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动脉化疗栓塞肝癌患者希望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希望水平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112例动脉化疗栓塞的肝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动脉化疗栓塞的肝癌患者希望水平得分为(32.18±5.03)分;应对方式中,面对为(17.12±4.31)分,回避为(15.88±2.60)分,屈服为(11.28±3.11)分;文化程度、家庭经济压力、医疗付费方式以及医学应对方式是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护理人员应从影响患者希望水平因素的角度出发,寻求改善患者应对方式的最佳途径,从而提高患者希望水平。

  • 标签: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希望 应对方式
  • 简介:总结2例腹腔干动脉瘤腔内隔绝+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术前重在控制血压;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瘤体破裂,预防血栓形成;术后指导病人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防止支架堵塞。

  • 标签: 腹腔干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栓塞
  • 简介: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年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位居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二位。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肝癌治疗的最重要方法之一。但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些右肿瘤切除手术,由于需要将周韧带切断以充分游离肝脏,导致在切除大块组织后残余会向右侧旋转。

  • 标签: 肝癌 肝水囊垫 肝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总结391例脐单孔外科腹腔镜手术的配合,结果5例由于出血多中转开腹,其余均顺利完成,术后平均3d出院,腹部除脐部皱褶处外无其他瘢痕,病人反应良好。

  • 标签: 单孔腹腔镜手术 外科 气腹压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高龄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PEG/J)出院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治疗的高龄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出院后采用常规护理宣教及门诊随访;针对观察组患者,科室成立导管管理小组,出院后给予患者定期家庭访视及电话随访。在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期间导管并发症情况,并评估患者照护者导管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患者及照护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出院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造口感染、堵管、腹泻、造口旁渗漏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照护者的导管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延续护理方案的实施可有效控制高龄PEG/J患者出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照护者的家庭护理能力,进而提升出院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 高龄 患者 出院 延续护理 干预
  • 简介:由于危重患者的动脉血压监测、持续床旁血液滤过时血气分析检查的时时监测等等。动脉置管越来越重要。临床上常用的动脉置管针其管径大,针芯粗。而危重患者的动脉搏动弱。无法一次性穿刺成功。反复的穿刺不仅会破坏血管,加重患者的疼痛,还会增加感染的机率。穿刺成功时,因其管径大,回血速度快,往往造成血液污染和逆行感染。而留置针代替动脉置管针在临床上应用效果良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留置针 动脉置管针
  • 简介: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即癌症化疗所致的恶心和呕吐,是癌症治疗中最常见、最可怕、最令患者痛苦的副作用[1-4],发生率高达54%-96%[1]。在化疗所致恶心、呕吐调查中发现,临床医师往往高估呕吐的发生率而忽视(低估)恶心的发生,患者通常认为恶心的控制比止吐治疗更为重要,而医护人员则更加重视呕吐的控制而忽视恶心的治疗[3],如果管理不当,近80%癌症化疗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和呕吐[5]。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可引起患者厌食、营养缺乏、代谢失调、精神状态改变、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降低,甚至导致过早停药及抗癌治疗的依从性下降[4,6,7];而且,不恰当的呕吐控制,可能会导致后续化疗中预期性呕吐,而这种呕吐不易被止吐剂控制[8-9]。本文就CINV研究现状作进一步阐述。

  • 标签: 预期性呕吐 癌症化疗 恶心 抗癌治疗 自我护理能力 CINV
  • 简介:目的:评估老年肺癌患者围化疗期营养状况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应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54例老年肺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营养不良风险组和营养不良风险组,无营养不良风险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营养不良风险组实施综合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化疗前后营养指标的变化和营养状况评分。结果:营养不良风险患者33例(NRS2002≥3分),无营养不良风险患者21例(〈3分),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为61.11%;干预后两组BMI、ALB值均下降,但干预组指标平均降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较高,应及时评估此类患者的营养风险并进行相应的营养干预,以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老年 肺癌 化疗 营养状况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护理方法对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心理状况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的首次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120例,采用方便抽样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按化疗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化疗护理常规基础上,应用聚焦解决模式每日2次进行一对一心理护理,每次时间30-40min。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量表(SUPPH)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时SAS和SDS得分情况均较入组时减少,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UPPH总分和各纬度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聚集解决模式对肺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化疗期间的心理状况,提升自我效能,增加化疗依从性,有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 标签: 肺癌 化疗 聚焦解决模式 心理护理 自我管理效能
  • 简介: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MBSR)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正念减压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相关健康教育,正念减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MBSR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正念减压组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正念减压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MBSR能显著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改善其焦虑、抑郁状态。

  • 标签: 妇科 恶性肿瘤 自我效能 焦虑 抑郁
  • 简介:一直以来,肿瘤患者一旦出现腹膜转移均被视为预后很差的因素。大肠癌进展往往易发生腹膜转移。有研究报道,8%-15%的大肠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发生腹膜转移,超过50%的患者在根治性手术后出现腹膜转移。腹腔热灌注化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胸腹部恶性肿瘤的治疗。科室自2014年5月以来,对大肠癌腹膜转移患者在实施减瘤术后开展腹腔热灌注化疗,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 标签: 大肠癌腹膜转移 热灌注化疗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自我穴位按摩辅助治疗对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符合标准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患者对足三里、中脘、太冲进行自我穴位按摩,5min/穴,1次/d,持续4周。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及有效率。结果干预前,2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10.14±1.97)分,观察组(6.60±3.62)分,组内比较,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观察组治愈4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指导,加用穴位按摩能明显减轻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的症状。

  • 标签: 穴位按摩 肝胃不和 消化性溃疡 护理
  • 简介:总结156例(156眼)白内障病人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围期护理,包括术前、中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认为围期护理有助于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积极配合手术,有助于医生工作的更好开展,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总结25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的护理体会。25例患者均表现为发热、腹痛、腹胀、腹泻和肠道出血等症状,积极行抗感染、胃肠减压、升白细胞、营养支持治疗,有效监测生命体征,全面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并配合饮食、肛周、腹痛、发热、出血等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保守治疗下有效控制感染。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妊娠期合并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产后化疗期间的真实心理,以便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个体化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7例妊娠合并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深入访谈,真实记录,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归纳主题。结果妊娠合并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4个心理体验:悲观、担心疾病预后;渴望获取化疗相关知识;对家人、家庭感到愧疚;对治疗效果的期待。结论护理人员重视妊娠合并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患者更为全面的照护和关怀,帮助并支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 标签: 妊娠期 妇科恶性肿瘤 化疗 心理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目的]总结小切口全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期的护理。[方法]对36例(72眼)近视病人行小切口全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做好围期的护理及检查、复查的健康宣教工作。[结果]术后3个月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72眼),其中术后2例(2眼)发生角膜水肿,4周角膜水肿消退,病人对手术结果满意。[结论]全面细致的护理是SMILE获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全飞秒 切口全 取出术
  • 简介: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之一。SAH一旦发生,未经治疗的致死率接近50%,治疗后的致残率高达60%,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当前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动脉瘤夹闭手术、载瘤动脉闭塞等。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新型血流导向装置 Pipeline支架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估出现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跌倒和近乎跌倒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使用神经毒性化疗药物且至少出现1项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的179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工具为一般资料调查表、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评估工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采用描述性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数据。结果在179例患者中,30例出现跌倒和近乎跌倒。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跌倒和近乎跌倒的因素有视力下降、神经性疼痛、抑郁、神经病变症状数目、感觉、运动维度得分、神经病变严重程度、症状体验、对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评估工具总分、四肢无力严重程度、平衡困难严重程度、对走路的影响得分。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病变症状数目(OR=1.318,P=0.031)、平衡困难严重程度(OR=1.298,P=0.028)、对走路的影响(OR=1.239,P=0.021)是跌倒和近乎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癌症患者中,神经病变症状数目、很难保持身体平衡和自我报告周围神经病变影响走路的患者跌倒和近乎跌倒的风险更高。医务人员不仅评估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还应当为化疗患者提供平衡和活动训练,并在辅助工具和家中安全环境方面给出建议,从而尽可能降低跌倒风险。

  • 标签: 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跌倒 近乎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