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两种不同的ICU感染控制策略对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时间和住院时间。方法:于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将我院36名IC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标准感染控制策略和改进的个性化感染控制策略。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比较分析,记录了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时间和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并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为27.8%,而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为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21)。观察组的感染发生时间稍长,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p=0.073)。此外,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48)。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个性化感染控制策略可以显著降低ICU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并且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可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这一发现为改进ICU感染控制实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有望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进一步研究和验证这些策略的长期效果和实际可行性仍然是未来工作的方向。

  • 标签: ICU 感染控制策略 效果评估
  • 简介:摘 要:探讨患有双向的情感障碍的病人和健康人之间的认知功能的差异情况。方法选取在2012年4月-2015年4月于医院治疗的100例双向情感障碍病人和100例参与体检的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随访1年过程中,分别用数字符号、广度、TMT-A、TMT-B 检测与WCST的分类检测比较两者的认知功能的情况,统计在完成顺背、分类、连线情况、错误的应答、持续的错误与持续的应答等各个项目的数量。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完成分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且人数较低;研究组的应答错误数、持续的错误与持续的应答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且人数较高(P

  • 标签: 双向情感障碍 健康人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护理标识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 收治 的 100 例 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成 对照组( 50 例)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 50 例)添加护理标识, 对比两组护理管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后的 护理质量、 护理差错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评分同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均占有显著优势,组间指标 数据对比 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0.05) 。 结论:将护理标识应用于 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 中 ,可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 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率和 并发症发生 率 。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 风险管理 护理标识 效果对比
  • 简介:目的探讨3种静脉留置针在成人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住广东省5家三级甲等医院成年住院患者1088例,将纳入研究的各个病区患者按床号顺序分为3组。第1组患者374例,使用一体化正压连接式24G留置针,第2组患者340例,使用一次性Y型24G密闭式留置针连接肝素帽,第3组患者374例,使用一次性Y型24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连接分隔膜无针接头,观察比较3组患者留置期间堵管、静脉炎、渗出发生情况及留置期间总费用情况。结果3组不同类型留置针其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静脉留置针患者堵管发生率低于第2组和第3组(P<0.05)。3组不同类型留置针渗出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静脉留置针患者渗出发生率低于第1组和第2组(P<0.05)。3组不同类型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静脉留置针总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费用由低到高依次是第2组、第1组、第3组。结论不同类型留置针各有其优点,需结合患者经济条件和留置针使用效果2个方面,选出最适合患者的输液工具。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堵管 静脉炎 渗出
  • 简介:摘要:目的:医护人员为了更好的诊断出X线检查技术与CT检查技术对脊柱骨折患者检查的差异性。方法:医护人员通过对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期间,我院护理治疗的10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分析研究对象,医护人员将这100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了X线技术检查和CT技术检查,为了更好的区分出两种检查技术对脊柱骨折患者病症诊断的准确性,通过将100例脊柱骨折患者诊断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有效的判断出两种不同的检测技术最终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医护人员通过对脊柱骨折患者病症进行详细的检查,可以发现X线技术检查结果中准确率达到60%,灵敏度达到70%;而CT检测技术所得出结果的准确率为94%,灵敏度为95%。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医护人员在对脊柱骨折患者病症进行诊断时,通过采取CT检测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伤情检测的准确率,不仅可以尽快了解患者伤情,针对患者病症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治疗方案,避免患者在护理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使患者可以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X线检查 CT检查 脊柱骨折 疗效分析
  • 简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每位糖尿病患者一旦诊断即应接受糖尿病教育,教育的目标是使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并掌握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2]。随着糖尿病住院患者遍及医院各临床科室,为了使非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正确、有效的糖尿病护理,在中国香港、美国及英国等综合医院和社区设立了糖尿病联络护士工作模式[3]。

  • 标签: 情景案例分析法 糖尿病联络护士 考核 培训
  • 简介:运用态势分析对输液室发生的66例护患纠纷进行分析。输液室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成熟的护理队伍等优势,也有护理人员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劣势;在护理模式转变和护理改革中充满了机遇;也有来自社会的患者期望值过高和就医认知度缺失等威胁。要发挥优势,克服劣势,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合理利用人力,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素质,以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基层医院 态势分析法 护患纠纷
  • 简介:目的运用根本分析探究护理用药错误的根本原因,从系统层面制定改善措施,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方法按照根本原因分析(rootcauseanalysis,RCA)的4个步骤和程序,对护理用药错误事件进行管理,立足于组织系统探究护理用药错误事件的根本原因和改进措施,并保证改进措施得以有效落实。结果实施RCA后,护理用药错误少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患者对护理用药的满意率由实施RCA前的90.00%提升为实施后的95.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14,P=0.040)。结论根本原因分析能够有效减少护理用药错误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用药错误 根本原因分析法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应用案例分析结合PDCA循环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实习生作为研究样本,分组方式为数字抽签,分别为实验组(45例,案例分析结合PDCA循环带教)与参照组(45例,常规带教),比较分析两组实习生的实习成绩(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成绩、综合成绩)与带教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实习生的实习成绩与带教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案例分析法 PDCA循环法 教学质量管理 带教效果
  • 简介:目的对比3种清肠液对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需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A、B、C3组,检查前1d均进半流质饮食,检查当天分别服电解质、甘露醇、33%硫酸镁,改变传统的禁食方法,检查前1~2h正常进餐。观察开始腹泻时间、肠道清洁度、副反应、依从性。结果甘露醇组开始腹泻时间早,清肠效果优于电解质及33%硫酸镁2组(P〈0.05),甘露醇组清肠率为为97.5%,不良反应较轻,患者易于接受。结论甘露醇注射液是一种较理想的清肠液,可应用于肠镜检查。

  • 标签: 肠镜检查 清肠液 肠道准备 甘露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消化道肿瘤的老年病人进行分析,探究其实施手术治疗后,营养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从本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之间接收的患有消化道肿瘤疾病的老年病人中随机选取100位,将其作为此次探究的对象,之后依照相关分组原则进行分组实验。其中50位实验对象将会接受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称之为实验组,另外一组实验对象接受全肠外营养治疗,将其称之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均在手术结束后一天便开始进行营养治疗,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后,以组别为单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营养指标、免疫功能等的情况分析,实验组病人的表现更为良好,该组病人的恢复速度更快一些,并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承担的医疗费用更低。统计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实验组要短于对照组。结论:在为患有消化道肿瘤的老年病人进行手术之后,可以优先考虑为其实施早期肠内肠外联合治疗措施,这样一来,不仅病人能够在康复速度方面占据优势,同时也不用承担严重的经济压力,效果十分不错。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术后营养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在肺癌患者放疗中的作用对比。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6例肺癌放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放疗期间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3例: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放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循证护理 常规护理 肺癌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SWOT分析优化的传统护理带教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26名心内科护生为对照组,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26名心内科护生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带教模式,观察组采取基于SWOT分析的传统护理带教优化后的护理带教模式,比较两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生带教满意度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92.31%的满意度(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实施基于SWOT分析优化传统护理带教的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带教质量与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SWOT分析法 心内科 护理带教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因分析在心内科CCU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 心内科CCU2020年期间发生的 23 起护理不良事件(218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使用根因分析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另选取 2021年发生的 12 起护理不良事件(236 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根因分析分析所有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对应的整改措施,比较整改前、整改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上报率。结果 实施根因分析前,218 例患者中发生护理不 良事件 23 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0.55%,上报 14 例,上报率为 60.87%;实施根因分析后,236 例患者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12 起,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5.08%,上报 11 例,上报率为 91.67%;经χ 2 检验,实施根因分析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根因分析前, 且上报率显著高于实施根因分析前,均有 P < 0.05。结论 应用根因分析找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针对采取相关措施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上报率,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护理质量 根因分析法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中应用态势分析的意义 。方法:选择本院 201 8 年 12 月至 201 9 年 11 月 间收治的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 84 例作为分析对象,采用 双盲将其 分为 参照组 和 研究组 , 参照组 42 例、研究组 4 2 例 。 其中 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态势分析护理 。 对比二组 患者 急救时间 、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 、护理满意度评分 。 结果:研究组急救时间 、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 明显优于参照组,研究组 患者 护理满意度评分相较于参照组明显更高, 差异显著 ( P<0.05 ) , 具有 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中应用态势分析 能够有效缩短诊救时间,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 态势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于目前我院出现的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使用根因分析进行具体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取在 2015.1月 ~2020.1月期间我院发生的 37例儿科不良事件,将 37例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以及患儿的年龄分布情况。结果:对 37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进行分析,可知输液渗漏、给药错误、跌倒坠床是发生率最高的不良事件,其发生率分别为 29.72%、 24.32%、 18.91%;对出现不良事件的患儿年龄进行分析可知,三岁以下患儿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高,为 54.05%,其次是 3~6岁的发生率较高,为 27.02%。结论 :使用根因分析发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更加完善全名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儿科护理的整体质量,完善儿科的临床护理管理。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儿科护理 不良事件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根本原因分析(RCA)对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次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提高植入式心脏起搏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根本原因分析。结果:观察组植入式心脏起搏患者的护理质量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将根本原因分析应用于患者并制定相关措施,对植入式心脏起搏患者的护理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植入式心脏起搏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固定矫治器是治疗错合畸形的主要方法,青少年是正畸治疗的主要人群。本研究随机选择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矫治结束及矫治满一年的12-18岁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实验组)及20-30岁成年固定矫治患者(对照组)各50名,统计分析其正畸治疗前牙石指数、软垢指数、龋均、治疗意愿;治疗第一年内的托槽脱落率、矫治12个月时牙龈出血指数、釉质脱矿指数等发现:实验组的托槽脱落率及牙龈出血率均高于对照组。指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能有助于取得较好的正畸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正畸治疗 固定矫治器 青少年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脑梗塞患者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的康复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脑梗塞患者为护理对象分两组,各组均42例。观察组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常规内科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护理前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组间相比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更优(P<0.05),观察组满意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脑梗塞患者护理中,与常规内科护理方式相比,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可提升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程度。

  • 标签: 脑梗塞患者 中医康复护理 常规内科护理 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