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为加强气管切开术患者的管理,从湿化方法、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效果的评价等方面总结了气管切开术后湿化的护理现状,并介绍了气管切开术患者湿化的重要性。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气道湿化 护理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手术主要是保障患者呼吸通畅而准备的,其主要是切开颈段气管,通过放置的金属套管或硅胶套管来解除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调和呼吸分泌物堵塞的情况。并且随着呼吸机的发明,也使气管切开手术广泛的应用在各个科室的急救中。人体正常呼吸气体需要通过口鼻以及呼吸的处理,将外界气体进行一系列的温度控制、加湿以及灭菌的操作。但是一旦实施了气管切开手术,气体将直接进入肺部,不仅仅在温度和湿度上会对肺部器官造成一系列的刺激反应还会携带一定的细菌。所以在对气管切开手术患者的要实施湿化以及灭菌的操作。

  • 标签: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 目的:此次研究中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切开气管施行湿化护理,对其护理效果予以探究。方法:5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筛选自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对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接受气湿化护理(27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27例)。观察2组护理效果,对比2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2组对比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有意义P

  • 标签: 气道湿化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讨精密持续湿化法对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96例喉癌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采用精密持续湿化法持续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的方法,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精密持续湿化法在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痰液粘稠不易吸净、黏膜出血、下呼吸感染等方面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精密持续湿化法效果好,患者感觉舒适,并发症少,方法简单,减轻护理工作量,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喉肿瘤 气管切开术 气道湿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湿化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 180 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利用电脑抽签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各 90 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则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增添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的区别。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实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术后应用持续湿化加快速冲击气管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与实验组(B组)各40例,A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给药湿化法,B组采用持续湿化加快速冲击气管法;比较两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肺部感染的持续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两组比较,均P<0.05;A组气管插管期间并发症发生较B组明显增多.结论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湿化加快速冲击法效果明显优于持续湿化法.

  • 标签: 气管切开术后 快速冲击法 持续湿化 效果分析 气管插管时间 气管切开病人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两种湿化护理方法对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以120例在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行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并以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均分两组,研究组为氧驱湿化护理,参照组为持续滴注湿化护理,针对区别护理后患者的湿化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并将其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共有9例并发症,构成比例为15.00%;参照组共有37例并发症,构成比例为61.67%;观察两组湿化效果以研究组满意度最高为90.00%,参照组患者对湿化效果的满意度较低为55.00%;研究组总满意度为59(98.33%)对比参照组总满意度40(66.67%)显高;两组所体现的数据出现很明显差异,组间对比显示P<0.05,检验有意义。结论 两种湿化护理方法对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后临床护理效果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氧驱湿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而且湿化效果较好,临床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氧驱气道湿化护理 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护理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后应用氧驱湿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外科就诊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氧驱湿化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神经外科 气管切开 氧驱气道湿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氧驱湿化护理用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后的价值。方法:2020年5月-2022年4月本院神经外科接诊气管切开病人72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氧驱湿化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湿化护理。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关于并发症,试验组的发生率是8.33%,和对照组30.56%相比更低(P<0.05)。关于湿化适中率,试验组的数据是94.44%,和对照组的58.55%相比更高(P<0.05)。 关于护理质量,试验组的数据是(98.14±1.25)分,和对照组(92.58±2.67)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后用氧驱湿化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效果更好。

  • 标签: 氧驱气道湿化护理 神经外科 并发症 气管切开
  • 简介:人工是将导管直接置入气管或经上呼吸插入气管所建立的通道,是抢救呼吸衰竭常用的临床手段.人工护理主要的目的为保持呼吸湿化、通畅,促进痰液引流,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呼吸常规护理包括:协助和鼓励患者进行痰液引流;如教会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胸部叩击、体位引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保证每日入水量在1500ml以上,可防止分泌物干结;保持环境整洁,维持适宜的室温(18℃~20℃)与湿度(50%~60%),以发挥呼吸的自然防御功能.还应结合人工的特点做好以下的护理.1呼吸的湿化人工建立后呼吸纤毛运动减弱,呼吸失水增多,易导致阻塞,肺不张,肺部继发感染等,必须加强呼吸的湿化,可采用的方法为:1.1蒸气加温湿化,即将水加热后产生蒸气混入吸入中,达到加温和加湿作用.一般使吸入(道口气体)的温度维持在35℃~37℃,不超过40℃,湿化器内水温常常保持在50℃左右.湿化温度高、面积大、气流量小则湿化效果好.呼吸机湿化器中的液体只能用无菌蒸馏水,不能用生理盐水或加入药物,因为水蒸发后溶质将在罐内形成沉淀,影响湿化效果.1.2气管内直接滴注,即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直接向气管内滴(注)入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有间断注入或持续滴注两种方法.(1)间断注入,一般每隔20min~60min1次或在吸痰前注入,每次为3ml~5ml.(2)持续滴注,将安装好的输液装置挂在床旁,用头皮针直接穿刺进入气管导管或将输液器直接连接在切套管,其滴速为4滴/min~6滴/min.湿化液总量需根据病情,痰液粘稿度调整,一般在(200~400)ml/日,以使患者分泌物稀薄、痰液易吸出为目标.

  • 标签: 气道护理
  • 简介:目的寻求有效湿化的方法,以降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6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比较滴药、雾化交替法和单纯滴药法湿化的效果.结果滴药、雾化交替法每24h所需湿化液的量约是单纯滴药法的4.5倍;前者PaO2升高、体温控制、痰量减少、痰培养及胸片结果均显著优于后者.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采用滴药、雾化交替法比单纯滴药法更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提高血氧分压,有效地预防呼吸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气道湿化 呼吸道感染 滴药法 超声雾化吸入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湿化不佳的原因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采取气管切开术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80例病患,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手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 气道湿化不佳 原因分析 护理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重症颅脑外伤是一种危重病症,患者经常存在昏迷情况,这就导致其容易出现误吸情况,使其死亡风险增加。所以,为有效避免不良状况的发生,临床常常需要实施气管切开手术以保证患者呼吸正常。但气管切开后,其获得的湿化效果经常不理想。为有效提升患者临床疗效,需为其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本文主要从影响湿化效果的因素、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护理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 标签: 气道湿化 重症颅脑外伤 护理措施 呼吸通畅
  • 简介:【摘要】重症颅脑外伤是常见的危急重症,患者常因神经系统功能的严重损伤而无法自主呼吸,因此临床常需为患者切开气管,予以呼吸支持,但是这种通气方式会使气体失去口鼻环节的湿化,从而导致干燥,使得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显著提高,因此临床需要为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做好气湿化护理。本文综述试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湿化的护理研究进展。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对人工患者湿化及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经本院就诊人工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参照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血气分析指标和并发症发病率。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管理小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择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共5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号尾数的奇偶数分为参照组(n=26)和管理组(n=26)两个组别。参照组应用临床中常用的质量管理模式,而管理组则通过气管理小组实施管理;将两组患者的湿化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例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经过组间比较,管理组患者的湿化效果满意率要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为(P

  • 标签: 气道管理小组 气道护理质量管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气道护理 切开护理 护理满意度
  • 作者: 张林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15期
  • 机构:句容市人民医院,江苏句容212400
  • 简介:目的:探讨对于高依赖病房中气管切开神经重症患者行人工管理,对护理有效性的影响。方法:试验者是2021.01至2023.01在医院行气管切开治疗的神经重症患者60例,以数字奇偶法分组,将30例接受常规护理者设为对照组,另一组设为观察组,患者总数为30例,护理方案为人工管理,比对护理有效性。结果:观察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人工管理实施干预,利于减少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等风险,对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性及促进其恢复起着积极意义。

  • 标签: 神经重症;气管切开;高依赖病房;人工气道管理;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不同湿化方式在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湿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80例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观察组40例(微量泵湿化)和对照组40例(间歇性湿化),比较两组的湿化作用。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传统的湿化方法和微量泵内滴灌湿化方法,对重症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湿化护理,结果表明:微量泵的内滴灌湿化护理具有明显的护理作用,能较好地减轻病人的病情,有利于病人的健康,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不同湿化方式 重症气管切开患者 气道湿化护理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