18.6%。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留置鼻胆管引流(ENBD)(61.5%)、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EST)(47.7%)及内镜下逆行胆管引流(ERBD)(23.1%)。经治疗后,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1.2±0.8)分比(5.8±1.6)分,P〈0.05]。结论:APBDJ的主要症状为腹痛,胆管结石及急慢性胰腺炎发生率较高。ERCP是APBDJ一种可靠的诊断手段。可根据患者合并症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内镜治疗措施,有效改善症状。

  • 标签: 胆胰管汇合异常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下留置鼻胆管引流 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
  • 简介: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胰腺实质局部或弥漫性的慢性损伤及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胰腺功能不全。其病理变化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由于CP致病因素复杂、发病机制不甚清楚,早期诊断困难,其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术前的影像学检查有时难以对一些伴随病变作出全面的判断,需要在术中进一步仔细探查,有时单一的术式不能解决胰腺多种的形态改变,需联合应用数种术式方能改善CP的手术效果。现将我院治疗的4例胰性CP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外科治疗 假性囊肿 纤维组织增生 影像学检查 慢性损伤
  •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危重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栓术后的诊治经验,探讨持续性静脉滤过(CVVHD)治疗在此类患者动脉栓塞栓术后改善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5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7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按照患者或家属意愿,根据是否采用CVVHD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m=21)和对照组(Ⅳ=26)。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情况,重点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术前出现肢体发绀、僵硬症状的比例更多(P〈0.05);治疗组患者血钾、肌酐及尿素氮恢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13.5±1.6)vs(18.2±2.1)d,P=0.043]、住院期间死亡率显著降低(9.5%vs19.2%,P=0.027)。结论老年危重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术后积极进行CVVHD治疗可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减少死亡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动脉栓塞 连续性静脉滤过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方法对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在常规糖尿病治疗,血糖控制相对满意的基础上,治疗组用弥可500ug,肌注1次/d,怡开120U,口服,3次/d;对照组只用弥可500ug,肌注,1次/d。疗程均为6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2%,对照组总有效率61.7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弥可联合怡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联用方法。

  • 标签: 弥可保 联合用药 怡开 药物治疗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急性源性胰腺炎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梗阻性和急性非梗阻性两种类型.急性梗阻性源性胰腺炎是指影像学提示有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扩张,同时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胆汁淤积的胰腺炎,对于这类患者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对治疗及预防复发均具有肯定的作用,但对于有明确的胆囊结石、明显的肝功能损害、胆汁淤积,而没有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扩张的急性非梗阻性源性胰腺炎患者,需不需要行ERCP+EST+ENBD尚没有系统的研究和定论.

  • 标签: 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急性梗阻性 预防复发 临床分析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源性胰腺炎患者发病早期(72h内)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联合清胰颗粒治疗急性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以急性源性胰腺炎收住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患者245例。其中,发病72h内行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联合经鼻肠营养管鼻饲清胰颗粒及肠内营养患者133例(A组),对照组为同样于发病72h内行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并鼻肠营养管置入行肠内营养患者112例(B组)。比较2组的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WBC)恢复正常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降钙素原(PCT)降低水平、胰腺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腹胀缓解时间(3.8±3.2)d、腹痛缓解时间(2.6±2.1)d、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2.8±1.6)d、WBC恢复正常时间(2.6±1.3)d、总住院时间(9.4±2.1)d及术后PCT水平(2.59±2.33)ng/ml均明显优于B组(分别为(5.2±2.4)d、(4.9±2.7)d、(4.4±3.7)d、(4.1±2.7)d、(12.6±3.3)d、(3.98±3.03)ng/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胰腺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72h内)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可解除病因、阻止急性源性胰腺炎病情进展,经鼻肠营养管尽早给予肠内营养可恢复肠黏膜屏障、恢复机体内环境平衡:临床疗效观察证实联合应用清胰颗粒可进一步减轻患者症状、实验室指标并缩短总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胰胆管支架 清胰颗粒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 简介:乳腺癌乳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女性特征损害较小的特点,在保留乳房外观美容的同时,兼顾了术后的功能恢复,目前在国内外乳腺癌的治疗中是个热点,而放疗是乳腺癌乳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放疗常引起患者一系列消极心理反应,进而影响放疗疗效和生活质量,故有效的心理干预非常重要。

  • 标签: 心理干预 乳腺癌 保乳术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应用侧胸壁血管带蒂复合组织瓣重塑乳腺癌乳术乳房外形,并观察其术后效果。方法兰州市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对10例乳腺癌患者接受该手术方式,利用侧胸壁动静脉血管作为血管蒂转移该组血管支配的远端复合组织瓣来修复填充乳腺癌乳手术后所形成的乳房大体积缺损残腔,以期达到乳腺癌乳手术后乳房良好的外形。结果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约20~30ml,手术时间2~3h,无输血病例,平均住院天数11.5(10~15)d,手术后切口无感染,愈合良好。10例均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2~20)个月,无患肢水肿、失对称性及局部复发等并发症,乳房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结论该手术方式针对肿物较大但乳意愿强烈的患者而言是有效、安全、经济的手术方式。

  • 标签: 侧胸壁血管 带蒂复合组织瓣 乳腺癌保乳手术 重塑乳房外形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J型贮袋在高龄患者肛手术后改善排便机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2年2月至2003年8月诊治的39例高龄(≥75岁)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成两组,传统的结肠断端与直肠肛管直接端端吻合组(直吻组),结肠J型贮袋与直肠肛管行端侧吻合组(贮袋组),对保肛手术后控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术后排便次数正常的时间:贮袋组优于直吻组(P〈0.01)。术后3个月、半年,贮袋组平均排便次数明显少于直吻组(P〈0.05);延缓排便控制能力、失禁综合评分、区分排便排气能力等指标均优于直吻组(P〈0.05);但术后1年及1年半,两组控便能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贮袋组直肠测压值优于直吻组。术后控便情况满意率贮袋组高于直吻组。采用贮袋吻合术后便秘的发生率高于直接吻合术(P〈0.01)。结论(1)高龄不是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术的禁忌证;(2)采用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术能够明显改善高龄患者术后1年内控便功能。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结肠J型贮袋 年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