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Klinefelter综合征(Klinefeltersyndrome,KS)又称曲细精管发育不全症,是男性性腺机能减退最常见的原因,发病率在男性中为1‰-2‰,由麻省总医院Klinefelter等在1942年首先提出该病,是一种常见的性染色体数目异常,

  • 标签: Klinefeher综合征 糖尿病 不育
  • 简介:乳腺错构瘤是由Arrigoni等在1971年首次提出的。乳腺错构瘤是由乳腺腺体组织、脂肪组织、纤维组织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良性病变。常见于35岁以上女性,直径介于1~17cm,可能是由于发育不全而不是真正的肿瘤。

  • 标签: 乳腺癌 错构瘤
  • 简介: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是临床十分棘手的问题,药物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极为有限。再灌注治疗方面,经过筛选的老年人早期进行血运重建对于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即使不适宜介入治疗的患者接受适当的溶栓治疗方案总体结局也要优于药物保守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尚需谨慎。尽管新型循环辅助装置尽管显示了良好的前景,但在老年人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老年人 心源性休克
  • 简介:本文回顾了1例88岁男性原发胆汁淤积性肝硬变合并乳糜胸患者的诊治.患者以发热、咳嗽、咯痰伴喘憋为首发症状,入院后发现胸水并确诊为真性乳糜胸.排除了肿瘤、结核等乳糜胸的常见病因后,结合腹部CT及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阳性,考虑为原发胆汁淤积性肝硬变导致乳糜胸形成.在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术后患者恢复好,多次复查胸片未见胸水生长.希望通过本病例,提高临床医师对老年乳糜胸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综合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乳糜胸 原发胆汁淤积性肝硬变 诊断 治疗
  • 简介:本文报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8例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yperparathyroidism,HPT)患者中的3例(5.2%),因同期被诊断TC行T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率与文献报道相似。其中2例为原发性HPT合并PTC,1例为继发性HPT合并PTC。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6(9—41)个月,患者恢复良好,均无低钙和复发,报道如下。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癌 甲状旁腺切除术
  • 简介:目的观察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alciumchannelblocker,CCB)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ACEI)联合β受体阻滞剂(β-blocker)基础上治疗高血压合并轻度慢性心衰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观察组,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分别测血压、心率、左室舒张末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福辛普利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衰,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高血压合并轻度慢性心衰患者中,福辛普利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基础上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有效血压达标并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

  • 标签: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Β受体阻滞剂 慢性心衰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vWF水平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关系。方法入选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本院1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对患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依据夜间收缩压较白昼收缩压下降百分率分为杓型组(n=23)、非杓型组(n=70)和反杓组(n=67)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患者血浆vWF水平。结果各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三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脂、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肌酐、诊室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反杓型组的nSBP较杓型组明显升高(P〈0.05),反杓型组nSBP较非杓型组明显升高(P〈0.05)。血浆vWF水平非杓型组明显高于杓型组(984.74±219.27,717.32±241.09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杓型组与杓型组比较有差异(1019.99±256.64,717.32±241.09P〈0.05)。结论血浆vWF水平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与血压节律相关。

  • 标签: VWF 动态血压 血压节律
  • 简介:目的讨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负荷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经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并合并高血压患者(n=738例),按照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进行严重程度分组,分为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n=295例)、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n=219例)和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n=244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测量所得的血压值超过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血压界限的比例(白天〈135/85mmHg夜间〈120/70mmHg),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全天、白天及夜间SBP、DBP负荷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并进一步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冠脉双支及三支病变患者夜间SBP负荷高于单支病变组,夜间SBP负荷与冠脉病变支数相关(R~2=0.0124,P=0.02)。进一步将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和两支以上病变组,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了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发现夜间SBP负荷与冠脉严重程度相关(OR=1.67,95%CI1.25-2.77,P=0.026)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夜间SBP负荷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 标签: 高血压 冠心病 血压负荷
  • 简介: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抗肿瘤治疗前后的营养状态,为更好地对患者进行营养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肿瘤中心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比较患者抗肿瘤治疗前、肿瘤治疗结束4周时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应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结果与抗肿瘤治疗前比较,肿瘤治疗结束后4周时患者的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的比例显著增加(P〈0.01),患者NRS2002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在抗肿瘤治疗后营养水平显著降低,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增加,该对该类患者应进行动态营养筛查和评估,及时为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进行营养支持,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结直肠癌 2型糖尿病 营养 营养风险 体质量
  • 简介:目的通过乳酸清除率及SOFA评分的变化,观察左卡尼汀注射液通过代谢复苏对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脓毒症患者53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以下简称A组)和左卡尼汀组(以下简称B组),观察两组乳酸清除率及治疗前后SOFA评分和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于治疗第一天0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动态检测乳酸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乳酸清除率均有改善,但B组乳酸清除率分别为18.29±13.85、65.62±9.64、84.27±4.27,显著高于A组(13.64±12.37、53.09±9.12、70.31±5.15,P均〈0.05),治疗第3天(3d)、第7天(7d)的SOFA评分显著低于A组,LVEF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卡尼汀注射液能通过代谢复苏有效减少合并心功能不全脓毒症患者早期的血乳酸水平,有助于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脓毒症 心功能不全 乳酸清除率 SOFA 左卡尼汀 代谢复苏
  • 简介:目的探讨阿米卡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CHF并肺部感染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米卡星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7~14d.比较两组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症状缓解时间、疗效及细菌清除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心率、PaCO2及PaO2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呼吸、心率及PaCO2均显著降低,而PaO2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湿啰音[(4.3±1.2)vs(6.0±2.1)d]、气喘[(2.2±1.4)vs(3.5±1.7)d]、咳嗽[(5.2±1.3)vs(7.4±1.8)d]及高热[(2.4±1.1)vs(3.5±1.2)d]的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疗效(94.0%vs76.0%)和细菌清除率(71.4%vs47.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米卡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CHF并肺部感染优于单纯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

  • 标签: 心力衰竭 感染 阿米卡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
  • 简介: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ArteryStent,CAS)对于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期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包括中国阜外医院于2005年12月-2014年12月60名合并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组1为27名患者接受单侧CAS后同期接受非体外循环下CABG,组2为33名患者接受单侧CEA后同期接受非体外循环下CABG。记录并分析患者主要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CAS-CABG组患者术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和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4.81%和0%,CEA-CABG组患者术后MACCE和死亡的发生率均为3.03%,两组患者间术后MACCE事件和死亡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EA-CABG组比较,CAS-CABG组术后24h胸液引流量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EA-CABG组比较,CASCABG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单侧CAS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与同期单侧CEA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对于冠心病合并重度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近期疗效均满意。同期单侧CAS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较同期单侧CEA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术后住院时间缩短。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价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入选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ACS合并DM患者10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每组50例.PCI术后24~48h行血栓弹力图检测,比较两组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以及最大血凝块幅度(MAADP).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呼吸困难的发生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AA抑制率[(72.3±26.6)%vs(54.0±31.4)%,P=0.041]和ADP抑制率[(76.5±22.1)%vs(43.4±28.7)%,P=0.016]均显著增高,MAADP幅度显著降低[(33.2±10.5)vs(48.2±13.6)mm,P=0.024].替格瑞洛组AA抑制率〈50%(14.0%vs38.0%,P=0.006)和ADP抑制率〈30%(6.0%vs28.0%,P=0.003)的患者数量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术后6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显著降低(8.2%vs22.9%,P=0.045);两组出血事件和呼吸困难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ACS合并DM患者,PCI术后服用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疗效明显优于氯吡格雷.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糖尿病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栓弹力图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