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PICC患者期间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1-12月我院维护的100例PIC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行常规护理,B组在A组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对比该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自我护理能力。结果:B组患者总体治疗依从率为98.00%,显著高于A组患者的80.00%(P<0.05);同时B组患者在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与健康知识水平四个方面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PICC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升其对疾病知识的认知,从而促使其有更高的治疗依从性与更好的自我护理能力。因此,该护理措施值得在该类患者护理中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PICC置管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目的]了解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间和影响时间的因素,探讨预防PICC非计划拔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对2016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我院PICC导管门诊置入PICC导管的469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电话访谈。[结果]PICC导管平均保留时间为(5.69±2.73)个月,非计划拔率为97.87%(治疗结束、经济困难、放弃治疗、生活不便、维护不便及出现并发症);病人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情况、PICC院外使用情况与时间无相关性(P〉0.05),护士出院随访、置后住院复查次数、日常活动强度与时间存在相关性(P〈0.05);加强护士出院随访、置后住院复查次数多、有PICC院外使用情况存在会增加病人保留导管的意愿,而日常活动强度越大,病人保留导管的意愿越小,时间越短。[结论]肿瘤病人PICC非计划拔发生率高,技术性问题不是影响肿瘤病人时间的关键所在,应重点关注PICC导管合理应用问题,制订相应管理对策,降低病人非计划性拔发生率。

  • 标签: 肿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带管时间 影响因素 非计划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肺癌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将纳入研究的46例肺癌患者(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分组,对照组(23例,传统疾病护理),观察组(23例,传统疾病护理+针对性护理),分析满意度和舒适度。结果:实施后,观察组满意率为91.30%,对照组则为43.48%,观察组总率明显更高(Χ2=11.970,P=0.001);观察组舒适度评分为(2.16±0.82)分,对照组为(1.17±0.73)分,观察组分值更高(t=4.325,P<0.001)。结论:对于PICC伴局部重度湿疹肺癌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更优,此方案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可操性高,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肺癌 PICC置管 局部重度湿疹 满意度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肿瘤患者进行化疗后PICC血管通路护理,做好对应的体会。方法:本次选取的PICC肿瘤患者共计60例,PICC患者年龄最低为30岁,最高不超过64岁。对照组、试验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结果:试验组管理质量评分分别为84.63±2.14、88.23±1.60、91.06±0.50、90.04±0.75,试验组质量评分明显改善,t=15.064、 11.090、 18.441、17.086,p均<0.05。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CVC-RI、CRBSI发生率比较,其中试验组患者CVC-RI、CRBSI发生率分别为3.33%、3.33%,对照组患者中CVC-RI、CRBSI发生率分别为10.0%、6.67%,经比较,二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在对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后进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5月104例在我院化疗并应用PICC的患者,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个性化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意外拔率和护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对比PICC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率个性化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 标签: 癌症 化疗 个性化护理 PICC置管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延续护理在置入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2021年2月—2022年3月选取我院置入PICC出院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延续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PICC自我管理能力、PICC专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3个月末观察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因导管维护花费的时间和费用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PICC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护理模式在肺癌PICC患者中的建立与应用模式,总结出一定的经验。方法:对我院肿瘤科在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在肿瘤科接受PICC治疗的110作为观察对象,分为普通组和研究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和延续护理模式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研究组的各方面效果都明显优于常规组,这表明延续护理模式在肺癌PICC患者中的价值是值得肯定的。结论:延续护理模式运用在肺癌PICC患者中,能够有效地减少并发症,提升护理功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延续护理模式 肺癌PICC带管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PICC化疗期间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医院2020年04月到2021年12月收治的58例乳腺癌术后行PICC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照组)和针对性护理干预组(观察组),每组29例。比较2组患者的化疗依从性。分析PICC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化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ICC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ICC置管 乳腺癌 针对性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经外周中心静脉置PICC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7例PICC出院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依从性差是导致出现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影响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因素有健康知识缺乏、经济原因、交通不便、年龄大、文化程度偏低等。结论加强患者的出院健康教育并指导其自我护理,同时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可提高患者出院后导管维护的依从性。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出院后医疗 病人依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察延续性护理在PICC出院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1.5月-2022.2月接受的72例PICC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n=36)与研究组(n=36),对36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36例研究组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患者的生理机能为(52.53±9.56)、躯体疼痛为(27.96±5.03)、精神健康为(34.65±6.52),研究组患者的生理机能为(61.79±5.69)、躯体疼痛为(29.87±6.57)、精神健康为(38.78±5.74),两组相比存在较大差别,研究组更优(p<0.05)。常规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88.89%,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7.23%,两组相比存在较大差别,研究组更优(p<0.05)。结论:对PICC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性干预护理之后,既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也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PICC带管出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专科护理门诊针对PICC出院肿瘤患者实施护理期间引用延续护理的意义。方法:针对四川省人民医院金牛医院2022年1月-2022年6月期间PICC专科护理门诊实施导管维护的肿瘤患者展开研究,入组研究总人数为60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小组划分,30例患者归至对照组,予以PICC常规护理;30例患者归至实验组,在对照组实施护理方案基础上联合延续护理干预。针对两种实施护理方案的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基于常规实施护理联合延续护理的干预组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对PICC留置导管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更高,以及组内护理满意度更高,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关指标对比结果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于专科护理门诊对PICC出院肿瘤患者实施护理期间联合延续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PICC留置导管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应在相关工作中积极引用。

  • 标签: 专科护理门诊 PICC 带管出院肿瘤患者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出院患者对导管进行维护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前往本院接受PICC导管换药的患者内随机选择100例,自制调查问卷分析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结果:100例患者内,皮肤过敏为4例,回血为3例,1例导管脱落,1例管道堵塞,总不良事件发生人数为9例,发生率为9%。通过分析,发现影响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因素主要为知识缺乏、经济条件稍差、年龄稍大等。结论:对PICC导管维护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后,制定合理的干预对策,可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保障管道畅通,提升疗效。

  • 标签: PICC 带管出院 导管维护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肺癌PICC患者出院后管道护理中运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依据信封法将本院在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70例肺癌PICC患者分成试验组(n=35)、对比组(n=35)。予以对比组患者常规护理,予以试验组延续性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各项ESCA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差异存在价值(P<0.05);试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对比组,差异存在价值(P<0.05)。结论:在肺癌PICC患者出院后管道护理中运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促进患者自护能力提升,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肺癌 PICC置管 带管出院 管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延续性护理对子宫内膜癌PICC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癌PICC出院患者进行研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剩余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为6.00%,较对照组的20.00%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护理满意度(98.00%)较对照组(76.00%)更高,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既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率,又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促使患者更加认可护理工作,值得广为运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子宫内膜癌 PICC 带管出院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盆部肿瘤患者PICC院外延续性护理效果。方法: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入选的8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院外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1.95%,P

  • 标签: 腹盆部肿瘤患者 PICC带管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对PICC出院患者延续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以本院2020年05月-2021年05月间100例PICC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参照组(行常规延续性护理)和研究组(在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基础上予以延续性护理),各5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导管堵塞、导管滑脱、非正常拔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基础上予以延续性护理效果更加理想,用于PICC出院患者中,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PICC带管出院 静脉治疗护理学组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术(PICC),因其使用安全,维护简单,便于长期留置[1],因此是肿瘤患者放化疗首选的静脉通道。因肿瘤患者住院时间较长,输注药物的特殊性或维护不当所导致PICC,出现堵后,致使静脉给药受阻,影响整体治疗效果,要求做好护理干预及维护工作。我科发生1例PICC,现报告如下。

  • 标签: PICC置管,PICC堵管,肿瘤患者,个案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式PICC方法,对PICC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遴选在本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间,接受乳腺化疗及靶向治疗,置入PICC管道的100例患者展开具体分析,将10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展开传统置管法;另外一组作为观察组,采取漂浮式导管置管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置成功率。结果:观察组PICC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PICC方法对提高PICC率具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式PICC 送管方法 PICC置管成功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患有乳腺癌的病人在PICC出院之后的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因素。 方法 选择在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期间入住我院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的40例来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病人影响PICC出院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40例患者中拒绝导管维护0例,自行延长时间或停止维护2例,忘记按时维护2例,自行更换维护方法1例,出现并发症未及时处理4例;影响乳腺癌病人PICC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因素包括:担心PICC的并发症、对自身疾病信心不足、经济承受能力不足、家人的支持不足、自己无法掌握PICC维护方法。结论  乳腺癌患者出院之后对于导管的维护是决定PICC术能否完成全程化疗的关键。所以医护人员需要针对病人依从性差的具体原因,从而给予相对应的措施干预,提高别人的依从性,减少PICC导管的并发症

  • 标签: 乳腺癌 PICC带管出院 导管维护依从性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