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全胃肠外营养(TPN)对ICU急性出血性胰腺炎(AHP)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214例AH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EN组和TPN组,各107例。比较两组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营养支持后营养状况均有所改善(P〈0.05),EEN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水平均显著高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营养支持后IgA、IgG、IM水平高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肾脏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PN相比,EEN能有效改善AHP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 全胃肠外营养
  • 简介:[目的]了解家庭肠内营养主要照护者健康教育需求状况,为肠内营养医院—社区—家庭持续性照护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0名家庭肠内营养病人的主要照护者,在病人出院前2d、出院后2周分别采用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方式,调查其对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需求和需求方式。[结果](1)出院前2d,被调查者相关技术操作掌握程度低,82%照护者不知晓每次喂养前需监测胃潴留情况,60%~88%照护者不知晓肠内营养前后需半卧位、喂养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现用现配、营养液要恒温、输注前后温开水冲管、输入药物后需冲管等相关知识;(2)出院前2d,30%~96%被调查者希望包括家庭营养液的选择、储存消毒方法、胃潴留监测方法、并发症的处理、输注注意点等方面的健康教育;而出院后2周,50%~70%照护者更需要胃潴留监测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处理、医护人员长期关注病人营养健康等内容;(3)出院前2d,80%以上照护者非常希望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专业人士咨询等教育途径以期尽快掌握相关技术知识;而出院后2周,照护者更倾向于营养支持小组成员定期家庭随访(84%)、社区护士家庭访视(80%)的教育方式。[结论]家庭肠内营养照护者对相关知识比较匮乏,需通过专业人员的健康教育指导建立一种持续照护模式,保证病人在进行家庭肠内营养时能得到专业的照护并且能及时找到相关专业人士解决遇到的问题。

  • 标签: 家庭营养 照护者 健康教育 需求
  • 简介:目的:探讨鼻空肠管营养支持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ICU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8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耐受性、进行胃肠道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10d后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改变、入住ICU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的耐受性、进行胃肠道营养支持10d后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吸入性肺炎、胃潴留、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空肠管营养支持能够提高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满足患者的营养需要,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入住ICU的时间。

  • 标签: 鼻空肠管 鼻胃管 营养支持 ICU 营养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科2013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5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及静脉营养支持。观察组术后24h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术后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消化道系统肿瘤/外科学 肠内营养
  • 简介:目的了解牙颌面畸形患者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初步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牙颌面畸形患者营养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4—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牙颌面畸形患者63例为调查对象,使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患者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结果63例患者中,女性患者的营养知识得分优于男性(P〈0.05),不同学历患者的营养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对于维生素A和维生素B的食物来源、膳食结构、疾病与营养等相关内容的回答正确率均低于65%。96.8%的患者认为营养对健康有影响并对营养感兴趣,被调查对象100%认为早餐重要,但仅有49.2%的患者会每天吃早餐。结论牙颌面畸形患者营养态度较为积极,但营养知识掌握和营养行为不容乐观,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不统一。

  • 标签: 牙颌面畸形 营养 知信行 调查
  • 简介:目的调查颅内肿瘤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状况,并探讨其风险因素.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营养不良评定标准、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表、抑郁自评量表对128例颅内肿瘤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28例颅内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得分为(3.93±1.58)分,具有营养风险者占33.59%.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显示,体质指数和血清白蛋白、抑郁程度是影响患者营养风险的主要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评估颅内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以便及早发现并预防营养风险的发生,给予颅内肿瘤患者及时、规范、合理的营养支持.

  • 标签: 颅内肿瘤 营养风险 体质指数 抑郁 营养支持
  • 简介:目的评估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应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量表对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对确定有营养不良和潜在营养不良患者,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和营养支持。干预方法包括成立营养支持小组、制订营养计划、个体化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等。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简易营养评价精法量表得分,以及相关血生化和血常规变化。结果高龄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5.49%。干预前后患者简易营养评价精法得分提高(P〈0.01),血生化和血常规部分指标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高龄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通过护理干预和营养支持能降低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 标签: 高龄 心血管疾病 营养不良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个体化饮食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热能耗损(PEW)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73例患者,全部患者均通过体质量指数(BMI)、血清蛋白检测及饮食情况分析,对其PEW情况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实施对应的个体化饮食营养干预。观察干预后PEW情况及单项异常发生的情况。结果干预后PEW发生率及BMI、血清蛋白、饮食情况异常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干预结束时与干预2个月后各单项指标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时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期间实施个体化饮食营养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明显减少患者PEW的发生,使患者的治疗预后效果提高。

  • 标签: 饮食营养干预 血液透析 蛋白质消耗
  • 简介: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营养支持有效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将“提高老年COPD患者营养支持有效率”作为活动主题,对老年COPD患者营养支持有效率低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并实施,比较活动开展前后患者营养支持有效率。结果老年COPD患者营养支持有效率由活动前的26.67%上升至63.33%(Z=-3.979,P〈0.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老年COPD患者营养支持的有效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品管圈 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