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我院新生儿病区新生儿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统计1996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新生儿病区新生儿细菌感染患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对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2001年以前新生儿细菌感染检出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首位,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随着年代推移,CNS、肠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条件致病菌感染呈增加趋势。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和诺氟沙星对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而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红霉素耐药率相当高;大肠杆菌对亚胺培南、诺氟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卡那霉素敏感率较高,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钠、头孢哌酮钠耐药率较高;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哌拉西林钠药物敏感率较高;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呈现耐药。结论:CNS、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机会致病菌成为新生儿感染中常见致病菌;新生儿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性越来越普遍,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抗感染是有效治疗新生儿感染关键。

  • 标签: 新生儿 感染 抗菌药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病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间我院诊治12例妊娠期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栓塞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例血栓发生在妊娠期,8例发生在产褥期;3例合并肺栓塞,1例死亡;经过溶栓治疗,11例预后良好.结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原因是妊娠期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高危因素是剖宫产、产时使用止血药、有妊娠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辅助检查以超声为首选,早期抗凝治疗是主要及有效方法,对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症高危因素围妊娠期患者,应加强预防措施.

  • 标签: 妊娠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鲁木齐PMOP发病规律与西北燥证相关证候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诊治189例PMOP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般资料进行统计,内容包括年龄、身高、体重、民族,参考《中医虚证辩证参考标准》和《血瘀证诊断标准》以及刘庆思主编《实用骨质疏松防治指南》(广州出版社,2001年)结合西北燥证辨证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定,分析乌鲁木齐PMOP发病规律与西北燥证相关证候相关性。结果入选189例患者中,104例肾虚血瘀证,占55.03%;34例肝肾阴虚证,占18.52%;29例脾肾两虚证,占15.34%;乌鲁木齐PMOP发生率与年龄、民族、遗传因素、营养因素以及骨扫描值关系密切(P<0.05)。结论乌鲁木齐PMOP发病规律与西北燥证存在相关性,应根据影响因素制定相应解决方法,降低PMOP发生率。

  • 标签: 乌鲁木齐 PMOP 发病规律 西北燥证
  • 简介: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晚期最主要并发症之,临床上常表现为大量腹水、食道静脉曲张、凝血功能紊乱、血小板减少症。除此以外,相当部分病人存在周围血管扩张征象,如肝掌、蜘蛛痣以及低血压。肝硬化

  • 标签: 相关性肺 肺疾病 门静脉高压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病原体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00年11月~2002年1月住院52例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和细菌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52例患者获得性肺炎发病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侵入性治疗、意识障碍、应用制酸剂、高龄,其发病相对危险度分别为7.82、5.58、2.68、2.53、1.24;②痰培养共检出病原菌128株:G-杆菌93株(占72.66%),G+球菌22株(占17.19%),真菌13株(占10.16%);③128株致病菌对所选抗生素有很高耐药率.结论:机械通气、侵入性治疗、意识障碍、应用制酸剂、高龄是ICU获得性肺炎主要危险因素;G-杆菌是获得性肺炎主要致病菌,真菌感染有增加趋势.

  • 标签: 重症监护 医院感染 肺炎 危险因素 致病菌
  • 简介:本书由我国著名急诊医学专家、国际急诊医学联合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前主任委员王镗教授主持并邀请全国急诊医学界权威专家共同编写。全书内容系统而全面,科学性、指导性强。全书共计278万字,分为11篇120章,详尽阐述

  • 标签: 书简介 医学书 急诊医学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预后差患儿意识障碍时间、发热时间、惊厥发作时间均明显长于预后好患儿,预后差患儿入院时多伴有惊厥、意识障碍、肢体运动障碍、颅神经麻痹及其他脏器功能损害,预后差患儿脑脊液白细胞低于预后好患儿,脑电图高度异常比例高,多伴有脑CT异常及低钠血症,(P均〈0.01)。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差相关因素为:意识障碍、发热、惊厥时间长,脑电图重度异常,脑脊液白细胞数低及低钠血症。

  • 标签: 预后 病毒性脑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手术实施全身麻醉存在医疗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科实施289例高龄患者全身麻醉临床资料,术中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维持麻醉中患者理想生理状态,观察高龄患者全麻效果和安全性。结果289例高龄患者全身麻醉后,麻醉效果均较满意,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麻醉意外及严重并发症,出现5例频发室性早搏,33例患者术中血压明显升高,12例患者血压下降,分别对症对症治疗得以纠正。结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应结合患者自身因素,充分做好术前相应评估和准备,术中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动态监测,维持麻醉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患者麻醉风险。

  • 标签: 高龄患者 全身麻醉 医疗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肺复苏(CPR)成功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我院256例接受CPR患者临床资料及合并症与心肺复苏成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急诊ICU心肺复苏成功率46%。年龄、性别及复苏前心脏电生理状况对CPR成功率无明显影响,合并有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脑疝CPR成功率下降。气管插管所需时间越短,复苏成功率越高。结论:在急诊ICU内CPR成功与患者原发病及合并症有关;与气管插管时间呈负相关

  • 标签: 心肺复苏 呼吸心跳骤停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与梗塞相关动脉关系.方法:对39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和冠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①下壁AMI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I<avL和ST段抬高Ⅱ<Ⅲ以及合并右室心梗者,梗塞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RCA);非ST段压低I<avL和非ST段抬高Ⅱ<Ⅲ梗塞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LCA);前壁和广泛前壁AMI时,STI、STavL抬高,STⅡ、Ⅲ、avF下降者梗塞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LAD)近段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观测值均较高.②前间壁AMI时,STI、STavL抬高,STⅡ、Ⅲ、avF下降均不能提示梗塞相关动脉为LAD或RCA(P均大于0.05).结论:急性下壁、前壁、广泛前壁心肌梗塞时体表心电图与梗塞相关动脉及其闭塞位置有明显相关性,有较好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 ST移位
  • 简介:目的:观察序贯透析改善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效果。方法:2003年7月至2009年7月我科血液透析时出现低血压即刻并发症患者23例,以使用序贯透析前6次普通血液透析为对照组(n=23),6次序贯透析为观察组(n=23)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两组透析前血压无显著性差异,透析结束后观察组血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析过程中最高血压和透析前血压差值低于对照组(P〈0.01),低血压发生例次及需补充高渗溶液处理例次均低于对照绢(P〈0.01).结论:序贯透析能有效改善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

  • 标签: 血液透析 即刻并发症 低血压 序贯透析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相关危险因素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60例血管性痴呆和200例无痴呆表现单纯脑梗塞组临床资料.结果:血管性痴呆与性别以及年龄无明显关系,与脑梗塞病灶数目有显著关系,与梗塞灶大小无明显关系,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嗜烟酒在血管性痴呆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而冠心病以及肥胖在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对于防治血管性痴呆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危险因素 脑梗塞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发生VAP22例临床资料。结果:22例VAP中治愈12例,死亡10例。结论:ICU中VAP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防治VAP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强机械通气患者护理。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 防治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急救和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百草枯中毒病人临床资料。结果:治愈9例,好转7例,死亡4例。结论: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早期反复彻底清除胃肠道毒物、减轻毒物对重要脏器组织损害、加强对重要脏器功能监测、作好口腔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有助于缩短病人救治时间,防止并发症,减少死亡率。

  • 标签: 百草枯 中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V感染及人工流产次数与宫颈癌相关性,且国内外尚无针对此类文献相关报道,故而本课题在保护母婴健康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现实意义。方法选自2012年01月~2015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与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门诊部进行HPV体检者,其中HPV感染阳性者共186例,根据体检结果进行将其分为G1组68例和G2组118例。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月经初潮年龄、首次性交年龄、宫颈炎、怀孕次数及人工流产次数)对入选HPV阳性者行HPV分型检测及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宫颈癌发生与月经初潮年龄、首次性交年龄、宫颈炎、怀孕次数及人工流产次数均有密切关系;G2组患者HPV水平显著低于G1组患者,两组间HPV检查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宫颈癌病变者HPV-DNA感染阳性率及水平均不同,两组患者HPV-DNA水平呈递增水平,且G1组HPV-DNA多集中于高水平,G2组则集中于中等水平。随着宫颈癌程度加重,其HPV-DNA水平呈增高趋势,且两者间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HPV感染及流产次数与宫颈癌发生有着密切关系,且HPV-DNA水平与宫颈癌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宫颈癌 HPV感染 人工流产次数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循证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吉林大学第医院收治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9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循证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VAP发生率以及两组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实施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4.85±1.46)天、(10.08±2.73)天,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后VAP发生率分别为8.89%(4/45)、22.22%(10/45),两组比较可见,观察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在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临床护理中,方面能够使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另方面,能够使VAP发生率有效降低,具有显著预防作用,该方案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应用价值 预防 机械通气时间
  • 简介:目的:总结肩关节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DRA)临床特点和磁共振(MR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具有肩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症状并排除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持性血透(MHD)患者12例为症状组,无症状MHD患者1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透析时间、β2微球蛋白(β2-M).MRI检查双侧肩关节,测量岗上肌肌腱与肩胛下肌肌腱厚度,观察骨质破坏情况.结果:症状组年龄、透析时间、血清β2-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组岗上肌肌腱和肩胛下肌肌腱增厚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症状组MRI检查阳性100%,对照组25%;症状组7例骨质破坏,对照组发现1例轻微骨质破坏.结论:年龄大、透析时间长患者更易表现出DRA临床症状,症状轻重与关节受损程度有关.MRI可有效发现DRA征象,无症状者肩关节也有MRI阳性发现,提示MRI对DRA早期诊断有肯定价值.

  • 标签: 肩关节疼痛 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 临床特点 磁共振诊断 MRI检查 无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P)发生可能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5月-2006年1月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103例临床资料。结果:PEP发生4例,发生率为3.9%,均为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发生PEP可能性大,PEP发生与输卵管妊娠结局及停经天数、术式有关,而与术前血B-HCG浓度无关。

  • 标签: 腹腔镜 输卵管妊娠 持续性异位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