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2 个结果
  • 作者: 蔡梦妍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5期
  • 机构:盱眙县人民医院,江苏盱眙 211700
  • 简介:目的:分析全过护理在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为病例选取时间,以本院4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接受常规护理的22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全过护理干预的22例患者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水平、吞咽功能、脑神经恢复情况及生活能力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护理后上肢及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吞咽功能及脑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过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的护理干预,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全过程护理;脑卒中;功能恢复;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全过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研究对象:我院收取的9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患者数量: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优质组采用全过优质护理。收集患者的护理质量、生活质量、不良事件情况等数据。结果 优质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全过程优质护理 肝硬化 生活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口腔种植体植入手术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12月来我院进行口腔种植体植入手术的患者,患者总数48例,依照双盲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给予观察组患者全程护理方式,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后咬合功能、发音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全程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咬合功能、发音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 标签: 口腔种植体植入手术 全程护理 并发症 咬合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重症患者加强药物治疗全过的监护和护理管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重症患者(共200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0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主要研究方法为:回顾性研究。按照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命名为2组(每组均为100例),一组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另一组为实验组(应用优质护理管理方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用药错误发生率更低(前者为10.00%、后者为1.00%),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护士总满意率明显更高[前者为(90.11±2.32)分、(88.87±2.61)分、(83.35±3.14)分、85.00%,后者为(98.23±1.02)分、(94.54±2.21)分、(97.77±2.52)分、98.00%],P<0.05。结论:对重症患者加强药物治疗全过的监护和护理管理效果显著。

  • 标签: 重症 加强 药物治疗 全过程 监护 护理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过连续性助产护理在瘢痕子宫孕妇阴道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孕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采用全过连续性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产妇产程及产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分娩结局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全过连续性助产护理在瘢痕子宫孕妇阴道试产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过程连续性助产护理 瘢痕子宫 阴道试产 分娩结局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重症ICU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在其实施全过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2月作为研究时间,随机选取92例重症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6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全过临床护理为实验组,对比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ICU综合征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情感障碍、行为行动障碍、思维障碍等ICU综合征发生率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过临床护理应用于重症ICU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重症ICU 风险管理 全过程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过优质护理干预在试管婴儿取卵术及胚胎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期间进行试管婴儿取卵术及胚胎移植术的患者52例进行分析,通过电脑随机分组法予以规范化分组处理,各组均为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一步加以全过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受孕成功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受孕成功率更高(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全过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在进行取卵术及胚胎移植术患者中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高受孕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广泛运用。

  • 标签: 全过程优质护理 试管婴儿 取卵术 胚胎移植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论全过护理模式在地中海贫血患儿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地中海贫血患儿10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50例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另50例实施全过护理模式(研究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护理之后研究组患儿输血不良事件、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护理,在降低患儿护理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概率的前提下,确保其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各类无菌用品的供应单位,负责医疗设备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等工作。其出色的工作决定着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感染率。因此,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非常重要,如何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是目前医院关注的重点。基于质量溯源理论的全过监控管理,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操作进行规范化、精细化规范,实现操作、信息的可视化、标准化,有利于规范操作行为,提高设备质量安全,降低医院感染率。有报道表明,全程监控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良好。鉴于此,本研究将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基于质量可追溯理论的全过监控管理,探讨其对消毒供应中心仪器清洗合格率和消毒供应质量的影响。

  • 标签: 质量溯源理论 全过程监控与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给予全方位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定该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1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56例),参照组采纳传统护理,实验组采纳全方位护理,对比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康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首次进食、首次排气、首次排便、首次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显著比参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57%)低于参照组(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3,P=0.014)。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给予全方位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机体康复。

  • 标签: 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 全过程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护患关系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患者采用全过护理干预的手术室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1年12月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胃癌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实验组接受全过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3% vs 15.9%,x2=4.337,P=0.001),各指标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胃癌 胃大部切除术 手术室护理 全过程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程序化全过护理对结肠息肉行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心理、术后恢复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于我院消化内科行行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80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予以程序化全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术后恢复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结肠息肉行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实施程序化全过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程序化全过程护理 结肠息肉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心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膀胱癌术后康复护理的关键要素。通过综合总结最新的临床实践、研究成果和专家建议,提供术后疼痛管理和舒适护理、导尿和尿液管理、膀胱功能康复和管理,以及营养和饮食、心理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护理指导。这些关键要素涵盖了术后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护理方面,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膀胱癌 康复护理 疼痛管理 营养支持
  • 简介:文章综述了磁性要素量表的内容、应用、应用效果及效果评价.在此基础上,对量表在国内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建议结合我国医疗护理特色,研制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磁性要素量表.

  • 标签: 健康工作环境 护理 磁性要素量表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了30例采用了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通过统计血糖监测过程失败发生的原因及概率,总结出影响血糖监测的主要因素,进而从加强观察,规范CGMS管理、心理护理、其他护理等方面,提升CGMS监测成功率及护理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    护理策略
  • 简介:[目的]观察营养要素跟踪管理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护理,观察组给予营养要素跟踪管理法护理干预。采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改良主观营养评分(MQSGA)以及血白蛋白检测值作为营养评价指标,腎病专用生活质量调查简表作为生活质量的评价工具,该调查简表包含腎病和透析相关生活质量(KD-TA)和一般健康相关生活质量(SF-36)[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营养评价指标(MQSGA、MIS、血白蛋白)和生活质量评价指标(KDTA、SF36)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营养要素跟踪管理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营养要素 跟踪管理
  • 简介:护理工作三要素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服务态度、基础护理质量及专业技术技能。2006年3月~2008年5月,我科选出科室服务态度好、责任心最强、专业技术最高的护理人员成立优质护理组,对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临床护理工作 心肌梗死患者 急性 康复 基础护理质量 服务态度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胸外科肿瘤患者化疗中给予PICC置管的护理应用要素探索。方法:为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进行胸外科肿瘤化疗的79例患者采用PICC置管,记录观察效果并探索护理要素。结果:79例患者中74例患者插管成功,百分比为93.7%,平均置管时间(54±32.5)天。未成功患者5例,百分比为6.3%。其中静脉炎出现比例为4.1%(3例),渗血出现比例为12.2%(9例),1例患者出现置管堵塞,占比1.4%。结论:PICC的应用降低了传统外周静脉穿刺注射引发静脉炎的几率,不仅提高的安全性而且有效减轻患者化疗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PICC 胸外科 肿瘤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主要调查我院重症监护病室(ICU)病人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的特点及危险性,为症监护病室(ICU)病人顺利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方法 主要 采用流程病学调查方法,对我院10例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患者进行分析调查,进行持续跟踪观察,以此来保证观察数据的科学性与权威性。结果 经过系统观察分析,及对观察样本的研究表明,采用临床干预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率。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表明,鲍曼不动杆菌定植与周围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患环境进行消毒,以此来降低医院出现交叉感染的风险。

  • 标签: [] ICU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危险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