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作为现阶段血压测量的金标准,动脉采用动脉插管方式获取患者动脉血压,能够直观观察动脉血压动态变化过程,便于随时取值。动脉监测即将穿刺导管置入动脉管内,连接测压管路及动脉流,然后通过测压管路连接监护仪及压力传感器,监护仪上可显现动脉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数值及波形,能够对患者动脉压进行动态、及时、连续监测,被广泛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病情监测中。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多端且进展迅速,伴有心脏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各种病症的几率较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并发休克等病症的风险较高,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实施精准、实时血压监测为临床监测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措施。本次研究特就有动脉监测在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现综述如下: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休克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危重新生儿血压监测(IBP)和无血压监测(NBP)的效果。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NICU16名新生儿被选为研究对象,比较了血压监测与无血压监测的差异。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比较了轻度低温、心律失常、新生儿休克、RDS、HIE和新生儿窒息对血压监测和无血压监测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因素。通过血压监测的收缩压高于通过无血压监测的收缩压(P

  • 标签: 有创动脉压 无创动脉压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重症监护病房动脉压的临床监护及护理方法展开研究。方法 将我院在2021年9月到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术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动脉压监测方式及其护理方法展开研究,对照组常规采用无动脉压监测患者体征,观察组用动脉压监测患者,对比两组病情监测结果。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同无血压监测方式相比,使用动脉压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进行血压监测能够进一步保证血压监测效果,促使患者满意度提高,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这和动脉血压监测持续性以及较少的干扰因素有很大关系。

  • 标签: 临床应用价值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 有创动脉压 临床监测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危重新生儿实施桡动脉置管有血压监测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纳入我院的60例危重新生儿进行分析,时间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所有患儿均采取桡动脉置管有血压监测,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分别行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血压指标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为(73.42±3.12)mmHg,舒张压为(36.21±6.69)mmHg,数据和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未见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危重新生儿实施桡动脉置管有血压监测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危重新生儿 桡动脉置管 有创血压监测 临床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手术中进行血压监测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0月本院74例心脏介入手术中实施血压监测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系统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是8.11%,对照组是27.03%,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有创血压监测 心脏介入手术 系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对1例下肢动脉栓患者行介入治疗后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针对2022年5月我科收治的1名右下肢动脉栓的患者,在患者住院期间,对该患者我科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1],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无不良事件发生,好转出院。结论:对下肢动脉栓患者经介入治疗后行综合护理,临床效果好,疼痛减轻快,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下肢动脉血栓 介入治疗 综合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四肢动脉栓患者围手术期介入医治成效。方法 挑选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四肢动脉栓病患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予以介入医治,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医治成效。结果 研究组医治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对确保介入医治急性四肢动脉栓塞病患有着无法比拟的价值与作用。

  • 标签: 急性四肢动脉血栓 围手术期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无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情况。方法 对22例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采取创通气治疗的患者,在肺部感染得到控制后,拔除气管插管,采用无呼吸机面罩压力支持,PSV水平逐渐降低,直至脱离呼吸机。动态监测患者的氧合指数、和无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VAP)以及住院时间。结论:、无序贯机械通气可显著降低VAP、总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精细护理是控制肺部感染,实施-无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重要方法。

  • 标签: 慢性阻塞肺疾病 序贯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抚触干预联合循证护理路径对新生儿肺炎动脉气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2年1月)内,入组案例对象(新生儿肺炎患儿)50例,经随机数字分组后,分别对案例对象应用抚触干预联合循证护理路径干预(观察组,n=25)与常规护理(对照组,n=25),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pH值、血气分析PaO2、SpO2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气分析PaCO2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抚触干预联合循证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肺炎动脉气指标,效果显著,可参考实施。

  • 标签: 抚触干预 循证护理路径 新生儿肺炎 动脉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抢救中应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价值。方法: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时段纳入74例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各37例。参照组接受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接受有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分析比对血气指标、心率、呼吸、撤机成功率、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概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血气指标水平较参照组优(p<0.05),研究组心率、呼吸指标较参照组低(p<0.05);研究组撤机成功率较参照组高,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概率较参照组低(p<0.05)。结论:序贯机械通气方法应用在重症老年呼吸衰竭群体抢救中,可将撤机成功率提升,避免出现死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再插管等情况,使通气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抢救 重症呼吸衰竭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慢阻肺管理时,选择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价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作为研究时段,调选46名符合要求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后,随机分为两组单组设置23名患者进行对照,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管理,实验组患者则选择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案进行配合,记录1年来患者的满意度、精神状态、运动能力及肺功能变化状况。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基础肺功能的分级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相较于对照组来说,肺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管理时,选择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慢阻肺呼吸衰竭 针对性康复护理 动脉血气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用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同时采用护理与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这一时段在本院就诊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微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与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水平质量。结果 观察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水平评分比对照组跟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采用护理与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病情的复发,效果明显。

  • 标签: 微创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护理与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用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同时采用护理与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这一时段在本院就诊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微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与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水平质量。结果 观察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水平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采用护理与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病情的复发,效果明显。

  • 标签: 微创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护理与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ICU呼吸衰竭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共64例。通过抽签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红签为常规组(常规护理),蓝签为康复组(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情况。结果:干预后,康复组患者潮气量、肺活量、气道峰压、用力呼气量情况均好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促进患者恢复,效果理想。

  • 标签: ICU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予常规护理)、B(n=30,予舒适护理)两组,且均在入住我院ICU并接受有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并组间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发症发生率B组(10.00%)〈A组(33.33%),护理舒适度B组(93.33%)>A组(73.33%),对比(x2=4.811、4.320,P〈0.05)结论 舒适护理的应用有助于提升ICU机械通气患者身心舒适度及治疗安全性,对疾病预后意义尤为积极,具备临床普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舒适护理 ICU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行呼吸机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50例行呼吸机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纳入时间2019年1月~2021年12月。按照双色球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25例)与循证组(25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与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呼吸道意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循证组氧分压高于常规组,且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重症肺炎 循证护理 有创呼吸机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前后收治的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康复效果较理想,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ICU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改良微法治疗后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表划分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舒张压(70.02±4.97)mmHg、收缩压(110.54±8.42)mmHg,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78%比对照组82.22%高(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改良微法治疗后实施优质护理,可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血压指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改良微创法 高血压脑出血